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涅卡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感悟,请以“生命的厚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缘由】
人文关怀、人格精神、生命思考应该是人生的一个永恒话题,它与国家“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的作文精神是一致的。青年时期是人格精神形成的重要阶段,高考作文命题一向关注青年人的人格精神,并通过作文命题,在青少年的灵魂里融入积极的人格内涵、生命内涵。这种理念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作文题中得到了广泛而直接的体现。在2010年高考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求实创新、积极进取、知恩图报……等优良的人格精神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这种趋势必将在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中继续得到体现。
这道作文题就是从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来拟制的。目的是让考生在考场上通过对生命厚度的思考去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生命,从而去规划人生、规整人生。笔者认为,这样的命题贴近自我、关注现实,可以体现作文者对生命、对人生的“自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生是有话可说的。同时,题目立意背景宽广,90后的张扬个性,也可以在该试题中得到彰显。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标题作文题。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厚度”,“生命”是对“厚度”的限制。作文时应该重点思考“厚度”的含义。“厚度”在这里用的是引申义,可以理解为“价值”“意义”及其他与此相关的内容。“生命的厚度”是个比较“虚”的命题,作文要写的丰富、深刻,光停留在议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联想,化“虚”为“实”,在“虚”的基础上,使“生命的厚度”实起来,丰厚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文中要有实证,即通过具体的人事或议或叙。
【佳作精选】
生命的厚度
黄晓燕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生就像在走一条路,如果你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请增加他的厚度。”
是的,人生有很多路,有那种笔直通向目标的大道,也有蜿蜒曲折的小径。走不同路的人拥有着不同的幸福。迅速达到目标的人获得的是成功后酣畅淋漓的幸福,走弯路的人有着欣赏路边风景后所拥有的沉甸甸的回忆与幸福。
由此我想到我和我的父亲。
我正年轻着,有着蓬勃的朝气。我趋向反叛,爱好冒险,无颜色的生涯是我生命中的荆棘。我爱驱车独游,并不先认清哪里是方向,哪里是目标,遇到车辙不通处便只有痛苦而返。我爱玫瑰,为它的色香亦为它冷漠的刺毒。我爱搏击狂澜,为它的庄严与伟大,亦为它吞噬一切的天才。
我就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走自己的路。我的路被我走的弯弯曲曲。每次走到目标时,我不是被荆棘扯破了衣衫,便是让疲惫写满了脸。但是,我仍然自豪着,当我望着因奋斗而粗糙的手时,当我的心归来,盛满旅途中丰富的经验和美丽的记忆时,当我向世人宣告着我拥有的生命厚度时。
我的父亲,他正与我相反着。他的白发、皱纹都宣告着他走入了生命的另一季。他也有他独特的人生路,他愿意走直路。那是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已经品尝了生命的滋味,他爱过,也恨过;失败过,也成功过。他可以超然的心情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也可以进入“荣枯过处皆成梦,忧喜两态便是禅”的境界。那是一份淡泊,一种幽远,更是一种生命的厚度。父亲因此幸福着,当他发现他的付出有了收获时,当他发现成功已经在他足下时。
人生有很多路。今天我选择走弯路,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也许三十年后,我会选择走直路,那是为了给生命多涂一点成功的色彩。但无论走那条路,我都会幸福。今天的幸福在于细节和过程的丰富,三十年后的幸福在于结果的完美。两者方式和结果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
塞涅卡说:“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我和父亲都在各自的路上走着,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着自己的生命。每当我们不期而遇时,各自的脸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微笑。因为我们在路上,因为我们在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增加着生命的厚度。
【魅力点评】
本文对题目“生命的厚度”理解正确。全文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结构流畅自然。由诗人的名言引发观点,联系我和父亲的不同人生经历,采用对照的方法,表现两代人对增加“生命的厚度”的认识;最后运用联想的方式进一步深化认识。对照和联想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化虚为实的作用,使“生命的厚度”变得具体可感,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观点,而且也可以让读者在形象化的比照中,观照自己,受到某种启发。
(郭吉成)
4【新题绽放】
