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备考2012届高考作文热点押题素材(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5/16 14:32:4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门,略萨和托马斯的获奖,让我们看到,文学又回归到强调经典的方向。”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全集》的中文译者、旅瑞诗人李笠认为,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王维。“但他是一种对后工业社会的直观感受,王维写的‘鸟鸣山更幽’这种意境,在特兰斯特勒默的诗中也有,但他写的是‘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这种力度是前者无法比拟的。”李笠还回忆起自己1988年秋天和诗人的第一次见面,当时两人谈到一个著述丰富的瑞典诗人、小说家L.G.,我问他对此人的看法,他用一种类似禅宗大师对弟子的方法答道:“他去中国一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要是我在中国生活三年,也许会写一首诗。”

【素材解读】

写诗是件苦差事,正像我国唐代的苦吟诗人贾岛所说的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写诗慢是出了名的,“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他写诗确实很慢”。而这一慢字也许正是他最终获奖的原因之一:因为认真,所以慢,因为慢,所以出精品。这比起那些所谓的“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过于浮躁过于冒进,缺少的就是一份从容与淡定,一份坚守与执著。

关键词 从容 精致 慢工出细活 拒绝浮躁

果戈理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北岛(译)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

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

人类摇晃的桌子。

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

【素材解读】

用一首短诗来概括一个作家的一生,谈何容易?但托马斯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从阅读开始进入果戈理的生活,从童年到彼得堡直到死亡;不仅涉足作家的一生,也涉及其内在的危机,并由此展示了人类普遍的困境。 托马斯写《果戈理》时年仅十八岁,这不能不让我们叹服。托马斯写作《果戈理》应在1949年,那时欧洲诗歌界是怎样的情况?19世纪末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浪漫主义仍在延续并形成新浪漫主义,也存在着多愁善感的维多利亚诗风,意象派提出“反常规”的诗歌主张。托马斯写《果戈理》时并不盲从于潮流,在以后的六十年中也是如此,他有自己的诗歌主张并一以贯之,是非常难得的。

关键词 精练 深邃 执著 不盲从

【新闻评论】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

白长鸿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名字并不陌生,很早就有人翻译他的诗作,先后有李笠、董继平、北岛等多种译本。他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他的诗对中国诗歌创作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

诗歌创作如同采来花粉酿成蜜。在托马斯诗中,有意象、联想、象征、隐喻、韵律,唯一没有的是对诗歌营养的解构与嘲弄。托马斯不是机械地组合要素,而是从形而上层面去提炼诗歌之外的思考。我们看他的《1966年——写于冰雪消融中》:“奔腾,奔腾的流水轰响古老的催眠/小河淹没了废车场。在面具背后/闪耀/我紧紧抓住桥栏/桥:一只驶过死亡的大铁鸟。”作者从冰雪消融中感悟超越宿命的意义,在隐喻和象征中寻找超现实主义的基核。“驶过死亡的大铁鸟”这句诗,能给心灵带来一种叩击、吞噬、蛰痛、撕裂的感觉,还有一丝诡谲,让人久久难忘,这是一种超验的映现,难怪诗人自己也十分喜欢这诗句。

托马斯用瑞典文写作,蕴含语言之内的声音、音调、音步、韵律这些诗歌要素,对于我们来说无法通过翻译准确地感受。尽管如此,就文本翻译而言,也可以看出托马斯有极强的语言运用能力。《黑色明信片》(北岛译本)第一段:“日历被文字填满,未来难测/电缆哼唱着一支没有祖国的民歌/雪落在海上,铅一样注沉静。阴影/在码头上搏斗。”这首诗语言凝练,语义明晰,既通俗易懂又具诗的意蕴,你可以尽力挖掘它的隐喻意义,而不需要在费解的语汇上伤脑筋。回头看我们的诗歌创作,当然不乏可圈可点的好作品,也有一些作品语言晦涩而诗意浅显,我有时怀疑,会不会是诗人把功夫下错了地方。高考资源网

