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备考推荐阅读最经典的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11/4 5:31:0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老太的回忆录《鬼子来了》在当地报纸连载。从此,世人多了一份--

每天早上7时,阳光斜斜照进房间时,86岁的老太太杨玉文准时开始写作。满头银发的她,翻开小学生用的方格本,一笔一划地写着前一天晚上浮现出来的记忆。

“这一章写点什么呢?”她在本子上写道,“还是在(再)奖(讲)几个日本鬼子的故事吧。”

一旦确定了思路,杨老太就不假思索地写了起来。过去的记忆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电影”演到哪儿,她就写到哪儿。有时发现自己写跑了题,她就用一句“不说这些了,还是接着讲……的故事吧”,轻松地回到主题。

杨老太并不是在玩弄写作技巧,更不是什么专业作家,她写的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老人的“创作生涯”始于两年前。当时,她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妇女。

那一年,杨老太的耳朵突然近乎失聪,从此告别了她平生惟一的爱好———看电视。无事可干的老人常常坐着发呆,儿女们怕老人闷出病来,经常带些报纸供她消遣。

虽然小时候杨玉文曾跟邻居读过半年私塾,但因为多年不用,学过的字大半记不清了。每次看报纸,她都连猜带问,还不一定完全弄得懂其中的意思。

尽管如此,杨老太对报纸上的连载故事特别感兴趣,读了上篇还想读下篇,有时候中间缺一篇没读到,她就发动儿女们四处搜寻。

有一次,女婿李钐伟去看望岳母,正赶上老太太刚读完报纸上的几篇小故事。老人一边把报纸放下,一边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我肚子里的故事,比报纸上的还有意思呢!”

女婿觉得挺好玩,便逗老人说:“那你把肚子里的故事写出来。要是写好了,也给你拿到报社去发表。”

没想到,老太太对这一句玩笑话当真了。

起初,老太太不会写的字太多了。

“揪住谁就问几百个字!”杨老太的女儿笑着回忆,“看见她拿着本儿走过来,吓得我们撒腿就跑。”

不光儿女们被问烦了,就连邻居们也大都受过她的“骚扰”,被当成笑谈。

杨老太不去理会这些。她埋头写了4个月,没人知道她究竟写了些什么。家人看到老人自从写书起,原本病殃殃的身体似乎硬朗了许多,人也变得精神多了,也就变为“鼓励为主”了,“她高兴就随她写去吧”。

忽然有一天,老太太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作品”递到女婿手上。

“这哪是书呀?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段落层次,有一半的字是错别字,读起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钐伟没再细看,就把岳母写的“书”锁了起来,以后不敢提写书的事了。

隔了几个星期,老太太忍不住问女婿:“书稿报社能不能用呀?”李钐伟不好意思再隐瞒,便硬着头皮告诉岳母,写书要先构思,把最有意思的事写出来才有人看。杨老太太听明白自己写的书不行,但不明白这书到底怎么写才行。

那些天,老太太整天食不甘味,人也变得木呆呆的。

这一切,家人尽看在眼里。女婿李钐伟不忍,特意到书店买了本萧红的《呼兰河传》。他觉得萧红白描式的写作风格最适合岳母。

从此,老人捧着《呼兰河传》再也放不下手了。她花一个多月时间,翻来覆去读了三遍。她觉得书里被开水烫死的“小团圆媳妇”、能说能笑的“王大姑娘”、老实憨厚的“冯歪嘴子”,这些旧时代的人物就是自己小时候身边的人。读着读着,杨老太想起了自己苦难的家庭。

老人从中像是悟到了点什么。有了第一次失败的写作教训,杨老太明白了“构思”的意义。每天傍晚,她早早躺在床上,一“合计”就是几个小时,把第二天要写的故事认认真真地回忆出来。