请以“成就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缘由】
一方面,新课程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发展,为高考命题着眼“自己”提供了必要性;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考命题一直注意引导考生以自己的眼光看社会,由于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性,这就为把视角由向外转向“自己”提供了可能性。“成就自己”的命题价值还体现在,它不仅关注现实,关注自我,还以动态的眼光,辩证地考量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引导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路点拨】
一眼看上去很平易的题目恰恰容易因审题和立意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得分差距。这个方面,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成就”的意思解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此,它显然是一个动词,“成就”不仅是取得了一点成绩,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发展,它指向的是带有宏观意义上的理想实现和价值实现。理解不到这个程度,作文内容就可能在轻描淡写中显得不够力度和深度。
“自己”虽然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在题目中,它的存在意味着文章内容必须把“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起点;而且,在行文中,“自己”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感受的主体。所以,文章的内容离不开自我审视、自我规划、自我奋斗、自我感受等诸多方面。当然,“自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
文章内涵既可以记叙展开,也可以议论拓展,还可用其他文体。因总的观点已经不好再翻新,如果写议论文,应在论证思路上寻找新的途径。对于这个题目而言,写记叙性文章可能更容易出新,新奇的对象、别致的过程、意外的结果都能让读者耳目一新。
【佳作精选】
成就自己
萧雅漫
岁月无痕的风霜,打湿了逐梦的翅膀。我不过是一粒被遗落田间的豆种,想用明天的成长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我不甘心时光那鄙弃的眼神,停滞我生存的希望。
风雨的雕琢铸就了我的顽强,依稀记得与自己共处一室的那几位兄弟的模样,只可惜岁月从不眷顾一个小生灵的存亡。被遗弃的我,选择留下,在这里,就在我的故乡,我要用挺立的枝茎,泛起那曾被遗弃的绿光。
与我同被遗弃的豆粒还有很多,他们或是逃亡或是流浪,只有极少几颗选择留下。大概,逃亡或流浪是因为他们无可忍受田间的孤寂与即到的风霜。但留下,并非害怕世间的闯荡会无处躲藏。
秋风的萧瑟让我感到了无助,也平添了几许忧伤,我开始抱怨上天的不公,可结局又能怎样?尚不如借这时断时续的狂风之力还自己一身整洁,造自己一所新房……
终于,子夜的骤风太过眷恋这片土地,风卷着黄土漫过了我的身体,我又重新回到了土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一刻,温暖驱赶了寒冷与恐慌。就这样,我在自己的“新房”中克制着自己的幻想和奢望,吮吸着那让我活下去的甘泉与营养,好让自己可以生存下去,也好让自己实现愿望。
我坚持了下来,顽强的毅力和对生的欲望,让我忘记了寂寞,遗忘了忧伤,战胜了寒冷,也等来了春的明朗。
那厌恶的倒春寒在不经意间来临,扼杀了我那同眠的兄弟,我伤心极了,但我没有哭泣。相反,我更加努力,不分昼夜的汲取营养和甘泉,为了梦想,为了夺回那被左右的命运,也为了明天那第一缕阳光。
我成功了,我克服了一切阻遏我的力量,就在身体无限膨胀的那刻,我用微笑隐去了等待的煎熬,忘记了无助与寂寥。
作为一颗豆,我没有同伴的幸运,上帝没有给我同等待遇让我去实现一颗豆的有形价值。虽然经历生死的磨难,可我挣脱了死亡的束缚,将命运握入了自己的手中。就算难以担起这沉重的担子,但至少我改写了一颗豆的命运!对生的执著让我实现了梦想,也验证了一粒豆种无形的价值。
我冲破了土壤的掩护,将叶芽吐露在田间。那一刹那,清风拂过,阳光撒过我的脸庞,我选择用微笑接受第一缕春光的洗礼。自此,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渐渐的,我在茁壮成长着,为那消逝的伙伴点亮生命的灯盏,为那田地泛起了曾遗失的绿光,达到了目的——还于世间一个鄙弃的眼光。短短的几个月,我经历了比同辈人更多的风霜,回忆起走过的岁月,即便年到古稀我依旧自豪不已。因为我在无意间读懂了追求的真谛:没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会自行灭亡,追求过,把握了自己,改写了命运的主题,渺小的希望也会生出一双随梦翔游的翅膀……
【魅力点评】
文章一开头便明确,“自己”是一粒豆种,仅此一点选材上的独特,便形成了和大多数作文的区别。作者的眼光不仅是纵向的,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和自我成就的过程,还有横向的,其他同类的选择,更彰显了“自己”主动战胜困难的意义。其实,这一粒豆子,与许多处在困境的人何其相同!作者的智慧正在于,用别致的载体反映了普世的真理,只有“将命运握入了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胡家曙)
5【新题绽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暗香”是宋代的一个词牌名,它的意思是清幽而不易察觉的香气。在文学作品中,“暗香”往往给人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让读者沉浸于独特的意境中。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中,是否也有偶尔袭来的一阵暗香?是怎样的境遇,让你嗅到了人生的暗香?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触?
