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70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陪同下访问杭州。在灵隐寺进香时,亲王进入大殿前盯着“大雄宝殿”四个字,问陪同参观的中方官员:“这几个字是谁写的?为什么没有题款?”中国官员吃了一惊,他没有估计到西哈努克会有这样的汉学功底。他惴惴地告诉亲王:这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已经不知何人书写了。西哈努克不再声响,似乎已经接受了“无名氏作”的观点。
但周恩来却接受不了,他知道这块匾额的书写者乃沙孟海。他找来了当时的省革委会负责人,说:沙文汉是沙文汉,沙文若是沙文若嘛!怎么能够因为沙文汉是右派,连沙文若的名字也抹去呢?不能搞株连。这不是党的政策!
浙江当局很快派人找到沙孟海,要他去补一个名字。可沙孟海的倔劲上来了。他说:“要么就重写一块匾。单是补名字就不补了。”来人无奈,只好请别人,拼凑了“沙文若”三个字补上。
10、让路
去年年底,在北京南三环万柳桥附近,一只小狗遭遇不幸,它在南三环的主路上,被来来往往的车撞死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它的三个同伴,此刻居然不顾正值“高峰”期的滚滚车流,忠实守护着,舍不得将死去的同伴丢弃。
过往的司机都惊呆了,本来匆忙赶路的车,开过小狗身边时都纷纷绕行,或者干脆停车。交通为之阻塞。两辆车因躲避小狗而追尾。
平时在路上遇到堵车,所有的人都心急,谁都想快点走,相互挤来挤去的,要是挂着一点蹭着一点,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一天,所有的人都不埋怨,也没有彼此责难。大家看着那三只围在自己死去伙伴身边的小脏狗,心里有的只是感动。
是的,它们的这种爱,最原始,最粗糙,却也最纯净。
11、当初
法国伟大的音乐家柏辽兹,早年生活贫困。他的音乐当时不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直到《幻想交响曲》被李斯特等音乐大家认定是藏在浪漫主义标题后面的古典杰作之后,他的音乐才被完全认可。
成名后的一天,一位青年音乐爱好者来到他的家,演奏自己的曲子,征求柏辽兹的意见,并想拜他为师。不料,柏辽兹听完他的演奏后毫不隐瞒地说,你根本没有音乐才能,我这样痛快地给你这个结论,是为了使您赶快放弃音乐,另找出路。青年人听了,从头冷到脚,满怀羞愧和不安,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柏辽兹的家。他走到街上时,柏辽兹却从楼上窗口探出头来,高声地向他喊道:“我不改变我刚才的评语,但我得补充一句,大师们当初对我也这么说。请记住,你和我当初一模一样。”
12、与人为善
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美国现任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儿看法。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某一次大的行动,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古铁雷斯说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少时他谋到了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的工作,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践行着“日行一善”。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后来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后来又荣升为美国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近来又看到一则报道,说新加坡8万名中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特别的活动。他们人手一本名为“日行一善”的小册子,记录自己所做的小小“善行”。如果一年之中有了80个“小善”,便可获得一枚铜质徽章,佩戴于衣领之下。获得了徽章的孩子受到鼓励,那闪光的徽章也时刻提醒他处处“与人为善”。
13、李敖说自己
“一个真实的李敖”是什么样子呢?是以自由主义立场给《文星》杂志投稿而一举成名的那个历史学者李敖;还是高举统一大旗,疾呼“一国两制”,反对“台独”,自称左派知识分子的那个李敖?