写了几个月,老太太又交给女婿厚厚的一本。这次,她还附上一封给报社编辑的信。

尽管仍然没有标点符号,仍然错别字连篇,但信中的内容把李钐伟“吓了一跳”。

杨老太写道:“最近我看见报上说九一八国耻日纪念我不能忘因为我是过来人要问山前路得问过来人我亲自看见的事实最近一下子全想起来了希望我写的东西对年轻人有用。”(原文没有标点)

李钐伟这才认认真真地读起了老太太写的“回忆录”,没想到竟然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杨老太说旧中国太苦了,但最苦的还是日本人来了以后,所以她的故事就从当年的“皇姑屯事件”写起:“有一天,早晨正要出门去卖煎饼,刚伸手去开门,就听见‘轰隆隆’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震得房子直晃,把我爸爸吓得一哆嗦,赶忙跑回屋。刚进屋又听见‘啪嚓咕咚’一声,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他惊慌地说:‘这是什么响?吓死人了’。”

她还讲了第一次看见鬼子打中国人的故事。

李钐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他忽然发现,岳母的一生真的是一本书,她所经历的人生故事,是在教科书中看不到的,老人记下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价值的”。他意识到,可以由“本人”讲述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试着把老人的故事整理出来。几十页的手稿被他改写成两个千把字的小故事。他把它们打印出来,寄到《牡丹江日报》,不久居然发表了。

11、公平也是生产力

《中国青年报》9月30日刊登岳建国的文章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文章认为,重公平是印度竞争力增强的关键所在。公平也是生产力。

从产业设计上看,印度是从最不易与民间发生争利矛盾的地方入手,如闻名世界的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就避免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没有发生以超低价强买农民土地问题,野蛮拆迁问题,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哄抬房价的问题等等。从资源及环保上看,那里的耕地、矿产等没有遭到过度开发,环境没有遭到严重污染,没听说过成千上万人为一个污染企业的盈利做出巨大牺牲的事件,不必为治理污染花费巨资。从发展潜力上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制造业目前落后于我们,但这已经引起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秉承着公正原则,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处理,并且不会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大的阻力。

 

12、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

精英是要从小培养的。越是早期教育,家庭的投入就越重要。与我们关于美国人放任孩子的老印象相反,美国家长,主要是中高产阶层的家长,盯孩子之紧能让你目瞪口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业,辞职当了家庭主妇,没事就到学校当志愿人员。结果,一些富裕郊区的学校,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招募志愿人员时,招一个来十个,学校根本招架不住。家长全面介入学校的教学,重新界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线。更极端的,则干脆把孩子从学校撤出,自己来教,形成了家庭私塾热。

这种家庭介入学校教育,和中国目前中产新贵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中产新贵教育孩子,注重的是选择好学校,把教育职责全推给老师,最多不就是多花钱吗?用当今时髦的经济术语说,就是教育“外包”。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给别人,一定要自己监督。

 

13、助人之乐

那天,我正往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公寓楼里搬家,看到住户的邮箱旁贴着一张布告。上面写着:“为格林夫人做好事:格林夫人住在本单元3B室,她每月要到医院去做两次化疗。愿意在她化疗之后把她从医院接回家的人请签名。我们会真诚地感谢您的善举。”

我不会开车,就没有签名。

三个星期之后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好要进行期终考试。可那天,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几个小时,仍旧不停。我只好穿上两件毛线衫,披上一件厚外套,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远处的公共汽车站走去。走到公共汽车站时,我看见最后一班公共汽车的尾灯闪了一闪,就隐没到了漫天的狂风暴雪中去了,任我伸长了脖子拼命叫喊,它还是走了。

你能想象我当时绝望的心情吗?这次考试我用了整个星期的时间去复习。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公寓的,当我低着头推开公寓楼木门的时候,迎面撞到一位夫人。此刻,她身上穿着一件褐色的外套,手里还拿着一串钥匙,正站在邮箱的旁边。那一瞬间,我的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很显然,她有汽车,而且,正准备出去。绝望中的我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您愿意让我搭个便车吗?”我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我从来没有请求过别人让我搭便车,可是现在……”

