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到‘刚刚好’”,说到底就是按规律办事,运用好辩证法。深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形势,做到见势早、谋事准、行动快,从而在工作中掌握主动。学会运用辩证法,把“度”放在心中,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努力做到‘刚刚好’”》向贤彪 人民日报评论
父母子女如何相处,从来是个复杂难解的课题。但无论如何,相互多些尊重和换位思考都是最重要的解题思路之一。珍惜同游的经历,以此作为增进了解、弥合代沟的机会,双方不妨都尝试几“多”几“少”: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先听我讲”的倨傲,不要以“辈”压人,也别仗“识”欺人;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我说了算”的安排,不以自己认为的“好”为唯一尺度;多一些耐心,少一些“不懂别问”的敷衍,不必苛求一切完美,也不强求必须合拍,这样或许是找回“松弛感”、一起舒适同行的有效解法。
——《与父母共远游,能否游出“松弛感”?》向 阳 人民日报评论
不同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些老字号面临的尴尬处境。有人说,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劣势也在于“老”。“老”,一方面意味着多年积淀打磨了工艺、塑造了品牌、积累了声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相较年轻品牌,解决观念陈旧、机制落后、顾客流失等问题更为迫切。随着市场发展,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当长板不再突出、短板日渐显现,一些老字号的发展步入了十字路口。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此次复核,对不同经营、发展状况的品牌分别作出移出名录、限期整改、保留中华老字号称号等决定。这一顺应市场规律的举措,有利于确保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同时,“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也是对企业的一种警示: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新兴品牌的冲击,踟蹰不前或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注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会被市场淘汰。如何跟上市场发展节奏,交出消费者满意的答卷,是每个老字号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都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55个中华老字号被“摘牌”的警示》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其中隐藏着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密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文物保护,不仅在博物馆、在实验室、在考古一线,那些散落在山野林泉间的“遗珠”,理应得到更密切的关注和更周到的保护。
——《千年摩崖造像被“毁容”,“冷门”文物的保护不能冷!》卢涛 人民日报评论
万般滋味,百态人生。比评判一首歌曲好坏更重要的,是唤醒对人生的思考。《大梦》这首歌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试图以“无名之辈”的无力与无奈,去捕捉生活的况味,勾起人生的通感。揆诸一生,无论是谁,都一定有过心碎的瞬间,吹拂过彻骨的寒风,经历过沉沦的痛楚。但是,寒来暑往,冬至阳生,激流勇进和静水流深本就是人生长河的常态。没有谁可以用一瞬去概括一生。如果有,为什么不能是上学时老师给戴上小红花的兴奋,自习中解出一道习题时的雀跃,下班后和同事朋友吹牛侃大山的恣意,闲暇里与伴侣携手漫步的甜蜜,夜晚瞥见孩子酣睡侧颜的满足……平凡而不平庸,悲悯却不悲伤,才是更多人的人生坐标。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扰,追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解答方式。无论境遇如何,人生的解读从不唯一,“丧”也绝不是生活的主旋律。谁的童年都会哭泣,谁的青春都难免泥泞,谁的中年都有一地鸡毛,倘若由此整日以泪洗面、始终止步不前,那么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最终抵达“自以为是”的穷途。要知道,人生一世,是头一遭,也是唯一一遭。因为陌生,才会有惊喜;因为付出,才更觉滋味。得与失、苦与乐、悲与喜,向来都是相辅相生。比起空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理解人生的辩证法才更值得。
——《人生是否《大梦》一场? 这部“章回体”你说了算》于石 人民日报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