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老百姓感受不符,已表现突出。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保持90%以上高比例,优秀空气天数也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而与数据上的“大好形势”不相符的是,人们抬头见到蓝天的次数并未增多,在一些“光灰”城市中,甚至连 10米以外的风景也无法辨识。
很难说,数据不符合人们的感受,就是有意为之,或者是欺骗。普通人通过蓝天可见度来界定空气质量,而掌握专业知识和一系列指标、数据的人,则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判断空气质量。前者是生活的直观,后者是逻辑的结论。你说看不见蓝天,他告诉你数据说“空气质量良好”,甚至当你肉眼见到蓝天白云,数据仍可能告诉你说“还有浮尘”。这就是生活与数据之间的距离。事实上,PM2.5本身就是数据之一,在它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可能有更多的检测手段与数据被“发明”出来。
科学技术使得生活感受得到量化,因而可以被测量。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生活的数据化也许更趋于精确,但也可能背离人们的直观感受。
数据化的生活与感受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将会永远存在,不可能真正一致。就环境监测标准而言,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应尽可能地接近人们对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
【素材拓展】街头巷尾说“数据”:
1、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比较早地接触到了二维码。这是一种记录数据信息的图形密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使用越来越普及,大量出现在各种团购券、商品包装、户外广告、杂志海报上,只要手机一扫,就可解读其中信息。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刘时花
2、现在微博的力量非常强大,它是一个开放性平台,传播范围能无限延展,可以是普通民众,也可以是国家领导人、知名学者,或明星和媒体精英等等,我把微博当成我的第二张脸,它是我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形象的代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邓涛
3、我觉得微信对我影响很大。尽管用得不多,但是它能够实现语音和文字的融合。以前觉得发个短信打几个字挺方便的,不过有了微信之后,发现原来发信息还可以简单,直接对着手机说就可以了。
——济南市展家中学语文教师卢琳琳
4、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的感受就是与世界零距离,将世界放在指尖。比如交友方面,我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一些同学朋友在国外学习,虽然以前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脑和普通手机进行交流,但总有些不及时,而且代价可能会比较高。现在智能机的普及能够让我们随时沟通,轻松了解到对方的生活动态。看微博,玩微信,逛空间,只要你所在的地方有信号,就可以随时沟通,而不会产生巨额费用。
——山西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宋金岩
5、网络购物正在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购物方式,2012年的“双十一”大战,令众多网友沉迷于网购中不能自拔。或许你不知道,其实,依靠大数据分析预测能力,一些精明的零售商正在从目标客户更加个性化和直接的层面上,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需求上,收集和挖掘消费大数据。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2013年高考(508)201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压轴卷作文题
下一篇文章: 【作文真题预测】倒计时30天作文预测30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