说到这儿,我注意到那位夫人的脸上露出一种奇怪的表情,于是,我连忙补充道:“噢!我住在4号房,最近刚搬来。”“哦,我知道,”她说,“我从窗户看见过你,当然,我愿意让你搭便车。你稍等片刻,我上楼去拿一下汽车钥匙。”“拿汽车钥匙?”我纳闷地问道,“那,您手里拿的难道不是车钥匙?”“哦,不,我只是下楼来取信的,你稍等一下,我很快就

下来。”我简直窘迫极了,连忙向她叫道:“哦!夫人!请您等一下,我并不是想麻烦您出门!”但是,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仍旧向上走着,很快就消失在楼梯的拐弯处。

不大一会儿,她就下来了。一路上,她很热情地向我问这问那,温和的话语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先前的那份不安和窘迫也逐渐消失了。“您使我想起了我奶奶。”我笑着说。她的脸上泛起了笑,“那,你就叫我艾莉丝奶奶吧。我的孙子都是这么叫我的。”

那天考试结束后,当我回到公寓楼,正往楼上走的时候,正巧碰到刚从邻居家走出来的艾莉丝奶奶。“晚安,格林夫人!明天见!”那位邻居说。

我不禁惊呆了:格林夫人?那个患癌症的女人!艾莉丝奶奶竟然就是格林夫人!

我呆呆地站在楼梯上,惊讶地用手捂着嘴。我只感到一种强烈的负疚感在撞击着我:我竟然要求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冒着狂风暴雪开车送我去学校!

“哦,格林夫人,”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您就是格林夫人,请您原谅我!”格林夫人静静地看着我,露出了微笑:“以前我的身体也很好,很强壮。那时候,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可是现在呢,都是大家来帮助我,不仅送东西给我,帮我做饭,而且还接送我去医院看病。对于大家为我所做的一切,如果说我不想感激大家,那不是事实,因为,我一直都心存感激,总想回报大家,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但是,今天晚上你的请求让我能够再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帮助别人,去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

 

14、不要丢掉手里的东西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可是,他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发人深省。正如古希腊《伊索寓言》里告诉我们的:“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那些因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

 

15、男孩的改变

男孩自小便是问题少年,在家挨父亲打,在校受老师罚。

当体罚成为家常便饭时,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他变本加厉,父母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他会掏出里面的钱,从几十块到几百块,连眼睛都不眨。

有一天,父亲出远门,下了车站,到家还得坐一趟公共汽车。为了省两元钱,父亲步行几十里,走了回来。

父亲一进门,就对母亲说:“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

此时,他已成为惯偷,忍不住把手伸进挂在墙上父亲的衣服口袋。翻来翻去,只翻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那纸币已揉得快烂了,黑黑的,很脏。

平时,他偷了钱,喜欢去玩网络游戏,或买爆米花什么的。那天,他在街上逛了好几圈,始终不忍心将那两元钱花出去。

“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父亲的话,不断地在他脑际回响,最后,他跑回家里,将两元钱重新放进父亲的衣袋里。

男孩的改变,不是靠棍棒教育,仅仅源于两元钱的启示。

 

16、小“暴君”

据《中国妇女报》9月28日报道,最近,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主任翟静对济南两所中学的1585名初中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而且,这些孩子在校多是好学生,在家却是“小暴君”。专家认为,这些“好孩子”产生暴力行为的主要根源是家庭教育的失误。

上初二的小明在学校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但在家却是个“小皇帝”,他需要什么必须马上满足,否则就会大发脾气。默写生词时,他经常因为妈妈念得快而打骂妈妈。升入初中后,妈妈经常因为学习问题唠叨、甚至谩骂小明。小明对此火冒三丈,于是便开始了使用暴力。他每天让妈妈叠被子,叠不好,就扇耳光,甚至还在房间内画上圆圈,逼妈妈站在圈中,不许挪动,否则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有关专家认为,孩子出现暴力行为,主要是由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父母却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和心理上的需求。

