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条分缕析,探幽抉微--说明的特征
(作者:于漪 更新时间:2009/6/26 7:20:15 信息来源:新浪网 点击:我要投稿

条分缕析,探幽抉微--说明的特征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接触得最多的文章大概是以说明为主要表现方法的文章了。当你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前言"。"前言"向你介绍这是一本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怎样的读者使用,共收多少条目等等。这是一篇说明文,向你介绍这本词典。再往下翻阅,是"凡例",介绍条目安排、字形和词形、注音、释义,又是说明的文字,不过是分条说明罢了。学生用的教科书、工厂的某产品生产的流程说明书、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读物介绍、科普小品、电影电视解说词等等,无不用说明的方法写成。它实用性很强,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习用说明的方法条分缕析的说明事物,阐释事理,探幽抉微,认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学习写作者的重要基本功。

      文心絮语

      以说明或主要以说明为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说事理的文章是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实体事物进行解说,如介绍它们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用途等;一类是对抽象事理进行解说,如介绍它们的原理、特点、演变等等。

      说明,说明,关键在"明",要说明确,说明白,别人一看就能懂,就能了然于胸。怎么才能把事物、事理说明白呢?

      首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主要标志,比如同是树,松树有松树的特征,香樟树有香樟树的特征,白杨树有白杨树的特征,要介绍它们,就要研究它们各自的特征。只有捕捉到它们的特征,准确地把握,才能把它们独特的形状、性质、构造、用途等等解说得清楚明白,别人看了不会混淆。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说过:"说明文表示作者的理解。所谓理解,乃是说天地间本来有这么些道理,给作者悟了出来,明白地懂得了。"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身寓含的特殊性,它存在于天地之间,你悟到了,懂得了,解说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抓事物的特征并不是只抓某一点。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本身就很丰富,很复杂。因此,特征往往表现在多方面,切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征有的显露在表面,比如形状、色彩等,有的寓含其中,如竹、木、钢、铅等,质地不同。因而抓事物特征,既要了解它们的表面特征,还要洞悉它们的本质特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必然趋势,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规律有其特殊性,因此,捕捉特征同样要充分注意这方面的特点。

例如1990年8月10日《解放日报》登了一篇《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就是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的。文章这样写:

      "1991年底,在上海的黄浦江上,将耸立起一座全长8346米的崭新的桥梁--南浦大桥。这是一座集众多全国之‘最'于一身的桥梁。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

      桥面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

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

      "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

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施工人员的心血。它的建设对于加强浦江两岸的联系,实现党中央开发浦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有改动)

      古今中外写桥的说明文章很多,要介绍某座桥,必须抓住这座桥的特征。这篇说明南浦大桥的文章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紧紧扣住"全国之最"来展示桥的多方面的特征。桥的跨度、叠合梁结构、一根钢梁的重量、最厚的钢板的厚度、高强度的大螺栓、一根最粗的钢索、每个千斤顶的拉力、通航净空高度等是南浦大桥桥本身独有的特征,高空作业的高度是建这座桥独有的特征,二者结合,充分说明了南浦大桥的"全国之最"。如果不抓住这些特征具体说明,即使多说几个"全国之最",也不能把它说明白。

      实际事物的说明要抓特征,事理的说明也要抓住特殊性,如果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说明,就难以把其中的道理说明白。如蝉是没有听觉的,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研究的结论,一百多年,这个结论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1981年9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任钢的科学小品《蝉是有听觉的》。原说蝉无听觉,现在说有听觉,要把其中的事理说清楚不容易。作者怎么来说这件事的道理的呢?

      "......

      "但是,法布尔错了!

