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精彩推荐备考2013年高考最新经典作文素材一百篇(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21 20:36: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往往来自于审慎的自问和反思。在忙碌的时候,你我不妨抽空停下来,叩问自己的心灵,问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反思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女作家的“怪”习惯

蕾妮哈特是美国著名的神怪女作家,当代稿酬最丰厚的作家之一。27岁时,接连被病魔缠附的蕾妮哈特不得已开始靠写作赚钱。

一次,蕾妮哈特在患上白喉症期间创作出一首诗歌。当她准备把文稿邮寄给编辑时,突然想到自己的病菌可能会传染,便不顾身体尚未康复,连夜蹒跚地找了多家药店买到一瓶消毒液,细致地替诗稿消了毒。尽管费尽苦心,3个月后,她还是收到了编辑无情退回的诗稿。

蕾妮哈特深感遗憾,可她并不灰心,此后更加勤奋地写作,且在每次投稿前都习惯性地替文稿消毒。日子久了,她这种尊重编辑的做法流传开来,成为文坛佳话,编辑们都很乐意收到她的稿件,在审核后大都予以发表。此后,蕾妮哈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内就完成了40多篇小说,赚取了8000多美元的稿酬,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蕾妮哈特的成功经历引起众多文学青年的追捧,一时间,很多作者在文稿写成后,都要找来消毒液替它们消毒。可是,这些经过消毒的文稿依旧未能发表。有个叫格林的青年找到蕾妮哈特,疑惑地问:“为什么同样都经过消毒,您的作品能顺利发表,而我的却一再被退回呢?”蕾妮哈特想了想,答:“那是因为你在被退稿后没有做出改变。”

原来,在早期的那篇诗稿被退回后,蕾妮哈特就开始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她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过于繁琐,再创作时便十分注意控制字数和纸张,而之所以总替文稿消毒,也是提醒自己要惜字如金,这样就能节约下购买消毒液的开支。

“替文稿消毒,于我是简洁的提醒,于你却是刻意的摹仿,这就是不同。” 蕾妮哈特微笑着说。

“不成功”的伟大发明

1968年,美国3M公司的科学家斯班瑟?斯尔沃博士发明了一种胶水配方,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可以粘住东西,但粘得不是很牢固,只要轻轻一撕,粘住的东西还是会掉下来。所有人都认为斯尔沃失败了,他的发明从此被搁置下来,没人再提及。

几年后的一天,斯尔沃的同事亚特?弗雷遇到了一个麻烦。原来,弗雷在教堂的唱诗班里演唱时,他的书签老是从曲谱中掉出来,害得他找不到歌词,唱着唱着就跟不上大家了。弗雷很是烦恼,他需要一种有粘性但又不会粘得太牢固的书签,演唱时可以把它贴在曲谱上,需要换页的时候再揭下来,并且不会撕坏页面。

这时,弗雷想起了斯尔沃博士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胶水涂在书签上呢!说干就干,弗雷把斯尔沃发明的胶水涂在了书签的顶端,他发现,加工后的书签真的很“听话”,无论把它贴在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里,揭下来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损坏,而且在上面记一些东西也非常方便。

就这样,一种带有粘性的书签诞生了,大家都觉得很实用。按照3M公司的规定,每个搞研究的员工可以把15%的工作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于是,弗雷又研究了3年,终于在1977年首次研制成功了不干胶记事贴,到198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行销世界各地。

一次失败未必是永久的失败。弗雷就是把一个“不成功”的发明和一种特定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奇迹。

冷面包与热面包

上世纪初,挪威人拉尔森被派到霍达兰监狱区当监狱长。狱区有两座监狱,条件都很简陋,常发生犯人抗议、逃亡事件。为了加强管理,拉尔森把老弱病残的犯人统一集中到东监狱,而把身强体壮的犯人关押在西监狱。

第二天,拉尔森来到西监狱,对数百名犯人宣布:“由于监狱经费紧张,从今天起,给你们供应的面包质量会下降,不要随意抱怨!”犯人们听着,抗议声四起。拉尔森又来到东监狱:“我们善待每位犯人,只要你们服从管教严守纪律,日后伙食会越来越好。”犯人们开始面露喜色。

此后,西监狱的犯人发现自己领到的面包一顿比一顿差,吃着也越来越冷,难以下咽……3个月过去,有上百名犯人因饿昏或患病被转到东监狱,其他犯人也都成天抱怨,颓废了不少。而东监狱则相反,犯人领到的面包一顿比一顿热乎,吃起来感觉很好,人们也从不抱怨。

拉尔森了解了情况,露出笑容:“其实,两座监狱的面包原本一样,我只是下令每餐把送往西监狱的面包放冷一两度,而东监狱的面包则加热一两度。看来心灵的束缚羁押,才是最有效的监禁。”他下令对西监狱犯人继续供应冷面包,直到他们无心逃亡。靠着变换的冷热面包,狱区再没发生过一起逃逸事件。

越来越热的面包,催生出积极乐观的心理,将演变成拯救;越来越冷的面包,滋生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则预示着摧毁。要想拯救命运,从改变心态开始。

兄弟间的“栅栏”

湖北地区湖泊多,刘姓两兄弟各承包了紧挨着的两片湖泊搞养殖,哥哥养虾弟弟养鳖。不过,哥哥养殖技术高超,赚的钱总比弟弟多。弟弟虽心里不服气,但还是尊重哥哥,兄弟俩相处还算和睦。

有一年,哥哥出远门,把养虾的事交给了儿子刘良明。走时,他反复叮嘱:“如果你在咱家湖里发现了鳖,别声张直接放回你叔家湖里,千万别让他知道。”刘良明性子直,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只是心里嘀咕:“我实话实说不更好?”

