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利与义的探寻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3.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易中天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以上四句都谈到了对“利”的看法,这触发了你对此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这四句话并联系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阐释性议论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 2、用纵向思辨型结构3、论据不少于3个。
审题
【文题解析】: 这篇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四句关于“利”的名言,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这四句话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对“利”的理解和看法,孟子认为仁义就足够了,无需提及利益;孔子则认为君子和小人对“利”的理解不同;易中天提出了“聪明的自私”和“愚蠢的自私”的概念;而老子则以“水”为喻,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不争。
从这篇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立意方向:
- 对“利”的不同理解:这四句话展示了不同背景下对“利”的不同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观点,来深入探讨“利”的含义和价值。
- 社会现实中的“利”: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探讨各种与“利”相关的现象,比如经济发展、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从而对这些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 个人对“利”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利”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与“利”相关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题目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利”的问题,以此提高我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利与义的探寻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利与义的关系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探寻如何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内涵,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义,是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孟子和孔子这两位古代圣贤,都将人划分为君子和小人。其中,孟子认为君子应追求仁义而非利益,而孔子则认为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理解的则是利。尽管这两位先贤的观点都将利视为一种负面的驱动力,认为过分追求利可能会让人偏离正道,但他们也同时强调了义的重要性。而易中天提出的“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的观点,则认为自私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去实现这种自私。老子的观点则别具一格,他用水来比喻最高的善,认为水虽然无私,但卻能利益万物。
古往今来圣贤和名人的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对待利与义的关系,应该以一种全面且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在我国的社会现实中,利与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合理的利益,而非过分追求。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应坚守道德底线,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合理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好证明。比如马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创建了阿里巴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利的积极一面,它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过分追求利益往往会忽视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甚至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一些个人为了追求财富,可能会抄袭他人的作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这些都是利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承担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明智的判断力,区分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聪明的自私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而愚蠢的自私则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一观点。例如,一些企业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忘关爱员工,回馈社会,这就是聪明的自私。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顾员工的权益,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这就是愚蠢的自私。
总之,利与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好的或者坏的。我们应该在理解四位先贤的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以一种全面、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利与义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佳作赏析】:从“利”的角度谈仁义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利”的看法一直是众说纷纭。孟子与孔子主张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约束。易中天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理解长远利益。而老子则以“上善若水”的观念,认为真正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不争。这四句话虽然对利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却引发了我们对于当今社会现实中利与义的思考。
孟子和孔子的观点并不是要否定利,而是强调在追求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约束。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物质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例如,企业家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追求利益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我们还应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利益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正如孟子所说:“何必曰利!”,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关注仁义道德的培养,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
易中天的观点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员工的权益,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企业的衰败。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同样,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也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长远发展。
老子的“上善若水”观念启示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懂得付出和奉献,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长远利益。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我们应该学会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关爱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正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我们只有具备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社会问题正是因为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仁义道德所导致的。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一些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公。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培养,要关注长远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利与义的关系,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培养,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懂得付出和奉献,关爱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富足,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上一篇文章: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乘风破浪,驾驭时代之潮
下一篇文章: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求知若渴,人生如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