      "科学家经过精细的观察研究之后确定,蝉是有听觉器官的。蝉的听觉器官长在腹部的第二节附近,由比较肥厚的像丝一样的物体组成,上面布满灵敏的感觉细胞,和脑神经相连。当声波传到听觉器官上的时候,感觉细胞就把信号传递到脑子里,蝉就听到了声音。

      "蝉既然有听觉,为什么对法布尔的砰砰枪声却无动于衷呢?这是因为,不管哪种动物的听觉器官,接受的声波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比如人的耳朵可以听到每秒振动16次到20000次之间的声波,低于这个频率的次声波和高于这个频率的超声波,不管声音有多强,我们就听不见。昆虫也是这样,每种昆虫所能接受的声波范围都不同,超过或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它们也听不到。就拿蝉来说,它们对自己同类发出的声音是十分敏感的,可是对其他的声音,如人的说话声、拍手声,甚至枪声,就可能是一个‘聋子'了。"

      要说明蝉有听觉,首先要说明蝉有听觉器官,听觉器官在腹部,不在头部,也不在胸部,这是它的独特性。这段文字是对蝉这个实物的听觉器官的说明,是下面一段说明事理的基础。法布尔说蝉无听觉的根据是它听不到砰砰的枪声,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后,说明动物听觉器官能否接受声音与频率有关,然后举例说明。如果只停留于此,仍不够明白。文章指出蝉对同类发出的声音十分敏感,对其他声音可能是聋子,这就把一般的接受声音与频率的关系具体化,显示出蝉听声音的特殊性。行文至此,要说的问题解答了,但是并不周全,因为法布尔毕竟是世界公认的昆虫学家,在这方面卓有贡献。所以,文章结尾说:"今天,我们纠正他这个错误,丝毫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只是想说明,即使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难免在个别问题上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在继承前人的科学成就时,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勇于批判的精神。"说明事理要准确,要符合客观实际,切忌一叶障目,作者以这些话收束全文,使人不仅明白了事理,在认识问题的水平方面也有所提高。

      要把事物、事理解说明白,须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并根据说明对象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加以运用。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是:

      1.诠释与下定义。

      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等进行说明、解释。如: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寒蛩,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15至20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所有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雌蟋蟀翅很短,不会呜叫。在腹部末端除了两根尾须外,还有一根长长的产卵器,这是它与雄蟋蟀外形上的最大区别,所以雌蟋蟀又俗称"三尾子"。雄蟋蟀翅膀上长有发音器,两对翅膀一磨擦,便能发出宏亮的声音。这是对蟋蟀的种种名称、属性、形状、类别进行解释,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下定义是针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确切的说明,或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确切的解说。下定义语言须精练简洁,它的语句形式常常是:"某某是什么","某某怎么样"。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对食物的说明就用了下定义的方法。"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又如教科书中对概念、定理、定律常用下定义的方法。"菱形是平面上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它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长度的乘积的一半。"这是对菱形下定义。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判断,所以不能模棱两可。定义的高度概括建筑在对事物的本质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若明若暗,下的定义一定不准确。

      诠释和下定义可同时使用。可先下定义,后诠释。一般说,定义要求十分精确,要一言以概要,不能有某些疏漏,而诠释可就某些特征说明,比较灵活。

      2.分类与举例。

      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一类一类加以说明,就是分类说明法。有些事物比较复杂,笼统地说不容易说明清楚,根据具体情况分门别类,逐一说明,事物的现象及本质就能如实显示。如历史学家吴晗介绍古代的服装,就用分类的方法。他在《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文中说:

      "以质料而论,绸、缎、锦、绣、绡、绮等等都是统治阶 级专用的,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以此,布衣就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了。有些朝代还特地规定,做买卖的有钱人,即使买得起,也禁止用丝质材料。

      "以颜色而论,大红、鹅黄、紫、绿等染料国内产量少,得从南洋等地进口,价值很贵。数量少,价钱贵,色彩好看,连色彩也被统治阶级专利了。皇帝穿黄袍,最高级的官员穿大红、大紫,以下的官员穿绿,皂隶穿黑。至于平民百姓,就只好穿白了,以此,‘白衣'也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

      "至于花饰,在袍子上制绣或者织成龙、凤、狮子、麒麟、蟒、仙鹤、各种各样的鸟等等,也是按贵族、官僚的地位和等级分别规定的。平民百姓连绣一条小虫儿小鱼儿也不行,更不用说描龙画凤了......"

