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系列)解析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助考2020年高考作文:类比论证,说理形象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1/10 19:42:2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这是中华文明的柔软。它敢于扬弃,善于包容,总能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各种文明并内化为自身血肉,因此能不断革故鼎新,焕发新的生机。

多少次野火纷燃,狼烟四起;多少次危在旦夕,国如累卵,中华人民也曾畏葸不前,一溃千里,却始终不敢苟且。一声“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呐喊使他们汇成燎原之火,他们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坚韧不屈,终得以重整家国,光复中华文明。中华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铜墙铁壁,守护着中华文明的内核——那是一颗跳动不息的心, 这颗心用它的血液滋养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岿然不動,坚不可摧,这是中华文明的坚实。这份坚实烙印在中华人民心上就成了顽强不屈的品格,有如汉字里的“人”,只是站着,便可力扛江山万万年。这份坚实让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不改本色,亦能够步履铿锵,迈入新时代世界文明的殿堂。

丘吉尔曾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柔软而坚实的人性力量哺育了中华文明五千年。面对各国文明互相竞逐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车辙下没落文明的遗骸,时刻警惕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以蒲苇之柔软包容,以磐石之坚实捍卫,坚守韧性,护中华文明之河生机盎然,万世流长。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中华文明用她特有的“韧性”绵延整个民族,养育一代代精魂。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已然越走越宽,作为青年的我们,不如先从以身传承这种民族韧性开始,向着心中的理想迈进……

评点:

文章立意精准,主旨句鲜明突出。文章先论述中华文明的柔软,再转论中华文明的坚实,最后论述中华文明韧性的独特之处:以柔蕴刚,以刚蓄柔,刚柔并济,不折不崩。文章开篇最大特点是善于运用类比方法,并结合设问,引出中心论点,即“中华文明藏有无尽韧性”总领全文。类比方法的使用,使文章的说服力倍增。

应试妙招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简而言之,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种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这样的问题自古有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鲁国虽保留祭祀,但只是保留了杀羊这项礼仪。子贡认为这种祭祀方式过于简单,还不如连羊都免去,不去祭祀为好。孔子一句“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就是对子贡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的批评。孔子目光深远,他看出了杀羊这项礼仪的存在对保存“礼”的长远影响和意义。

时间来到21世纪,我们会发现,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的问题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总爱以韩寒、比尔·盖茨等人在辍学之后取得的成功事例来证明“读书无用论”,却忽视掉更多的不读书之人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事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