 

17、最让母亲感动的话

2005年7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点39分,“发现”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准时起飞,重返太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在“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以来,停飞两年多之后的首航。

查尔斯·卡马尔达是7名宇航员中的一位,这是他的第一次宇航飞行。当“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前,查尔斯·卡马尔达最惦记的人,就是今年已经80岁的母亲。他似乎有些内疚地回顾说:“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整天就做着让母亲担惊受怕的事情。”他嘱托家人:“请千万不要忘记,在航天飞机发射和落地的关键时刻,给母亲吃点儿镇静药……”他没有说更多的话,但家人明白,他把母亲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给母亲吃点儿镇静药”,这句话被媒体披露后,成为关于“发现”号航天飞机众多报道中的一个动人心弦的花絮,在千家万户的母亲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母亲们不仅为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而骄傲,而且为他热爱母亲的赤子之心而自豪。一时间,这句话被许多媒体誉为“最让母亲感动的话”。

 

18、有利弱者

规则如果让强者来制订,那么,任何游戏都不好玩了。譬如乒乓球,中国雄霸世界乒坛已经几十年。现在好了,小球换成大球,21分制换成11分制,这都是为了照顾弱者。大家都明白,假如乒乓球没有中国以外的国家参加,那么这项运动就失去了某种竞技精神。

英国少年足球赛的新规则中,若上半场出现一队落后于另一队5个以上进球的情况,那么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两队之间的比分将被重新调为0比0。同时规定,当一场球赛比分过于悬殊时,弱队可以增加两名队员。到时在7人制的校园足球赛中,场上将出现9对7的情况。倡导者认为,竞技的美,在于势均力敌的较量。

这项新规则出台后,英国孩子对足球比赛更加狂热了。

 

19、最后一刻的放弃

一次,看电视体育节目,其中回放了上世纪70年代拳王阿里和另一位拳坛猛将弗雷泽的一场比赛。

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但是,只见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使对方以为他仍保存着体力。最后,弗雷泽放弃了,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弗雷泽见此后悔莫及。

很多人的失败,不是败在体力、智力和能力,而是败在意志力的丧失和最后一刻的放弃。

 

20、分享

我们决定让四个孩子亲眼目睹新生命的诞生。

星期天半夜,我突然觉得肚子里的孩子就要出世了,是到医院待产的时候了。我的丈夫提姆把四个孩子叫醒,他们照着以前的计划,一个一个地抓着毯子和枕头跟我们一起去医院!

到了那里,当我开始等待着孩子出世时,提姆和孩子们先到休息室里睡觉。这个夜晚过得又漫长又安静,到了早上七点多的时候,胎儿准备出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提姆叫醒了孩子们进到产房里和我们在一起。由于他们睡眠充足,所以精神不错,而且还很高兴。医生让他们在我身边靠拢,当胎儿的头露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急着要看,医生便让他们靠到他的位置上去,这样他们便可以将胎儿出生经过看得一清二楚。

几个孩子很惊讶地倒吸了一口气,接着当然是小生命的整个身体都出来了,那位身心投入的医生还是按照惯例地喊出:“是个男孩啊!”我们家的第二个儿子出生时,首先问候的不只是这个世界,还有他所有的家人!

孩子们对此时此刻的情景肃然起敬,同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他们静静地谁也不说话,但却又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面带喜悦。孩子们和新生命之间的结合力量是相当惊人而珍贵的,提姆和我永远也不需要回答这个老得牙都快要掉下来的问题:“爸爸妈妈,小弟弟是从哪里来的啊?”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如何来。没有争宠或者是嫉妒,他们接受这个特别的小人儿,完全只是因为我们邀请他们一起来分享小弟弟的出生盛事。

上一页  [1] [2]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