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写作中思维力度、对考生思辨性的考查。命题者对思维力度、思辨性考查的期许全部内涵在题干文字的表述里。2011年高考作文的成功写作,一定是从准确“读”题干开始的。少则几十言,多则数百言的题干表述,对写作影响至深。可以说,“读”,是“写”的关键。为了备考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指导考生去“读”题干。
读“关系”
[例]09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题干标注为笔者所加,下同。)
阅读此题时,首先应该“读”出引题中的四句歌词与“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间是何关系,仅仅是引出关系吗?引题中四句歌词实际上是界定出“翅膀”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中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可以“给我希望”,可以“飞向远方”。张韶涵的原词很长,命题者在其中精心则选了四句,且将原作中的“飞过远方”改作题干上的“飞向远方”。这样精心的修改,显然更契合高中毕业生的内心状况。阅读题干后,明确引题与具体写作要求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翅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便清楚了。题中的“翅膀”,是一种不断引领我、促动我、帮助我走向前方、获取成功的力量。如果命题删掉引题中的5个句子,不但题目显得突兀,而且“翅膀”的基本内涵就混沌模糊了。
[例]08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短短的5个字,“读”起来却不简单。5个字间包孕着复杂的隐喻关系。“春”是“青”的条件、机遇;“青”是“春”导致的结果、状态。在中国文化中,“春”、“青”都是美好蓬勃的形象,因此,如果这两个关键字被赋予了“恶性”意义,便不妥当。“春”与“草”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草”是变化的对象,是文题的主体。“草”变“青”,显性的条件是“春”的降临;而隐形的条件则是“草”要有生命和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自青”是不需人为干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协调不同的侧重点,该文的一些基本思路举隅如是:
①“春来草自青”,任何自然规律、历史规律都是奔腾向前,不容抗拒的,或许可得一时之逞,但终究会败亡。(侧重在“不可抗拒”上)
②事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加以人为干涉,条件一旦成熟,“春天”一旦降临,“草儿”自会“泛青”,情况就会得到好转。(侧重在“不要人为干涉”上)
③面对险恶的环境,我们该向“草儿”一般,深深扎根,抓牢土地;这样一旦“春”临,自然就会冲破严寒,青青葱葱,充满生机。(侧重在“草”的努力上)
④“春来”,“草”自然而然便会“青”;“环境”、“机遇”等条件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在“春来”上多着力,而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草”去“青”;条件不成熟,纵使主观努力,终是枉然。(侧重在“春来”这个条件上)
⑤“春来草自青”是一幅蓬勃、富有生机的春景图,也是一张富含人生启迪意义与生命哲思的隽永画幅,可给人类多方启示。(侧重在图画本身及其对人的启发上)
题干中的文字是精粹实用的,字字千钧,“读”不懂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不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要求与写作重点。
破解审题“迷城”
胡平
近几年高考流行标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题型,在这几种题型中,要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最让人纠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真的就那么难么?这里介绍几种方法,或许能让你破解审题“迷城”,茅塞顿开。
一、抓关键句法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作文材料中只要有关键句,就一定要毫不犹疑地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请看下面例题:
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于2010年12月病逝,他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近40年,却写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分别获得过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这个顽强的汉子,五十多岁时又得了尿毒症,肾也随之衰竭,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近年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又悲伤的,但史铁生内心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因此,这个坐轮椅的汉子总是笑容满面,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爱笑的作家。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第1自然段材料概括介绍了史铁生的遭遇和成就,第2自然段列举了一个典型事例,重点介绍他面对病魔的人生态度,其中他的“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句话是关键句,它是智慧头脑对多难人生的醒悟,其实质是在谈怎样才能做到乐观。史铁生是乐观的,笑容满面是他的写照,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也能撑起生命的大厦;即使是病痛难忍,也能让笑洒遍生命的角落。《病隙杂笔》惊艳于世的背后,是他艰难的握笔,急促的呼吸,有时一天才能写几行,但他乐观地坚持着,直到为它画上完美的句号。他的乐观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把生命当作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历,他知道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把悲观的本质、危害认识清楚,就能乐观从容地面对厄运,超越自我。他乐观,他明智,他的生命因乐观而春暖花开。由此可写“进入乐观程序的密码是认清悲观”“乐观面对厄运(挫折)”等等。
二、提炼中心法
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自己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如何提炼?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是先将材料进行分层,然后概括出各层大意,最后将各层意思整合,提炼出关涉整体材料的最佳立意。请看下面例题:
被称为“美国总统历史的百科全书”政坛神童诺亚只有13岁,他在美国总统大选前一个月接受NBC电视台的专访,成功预测了奥巴马在竞选中获胜。
诺亚很早就正式入选布什的总统竞选班子,他在共和党大会上发表演说支持布什,为布什摇旗呐喊。诺亚跟随小布什先后游历了27个州拉选票,并在得克萨斯州的总统博物馆里会见了老布什。诺亚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他的目标是在2032年入主白宫。就在为布什拉选票的时候,也没忘了提醒人们到2032年美国大选的时候投他一票。