托马斯写过《上海的街》(李笠译本),这是距我们生活较近的一首诗,容易引起中国读者的关注。诗的最后一段说:“……这里每人背后都有一副十字架,它飞着追赶我们,超越我们,和我们结合/某个东西在背后跟踪我们,监视我们,并低声说:‘猜,他是谁!’/我们在阳光下显得十分快活,而血正从隐秘的伤口流淌不止。”托马斯毕竟属于欧洲知识层精英,对于由积弱积贫正走向繁荣、富庶、文明的中国,不可能具有与我们一样的认识,这是毋庸讳言的。托马斯是诗人,他记录的只是自己的感觉,如果他能见到今天上海的变化,我想,他很可能会有新的感觉。

托马斯是不可复制的,但托马斯却可以借鉴。像他自己说的,“我继承了一座黑色森林/但今天我走入了另一座:明亮的森林”(《牧歌》),中国现代诗歌在继承传统诗歌精粹的同时,广泛借鉴包括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在内世界优秀诗作,这会让我们更为自觉地走向明亮的世界诗歌之林。

 

免费萝卜的拷问

【素材直击】

2011年底,河南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他决定免费送给市民食用。免费送萝卜的消息发布后,拔萝卜大军蜂拥而至。一群一群市民拿着菜刀对准大萝卜砍下去,看不上眼的随即丢弃,好的装进蛇皮袋运回家。不足三天, 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几乎已被拔光,仅剩下一些裂口的、被踩烂轧碎的或品相不好的萝卜,被人随意丢弃在田里,十分凌乱。与此同时,韩洪刚地里的其他蔬菜也遭了殃,他种的红薯被偷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损失惨重。

【素材解读】

1.人生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与人为善。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理解别人并帮助别人。

2.沟通的力量。小到个人人际交往、安身立世,大到国家、民族发展无不需要沟通的存在。

3.别让道德贬值。要时刻坚守住道德的底线,道德不可以贬值,道德的品质更不可以随便丢掉。

【素材运用】

1.人生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与人为善。韩洪刚赠送萝卜,既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滞销的难题,也是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理解别人并帮助别人。蜂拥而至的“抢萝卜大军”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不单拔了顶尖好的萝卜,连菠菜、红薯也统统“免费”收到自己的菜篮子里,他们真该换位思考一番。

2.沟通的力量。小到个人人际交往、安身立世,大到国家、民族发展无不需要沟通的存在。由于菜农与市场沟通不到位,农民萝卜滞销;由于菜农、媒体与市民沟通不到位,赠送变成了“强抢”;由于政府与百姓沟通不到位,伤农悲剧一再上演。真正做到沟通了,结果才会更圆满。

3.别让道德贬值。要时刻坚守住道德的底线,道德才不会贬值。一旦被利益所诱惑,道德的底线便会滑落甚至崩溃,道德就会贬值,甚至沦丧殆尽。每个人都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裸体求助,幸还是不幸

【素材直击】

2011年11月27日下午,广东电白县一对夫妇,因孩子治病欠院方住院治疗费1500元,在无法筹到资金的情况下,携带2名小孩在马路上“裸奔”,以此方式寻求社会救助。全家裸奔求助偿还医院医疗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医患闹剧。

【素材解读】

1.我国目前的救助体制还存有缺陷,不可能达到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也的确存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情况。但是,这都不是“裸体求助”的理由,其实质在于当事人缺乏耻辱感,丧失人格尊严,甘愿过“寄生”生活,采取“裸体求助”无异于自取其辱。高考资源网

2.个体权利得不到保障,遭遇贫困时得不到及时救济,寻求救济时各方渠道又不畅通,农民的尊严感自然越来越低。农民的尊严感下降,这是他们无法公正地享受社会福利及公共资源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包括农民这样的底层民众又极有可能会主动放弃尊严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裸体求助”。社会没能给他们应有的尊重,他们回报给社会的是更加难堪的场面。

3.困难群众通过裸体求助才能化解医疗费难题,我们的救助制度在哪里?如果没有健全的救助机制作支撑,即便这对夫妇靠裸体出镜炒作获得了减免医疗费的救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更多因病致贫的家庭,无钱治病的患者,又该怎么办呢?因此,外来工裸体出镜为孩子筹集医疗费,实际上扯出了救助机制不完善,普通群众无钱看病的沉重话题。

4.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完善医保制度与社会救助立法,健全救助体系,特别是大病救助制度,帮助更多重病患者、孤残人群、遭遇突发灾难的群众渡过难关,让弱势群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病有所医,检验着政府的民生温度与责任担当。

关键词

人格尊严 救助机制 弱势群体

上一页  [1] [2]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