李敖在其1998年写就的第二本自传《快意恩仇录》中,这样描写自己:“一往直前、二入牢狱、三头六臂、四面树敌、五花八门、六亲不认、七步成章、八面威风。在所有斗争中,总是以人不可及的大人格、大节操、大头脑、大才华、大手笔、大刀斧、大有为和大不敬,去斩将搴旗,外加踹走狗、小卒一脚……”
因为批评当局,李敖写过的一百多本书,其中有96本被查禁。1971年和1981年,李敖还两度入狱。
李敖说自己从政,就是为了“可以使‘官不聊生’,人家说民不聊生,我偏要让‘官不聊生’”。2005年5月,当台湾“国防部长”李杰在“立法院”“国防委员会”就台当局的“军购预算案”接受质询时,李敖当场爆料,说他上周收到李杰私下送他的一支价值上万元新台币的德国名笔。李敖手拿钢笔礼盒,揭露李杰行贿之事。结果,会议主题,从军备预算案一下转到了名笔上来。
14、教育自谦
最近,许多国内媒体纷纷转载9月10日韩国《教育新闻》上的一篇名为《中国大学超出韩国20年》的文章。这一报道的作者是位韩国人,基于日前在英国出版的《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的全球200所最佳大学中,中国有9所大学入选,而韩国只有3所,他有感而发,并对中国大学教育诸多方面表示赞赏。《中国青年报》9月21日刊登张进生的文章说,韩国教育的自谦心态让我们感到汗颜。
文章说,我国大学教育确实存在优于韩国的一面,但如果我们光看到这一面,就未免有几分一叶障目了,因为人家是拿自己的短处和中国的长处相比。
文章说,我们来看看所谓“落后中国20年”的韩国大学教育吧。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为78%,与中国相当。然而到了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达37%,上升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不到5%,位居世界排名下游。再来看中韩基础教育的对比。我国免费义务教育要先从北京、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入手。韩国也存在教育不公现象,而他们遵循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免费范围明确规定由偏僻的农村、岛屿开始,逐渐向小城市再向大城市分步推进——韩国的这种教育策略值得我们反思。
从韩国副总理官金振杓今年5月访华时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甚为赞赏,到如今韩国民间作者用夸大的语气撰文自我揭短当中,我们分明看到浸淫在韩国人脑子中的“教育自谦意识”。
15、没用的完美
远在我进入医学院前,我已经被训练成为完美主义者。小时候,每当我把98分的考试成绩带回家,父亲总会问:“那两分怎么回事?”
我崇拜父亲,因此我整个童年的中心就是追求那两分。到20岁时,我已经成为毫不逊色于他的完美主义者。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分数并不重要,精彩生活的奥秘并不在于那两分。分数并不能使你可爱,也不能使你完整。
戴维是一个艺术家,也是我的初恋。那时我们还在一起,我的驾驶证到期更换,需要通过交通法规的笔试。
交管部门寄来一本小册子,我一连学了好几天,终日背诵白色和黄色路边石的意义之类的东西。戴维试图说服我和他去散步或聚会、外出吃饭、跳舞,哪怕只是聊一聊,我告诉他我没有时间。当然,我以满分通过了笔试。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冲进他的工作室大喊,我的交规考试得了满分。戴维从画作上抬起头,异常温柔地看着我:“亲爱的,”他说,“你为什么要考满分?”
这不是我预期的反应。我突然明白,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满分我牺牲了很多,而实际上我只需及格就可以获得驾照。我花了好几天学习,其实我本可更聪明地度过这段时光。我学到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而当初却感觉好像别无选择。就像上了瘾,我完全不能控制自己。
16、面对破产
时下,在热议节约这个话题时,忽然想起8年前一个知名的跨国流通企业破产的事儿。
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八佰伴宣布破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用人的失当等等,但在资料中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八佰伴的老板有一张很大的办公桌,在这张办公桌上只有放一块100平方米的大玻璃才能配套。可以想见,这么大一块玻璃板要放进去着实不易。为此,他执着地把房顶打开,用直升机吊装,才把这块大玻璃放了进去。这一放不当紧,仅玻璃就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又花去近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
17、具体对待
一位教授给他的学生提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就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真是一个好比喻!