过了半个月,刘良明果然在湖畔发现一只鳖。他见叔叔正在自家湖边劳作,便大声喊道:“叔,你家有只鳖跑到我家来了。”说完,就准备把鳖放回去。叔叔冲过来,抢过鳖看了看,惊讶地问:“我家鳖真跑到你家来了?”刘良明点了点头。叔叔接着问:“就一只吗?”刘良明又使劲儿地点点头。第二天一大早,刘良明看见叔叔在扎栅栏,严严实实地挡在两家湖中间。他不解地问叔叔在做什么?叔叔白了他一眼:“我说养鳖怎么不如你家养虾,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鳖跑到你家湖里被偷卖了。要是你家不赔,休怪我翻脸不认人!”刘良明怔住了,想再解释什么,却又挨了顿臭骂。

父亲回来后,对刘良明苦笑道:“做人是要实诚,但不能把实诚用错了对象,你叔他原本就好胜多疑呀!与人交往要讲究方式方法,提前预判对方的反应,采取合适的待人之道,这样才能利人益己。”

请总理跳舞的女孩

1980年初,墨尔本大学接到了总理弗雷泽将视察校园的通知,全校师生都开始精心做准备。她和6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被允许在总理的演讲会上提问。为此,她提前做了很多功课,翻阅了大量资料,列了上百个问题,希望到时能有出色表现。

不过,那一天,总理因公务推迟了到校时间。在做完演讲后,他临时取消了学生提问环节。当听到演讲会就此结束时,她和同学们都很失落。

这时,一边的礼堂传来了音乐声,校园汇报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她闷闷不乐地来到礼堂。突然,她远远看见总理斜坐在前排,跟着节拍点着头。瞬间她想起什么,径直走到总理跟前,优雅地说:“总理先生,我想请您跳一支舞,献给同学们,可以吗?”

总理猝不及防,愣了愣,还是高兴地接受了。全场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到总理示意更换一首舒缓的乐曲,然后绅士地挽起她的手,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家的注视下,她和总理翩然起舞,并借机提了6个问题,总理都做了回答。出于礼仪,总理在舞蹈结束后轻吻了她的面颊,有记者抢拍下镜头,刊发在了报纸上。

一时间,人们都认识了这个敢想敢为的女孩。她就是茱莉娅·艾琳·吉拉德,30年后当选澳大利亚史上首位女总理。提及当年邀弗雷泽跳舞的事时,她意味深长地说:“当因为变故,你未能按原本的设想实现目标时,不要放弃、绝望,或许换一种方式将收获更多。”

松动的纽扣

1920年的一天,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在路口遇见了工作人员布哈林。布哈林走得很匆忙,列宁无意间瞥见他上衣口袋的纽扣快掉了,打算告知,转身却发现他不见了。第二天,列宁又碰到布哈林,看见那纽扣仍在袋口摇摇欲坠,便好奇地想知道他何时才能发现,于是故意没吭声。到了第三天,那颗纽扣已经掉了,可布哈林仍没察觉。又过了3天,列宁才看到布哈林的口袋总算缝上了新纽扣。列宁叹了口气,拍着布哈林的肩说:“你这才像合格的苏维埃人!”

当时,苏维埃政府粮食供给严重不足。为了保障生活所需,人民委员会派出了多支征集队到农村征粮。列宁发现布哈林被推选为一支征集队的队长,想起纽扣的事,不禁皱紧了眉头:“布哈林从纽扣松了到重新缝上,足足用了6天,至少说明他粗心马虎,这种人不能用。”其他人都觉得布哈林平时踏实肯干,品行很好,就因掉了颗纽扣被否定,实在不公,于是没接受列宁的意见,仍坚持让布哈林当了队长。

半个月后,有人来报:“布哈林到农村后只征到很少的粮,还因看护不严被富农烧了。”列宁面色凝重地说:“这本可以避免的,我早说过他不能担此重任。”那人连忙替他开脱:“其实是偶然事故,那个村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列宁静静地听着,忍不住拿起笔在纸上画起来。周围的人好奇地探过头去看。列宁画了颗大大的黑纽扣,旁边还留了行字:凡是犯错必有先兆,对待小事不以为意,大错就将离之不远。

不服从命令的士兵

1939年,马歇尔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后,他的军校同学、海军总司令麦肯锡前来祝贺。两人聊得正开心,麦肯锡突然煞有介事地说:“你知道,我的海军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优秀的部队,我希望你们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当然不甘示弱,立即回应说:“我的部队同样是最优秀。只要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宁可牺牲生命。”麦肯锡笑着问:“你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马歇尔笑了:“当然没问题。”

马歇尔召唤了一声,一名年轻士兵立刻出现在面前。他指着200米开外的一棵小树下令:“把它当作敌人,用最快的速度干掉它!”士兵快速端起枪,只听见 “砰”的一声枪响,小树拦腰而断。马歇尔高兴地拍了下士兵的肩,得意地问麦肯锡怎么样?麦肯锡面无表情地答:“枪法倒还不差,仅此而已。”

马歇尔怔住了,他想起什么,转而又指着千米之外一辆开动的坦克命令道:“你给我冲过去,在最短时间内用身体挡住它。”士兵怔怔地望了望坦克,大叫回答道:“身体哪能挡得住急速行进的坦克,我是不会干这种傻事的。”说完,还是没动地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