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招 悬念诱入 【招数透视】 我们看影视节目时,常一开始就看到某人被杀(被抓、被审等)的场面,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疑问,这人为什么被杀?是谁杀的?于是我们就想急着知道后面的情节,这种方法,在艺术上就叫做设悬念。悬念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很普遍,如我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多用悬念来吸引读者,古人称为“卖关子”,大家熟悉的《武松打虎》就是一个典型。同学们在运用悬念诱入法来构思写作时,应把握的关键是:把文章中人的活动、事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使读者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诱惑”去寻玄探虚。如《枣核》一文巧用“枣核”设置悬念,开头由朋友索要枣核,设下悬念;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留下悬念更吸引读者;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显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读者。悬念诱人的方式大多数是在开头就巧设一个悬念,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例如: 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心灵空间的渴望》:(开头)“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开头)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又如:一位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接着作者交代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运用悬念诱入构思技法,关键是要写好事件,如何写好事件呢?可以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营造氛围,制造悬念。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描写渲染与本文事件性质和人物行为意义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种描写和渲染,必须兼有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用;必须能揭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必须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就像古代的章回小说“卖关子”,能吊起读者的胃口,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 2.张本蓄势,引而不发。“张”是铺陈,“本”是文章的中心;“张本”就是围绕中心具体铺写。“蓄”是积聚,“势”指文章的气势;“蓄势”就是为表现中心而做好铺垫。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悬念,具体描述矛盾的展开。“引而不发”,是打比方,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不忙着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为矛盾的最后解决和突出中心思想做坚实有力的铺垫,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达效应。这一步要走好,必须以悬念为先导,紧接上文交代事因,通过描述人物自身的多边活动,声情并茂地表现矛盾的深人展 开,使文章内容曲折起伏,悬念逐层递进,紧扣读者心弦。另外,要掌握好“引”的火候,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促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引”就要适可而止,转入第三步。 3.水到渠成,点题明旨。水到渠成说的是文章中矛盾的发展在具备对立统一的条件时,得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圆满解决,使悬念冰释。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的圆满解决,使悬念冰释。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这个“结果”和“突出”,不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也不是作者主观的议事说理,仍然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描绘来完成的。 【高分作文示例】 我终于哭了
夜阑人静,我终于忍不住了,伏在灯下啜泣着…… 邮差送来的包裹里,静静地躺着两件毛衣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天气凉了,小心穿衣。”一句简单的话却灼热了我的心。 妈妈,我好想对您说出埋藏在我心灵深处的话语:“对不起,我误解了你,我好想念您,好爱您啊!” 记得那一次,天灰蒙蒙的,春雨潇潇地下着,我拖着沉重的身影回到家。试卷上那血红的数字无情地宣告我的失败。老师要求家长签名,我不知如何向妈妈您交代。我看见您那沧桑的脸微微抽动,浊黄的眼布满血丝,您说道:“我辛苦的代价换来的竟是你如此差的成绩!” 您的冷言冷语使我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好受。我也没想到我用心学习会换来这样的成绩,一气之下,我冲进房间,重重地把门一甩,还留下这么一句:“您根本不了解 我,您不配做我妈!” 第二天,天生倔强的我没有问您一声,也没有看您一眼。您匆匆上班去了。我看到桌子上的试卷,还多了一个本子。我打开本子一看,啊,令我吃惊的是本子里全是整整齐齐的解题,试卷上也已签了名,原来是您昨晚在为我分析错了的题目。蓦地,一瓶药、一个水杯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一酸,拿着药向妈妈的办公室冲去。妈妈她开会去了,偶然间我发现相架里摆着我儿时的照片,无知地笑着。顿时,一股从来没有的内疚一下于涌进我的心头,令我无所遁形。我剖开灵魂深处,看到一个丑陋的我。妈妈为了我,不辞劳苦地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妈妈的心也在痛呢!是我,是我的错,是我不理解妈妈,是我不配做妈妈的孩子…… 这一刻,我终于哭了,泪水嘀嗒嘀嗒地从脸颊上滴下来,妈妈,我想对您说:“请原谅您的女儿吧,对不起,妈妈,我误解了您,我真想回家,真想扑到你温暖的怀里……” 【例文评析】 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我”在寂静的夜里“哭”了。“我”为什么哭呢?接着通过一个片段描写,由一个包裹、一张便条引出母爱的平凡而伟大。“我”因感动而终于哭了。然后写“我”触物伤怀,往事浮现,回忆母亲对“我”的深沉的爱:表面上冷漠,但内心是满腔的热情,带病帮我分析改错。这一切都由“我”的哭引出,又巧妙地揭示“我”哭的原因。在具体叙述事件时,先用环境衬托人物心境,采用倒叙的方法,运用镜头组合技巧,写出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情感真挚,打动人心。叙事简洁,语言生动,表现力强。结构上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内心感受真实,中心明确,不失为一篇优秀作文。 【招数演练】 1.请按照悬念诱人技法的介绍,借鉴上面例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内容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记叙文。参考题:①一场虚惊②弄假成真 2.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悬念构思法。 提示:你现在正在参加初中升学考试,围绕着这场考试肯定发生过许多故事;你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双目光正在注视着你考试,你对这次考试一定会有太多的蓐触、感慨……请你尽情地抒写吧! 3.请参考下面材料,以“回报”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材料:回报,这个千古话题,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回报: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回报……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运用悬念构思法。
【写作点拨】 题1 要求明确,无论写哪个题目,都必须在确定了中心之后,悉心编写一个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且文章的开头要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写《一场虚惊》,开头写“我”如何战战兢兢地站在老师的办公室,接着写为什么站在办公室,和老师“交锋”等,最后写出人意料的“处理”结果,突出老师教育方法的独特。 题2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考试”,根据题目提示,先明确你要赞美、歌颂的对象和中心,然后确定文章的开头:写“我”此刻安静地坐在考室答题,而这个机会是来得多么的不容易,它是老师(父亲)用健康(斗争、生命)换来的。接着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写自己的感受,突出老师(父亲)的伟大、高尚。 题3 可写的范围很广泛,首先要确定你写的中心内容——回报谁,回报什么,怎样回报等,接着构思如何设置悬念,只要开了头,后面的就会一蹴而就。方法和前面的题目一样。
上一篇文章: 2012专家指导高分作文演练新招:第17招 妙用误会
下一篇文章: 2012专家指导高分作文演练新招:第19招 象征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