但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会适得其反,就是说应遵循相反的逻辑——立即擦掉,以免等油漆干后擦起来很难。生活的逻辑不可能是单一的、偏执的,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它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质地,那个待擦除的悲伤又是什么材料。
18、尊重
几天前,我应邀主持“成龙慈善晚宴”,主办方邀请到钢琴家孔祥东先生以及他的盲人弟子。由于是晚宴,秩序自然不可能很好,当钢琴曲响起,许多人依旧在走动,在聊天,在碰杯敬酒。成龙坐不住了,一跃上台,先很礼貌地走到演奏者跟前,要求对方停下,然后回到台中央,一声大喝:你们都给我停下,你们都给我坐下!
在场人士当然愣住,全场近500人鸦雀无声,有举着酒杯的,有正嚼着肉的,如断电一样,突然全部暂停。
成龙继续:服务员请不要上菜,嘉宾们请不要吃东西,不要说话,不要走动。舞台上有钢琴家在演奏,你们就不能安静地听一会儿?谁不愿意听,谁就出去。大家要懂得尊重艺术家,尊重音乐。
当优美的钢琴声再度响起,现场仿佛突然变成了音乐厅。而且,整个慈善夜,只要有人讲话,只要有人表演,只要有宣传片播放,现场一定安静,大家一定洗耳恭听。
这是我经历的关于“尊重”的生动的现实。尊重是一个习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学习。
19、物归原主
那天,家里失窃。
不过外出两小时,而且是大白天的上午,雕花铜门就被挖了两个大洞,锁给抠去了,露出骷髅头般的狰狞。房间有如台风过境般,一片零乱。比物质损失更严重的是精神伤害,我一遍又一遍地用恶毒的言语诅咒那可恶的贼。但是,心中的愤恨却丝毫不见消减,而失窃的事实更是半点没有改变。
骂累了,我颓然跌坐在沙发上。一抬头,发现阳台上洒满阳光。记得早上出门时还下着雨,更奇妙的是,在白晃晃的光影下,阳台栏杆上立着两只不知打哪儿来的鸽子。它们悠然安详地站着,轻轻地发出咕咕声,好像在和我讲话。我定睛望去,它们深灰近黑的小眼睛里,充满着澄静平和,正在享受阳光的抚摸。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那颗烦躁愤恨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代之而起的是淡淡的欣喜和释然。对小偷的恨,也不再那般强烈。那阳光和鸽子,将我由痛苦、绝望中解脱出来。遭窃的毕竟是身外之物,只要人安然无事,只要继续努力,失去的东西可以很快赚回来。若因那身外之物而损及身心,那我遭受的便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损失。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喝了口茶,然后整理零乱的房间,意外地发现一条珍珠项链缩在墙角。想必是窃贼匆忙逃离时遗落的,虽为物归原主,拾起这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时,竟有着如获至宝的喜悦。
是啊,窃贼可以偷走我有形的物质财物,但偷不走我生命中的阳光。
20、邻里关系
“孟母择邻”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称颂。前几天,笔者听朋友讲了一个“邻择孟母”的故事,女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比孟母更高出一筹。
故事说的是,一位张姓中年母亲从事教师工作,有个10岁的儿子。邻居有一个与张老师的儿子同龄的男孩学习不好,且十分贪玩,每天晚上都到她家,缠着她的儿子去玩电子游戏。张老师见状,便每天晚上指导儿子和男孩一块学习。日子久了,邻居男孩的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跟上去了。男孩的家长知道后,十分感激。后来张老师搬家,那男孩的父母宁可舍弃原先较好的房子,也要搬去和张老师家继续做邻居。
从“孟母择邻”到“邻择孟母”,虽然只是字面上的差异,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历史上的孟母,虽然也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人,但孟母“三迁”,想到的只是自家的儿子,没有想到帮助别人。而现代的“张母”,想到的不仅是自家的孩子不受负面影响,而且“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动帮助邻家小孩与自家孩子共同进步。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珍视邻里之间的关系,如民谚“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之说即是明证。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邻里关系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后代的成长。而融洽的邻里关系不是靠空想和慨叹得来的,是靠彼此之间的真诚和谦让共同构筑起来的。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备考推荐阅读最经典的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二
下一篇文章: 备考推荐阅读最经典的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