据他母亲介绍,早在他5岁的时候,幼儿园进行了一次模仿美国总统选举的游戏,从那个时候开始,诺亚对总统产生了兴趣,告诉妈妈自己将来也要当总统。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关于美国总统的故事和资料,到现在,诺亚拥有的关于美国总统历史的书籍超过了3000本。
材料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两层: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层,介绍了诺亚取得的惊人成就;第三自然段为第二层,通过诺亚母亲之口探寻诺亚大获成功的原因,可见第二层是整个材料重点。对第二层列举的事件再分解整合,可以找到以下种种立意——
1、理想引领成长。正是诺亚幼时貌似天真幼稚、不切实际的当总统的理想,引领着他去积累相关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相关的能力;2、理想只有与行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诺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许多书,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让他迅速成长;3、坚持才能成功,诺亚从5岁到13岁一直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和追求。
三、由果溯因法
在事实类材料作文中,列举出的事件要素往往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请看下面例题: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陈旧但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则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欢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由第1自然段材料的果——富人不快乐而穷人快乐,可以思考因——“公司的总经理”超负荷地工作,折射出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所以不免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穿着“陈旧但却整洁”的衣服,折射出他对普通生活的热爱,“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折射出他对卑微工作的满足和乐观豁达的心态。由此,可以得出“有钱不一定幸福”“穷人也有简单的幸福”“幸福指数不一定与财富成正比”“正确看待幸福”等立意。
四、求异同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则以上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其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即同类材料分析其不同点,或不同材料分析其相同点。请看下面例题: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之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请根据对以上两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材料中的人物均未能把某件事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作文选材“非新勿扰”
胡平
在高考作文评卷中,最令阅卷老师倒胃口的莫过于选材千篇一律,世界上似乎除了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等人就再无其他了。这些材料不是不好,而是大家已经对此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所以,高考作文选材一定要“非新勿扰”。“新”,指的是新巧,即新颖巧妙,不落俗套。
新巧的材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新近发生,有时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问题)、或有意义(体现或违背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材料;自己熟悉而别人陌生的材料;人们熟知而自己有了新认识的材料,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追求新巧不能胡编乱造,还应做到“非真勿扰”。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材料新巧呢?
一是“现炒热卖”。新近发生的事情或新生事物能给大脑以新的刺激,更易引起考官兴趣,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同时也能显示作者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血青年。例如一位同学在论述“敢于正视错误,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时写道:
2011年2月,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连续实施召回行动,但称在中国大陆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或配件。出了问题不仅不道歉不改正,反而百般掩饰。他们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缓解危机,反而会使事态日益恶化。因为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让他们会损失比上千亿日元更昂贵的东西——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若是他们诚心道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才有化危机为转机的可能。
二是“旧瓶装新酒”。有些老材料虽然广为人知,但人们未必深入探究,全知其意义,因此只要能巧妙找出新角度,同样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能显示作者高人一筹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课文《项链》是大家熟知的,一般人只会从爱慕虚荣的危害和诚信可贵这些角度来用,而高考中许多考生找到了新角度,例如: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有位考生引用了这个材料——“路瓦栽夫人之所以相信项链是真的,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朋友。”
200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语言和沟通”,有位考生也引用了这个材料——“路瓦栽夫人如果在失去项链之后及时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进行沟通,就可以知道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不会用10年的艰辛偿还巨额债务。可见语言沟通是多么重要!”
2005年高考高考作文“位置和价值”,有位考生还引用了这个材料——“路瓦栽夫人处在底层位置,本该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然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写作创新之正话反说与多面表达法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猜测:“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