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句好话,是不多见的具有劝世意义的流行话语。不知怎么,又想起另一个好脾气的朋友。有一次他的孩子发高烧,他的妻子急得手忙脚乱,光着脚抱着孩子就往医院冲,而那位朋友一如既往地穿戴整齐才尾随妻儿而去。事后他妻子指责他,他说,再怎么急也不至于光着脚出门呀。他妻子便一时无言以对。
我想,人的性情通达至此,生活便是另一种坦荡的境界了。那两位朋友对危机的处理方法出于天生的性情,其实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们不肯受制于危机的打压,他们用理性控制着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此,危机便仅仅成为正常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不要太急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金玉良言,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急躁不是美德,却几乎是我们共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每一次急躁都有其自然而然的理由,正如你的小宝贝没有尿布换了,而尿不湿这种新产品还没有面世;正如你在牌桌上大输特输,而你口袋里的筹码却不多了;正如你的孩子高烧40。C,病因却不详。
你有理由着急,但是我们却总是容易忘记这个常识:急有什么用?
不要太急了,说的是嘛,我们急了这么多年,生活中该有的有了,不该有的还是没有,急出什么名堂来了?一着急说不定就像那个不幸的父亲,为了尿布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我不提倡市侩哲学,但我一直认为为了生命献出生命是值得的,为了尿布献出生命却是很可惜的。
【点评】
大胆求异,立意新颖。作者一反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人之常情,提出“急有什么用”这一人之所少写或未写的观点,较同类习作自然高人一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驱人下读。
急
赵鹏英
当文化打上“急”的烙印,其结果是众多经典演变成了低俗的快餐文化;当生活安上
“急”的发条,其结果是人生旅途缺少了欣赏美丽的过程。
让文学拂开急的面纱,迎面而来的书墨香气足以氤氲一个梦幻世界。看周国平为静心写作,蛰居小镇数十载,悠悠时光磨去了现代化给文化所缔造的急的棱角。他让文学悠然地居住在心里,自斟自饮生命之酒,真是别有一番芬芳。他自嘲说,诵无用之诗,歌无用之章。可当文学创作成为急切获取名利的工具时,殊不知世人却因为急而硬生生地让文学变得毫无诗意。桑塔格曾说:我之所以创作,是因为那里存在文学。舒缓内心,与文学接触,才能如乘一叶独木兰舟,缓缓行,缓缓归。纵不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让“急”停驻,你会在刹那间拥抱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看梭罗聆听黑夜的梵唱,同寂静的瓦尔登湖为伴。放慢生活之脚步,须臾间便觉这广博的世界还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思索。看陶潜桥边渔,雨边锄,篱菊间,无不悠然。没有急的驱使,他才有机会濯清泉,品南山。这诗意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如若我们急于星火般地去品味生活,恐怕心里拥有的全是浮躁吧,哪能享山间明月,沐林间清风呢?急若星火般的生活,定不是我们所渴求的。想一想,丁绍光若不是急功近利,云南重彩画何致功亏一篑?想一想,中国高铁若不急于求成,温州动车事故或许可以避免。
让自己拭去急的尘埃,宁静依然,超脱依然,这样才能让我们自身得到升华。孔明日:非宁静无以致远。试想当我们毛躁地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又有几次能不留下一点错误或遗憾呢?虽有人疾呼“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项羽如果不改掉急躁之习气,纵使江东子弟百万,历史结局恐怕仍会驻留在自刎乌江这一段,怎能有所改变呢?把外界的尘嚣抛诸脑后,让急功近利消逝不见,这样才有大作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让急淡出你的灵魂,这样你才能熟视岁月如流,超然洒脱。
当急远离文学,文学之藤才能万古长青;当急隐人生活,生活的诗意才能芳香四溢;当急退出灵魂,你才能鹏程万里。
【点评】
同样以“急功近利之危害”为主题,当考生选择“文学”作为论述载体的时候,效果便不同凡响了。文章没有满足于用古人说事。云南重彩画与中国高铁等鲜活论据的引入,令意境顿时变得开阔,主题也因此更显高远,可谓立意深刻。(高星云)
急
肖钰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他迫不及待地问师傅多久才能学成。师傅答曰:“十年。”少年又问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久。师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还不死心,问如果拼死修炼要多久,师傅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谓是不惜一切想尽快成功,可是为什么在师傅的眼中,他越是努力就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它的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领,没有平和的心态。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期盼迅速成功,一夜成名的心态反而会使人欲速则不达。
说起欲速则不达,不能不令人想到下面这则小故事。
天色渐晚,一个卖橘子的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走到前面的一座城。小贩问一位路人,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城门。路人回答说:“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如果你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没有领会路人的话,开始快速赶路,却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来捡拾满地的橘子,也最终没能在关城门前到达。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贩一心只想着赶路与到达,没有平和的心态,以至于最终自乱阵脚,打翻了货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微”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预测:“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