结合上面文字,请以“暗香浮动”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缘由】
这首题目属于言浅意深的类型,可以考查学生挖掘主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对“暗香”的隐喻义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正确地命意行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关注题目细节的习惯,因为,只有关注到题目中提示性的语句,才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风格和内容走向,不至于流于浅俗的描写和抒情。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很有难度的命题作文题目,它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对“暗香”的理解和对题中所给材料导向性的把握上。
首先,关于“暗香”的理解,题中说是“清幽而不易察觉的香气”,这个意思不难体会,而且,从“暗”字本身我们也大体可以推知其特征,即隐而不显,发而不露,刻意追寻未必会有结果,却往往会在人们不经意间被发现。题中说,“暗香”在文学作品中会给人带来美好而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一点可以从林和靖的诗和姜夔的词中得到佐证,综合来看,“暗香”应该是指一种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会轻易显露在人面前。
接下来,再看一下题目的导向,题中由“暗香”的表面意思直接转到了关于“人生”的询问,这就使“暗香”的内涵进一步扩大了,换句话说,“暗香”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隐喻义,结合“偶尔袭来”“境遇”等表述,可以推断,人生中的“暗香”应该是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孤独、苦难、奋斗等)才能被人感知到的人生的况味,这一点在后面的“联想和感触”一说中得到证实。
因此,在构思文章时切记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大背景,这里的“暗香”不再是自然界里的幽香,而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在特定时刻散发出的馨香,这里的馨香可以是一种品格,一种性情,或者是一份关于人生的感动与领悟。
【佳作精选】
暗香浮动
李红红
总无奈朝来冰雪晚来风,幸而曾借得傲世梅花一缕魂。也许正是那痛彻心肺的寒冷,正是那不肯折服的抗争,让梅花在这幽幽世间暗香浮动。
暗香的源头,是生命深处的隐隐作痛,是心底深处的点滴泪水。因为生命中经历了痛苦,因为心头上负压着情感,因为肩膀上承托着责任,所以任痛苦激越,却不知痛苦过后,却浮动出那一缕幽香。
你看,凡·高站在太阳金黄色的光辉中像个孩子般哭泣起来,他眼中迷蒙着一片金黄。还有那浓郁的扁柏,那监狱里的小院,背阴处的几朵卑微但倔犟的花朵,几个贫穷的人低着头剥着手里的土豆……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里这样询问:“这中间你画了吊桥,画了轻盈的船,你可要把那些不幸者迎接过来?”艺术家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都看到了平凡的生命中不平凡的美,从这美中收获感动,又将感动施予给每一位愿意回头的路人。绝望将凡·高压在了生命的最低点,却让那一片金黄绚烂了整个世界,让一缕暗香浮动于向日葵的笑脸。
还有那如水的人,有人说他有着“妩媚的微笑”,他就是沈从文,那个一直站在路上思考着的乡下人。边城的水仍潺潺地流着,可彼时彼地,他的思想,他的作品却流不进人民的心中。他也痛苦,他也怀才不遇,可他以他那“妩媚的微笑”静静地面对世人的批评与嘲讽,深深地在心底镌刻执著,艰难地与痛苦并肩而行,待到他如水的文字被大家认可时,他依旧报以微笑,那微笑终究让翠翠的美丽绽放成文坛的一朵奇葩,散逸出一脉暗香,沁人心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慎独”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专家最新预测三十例及写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