      古代服装与今天一样,也是千姿百态。但在封建社会里,人的等级森严,在穿的服装上也有强烈反映,要说明这样复杂的问题,采用分类方法,可做到条分缕析。作者把衣裳按质料、按颜色、按花饰分成类别,每个类别里再说明什么等级的人用什么质料制衣,穿什么颜色的服装,哪些等级的人袍子上可饰花纹,哪些等级的人不能饰花纹。复杂的问题一经分类,就简单明确。运用分类方法说明问题要注意把握分类的标准,说明某一事物如果一会儿以这个标准分类,一会儿以那个标准分类,那就混乱不堪。要能正确地给事物分类,就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和各部分各属什么类别。

      举例说明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所以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和事理时,常用这种方法。如前面说的听觉器官接受的声波有一定的频率范围时,就举人的耳朵接受哪个频率的范围为例进行说明,例子一举,抽象的道理就具体了,易懂了。举例要真实可信,不能凭想象,不能进行艺术加工,无根据地形容或夸张。例子要精选,要有代表性,确实能说明问题。

      3.比较和比喻。

      有比较才有鉴别。要解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常用比较的方法。或进行同类比较,或进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是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同种类的事物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的异同、优劣,帮助人们认识和区别。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阴晴有关,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把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进行比较,前四种云是天气晴朗的标志,后四种预示阴雨乃至雨雪来临。八种都是云,同种类,这样进行比较,既说明了各种云与天气的具体关系,又总说了看云可识天气的道理。异类比较是在不同种类的事物中展开比较,只要它们之间有某些共同点,就可进行。例如下面一段文字:"激光不是一种普通的光。它不仅能烧掉玩具坦克,而且能击毁真坦克、真飞机甚至导弹和卫层。区区一束光线,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还是让我们看看它的‘脾气'吧。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的单纯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就可以看出它是含有七种颜色的光。其次,激光有很好的方向性,发射角极小,简直可以说是平行光;而我们平常见到的灯光,却是向四面八方发光的。再次,激光的亮度非常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一百亿倍以上。"为了说明白激光的特征,短短二百多字,多次用了比较的方法。首先从颜色方面与太阳光比较,突出"单纯光"的特点;接着从方向性方面与灯光比较,突出"发射角极小"的特点;再接着从亮度与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的亮度比较。前两个是直接比,后一个是间接比。人们熟悉灯光、太阳光,一比就清楚;原子弹爆炸时发光的亮度人们一般无具体感受,借太阳光的亮度比较,容易理解。尽管是间接比,但激光亮度这个特征却十分突出。运用比较方法须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比,使特征、本质显露,而不是广泛地浮面地比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比喻说明也是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上面谈到的《看云识天气》大量运用了这种方法。如说明天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就用了种种比喻,说:"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天上的云不易说清楚,用了比喻,不仅可把云的万千姿态说明白,而且还生动、形象。使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贴切,注意慎用。如果人们对你要说明的事物并不陌生,一点就明的,那就不一定用比喻。

      4.数字和图表。

      为了把事物说明白,使人们有清晰的印象,文章常采用数字说明方法。例如要说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不用数字就难以说具体,用数字效果就大不一样。《噪声之害》短文中这样说:"噪声是以‘分贝'计量。人体健康要求的声音标准一般在40分贝以下。50至85分贝时,人们的交谈和安静环境就受到破坏;超过85分贝,人体健康就要受到影响和损害;超过150分贝,耳膜会破裂,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短短几句话,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得那么有层次--"破坏"、"损害"、"破裂,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清楚,明白。运用数字说明重要的在于准确,不准确,不仅失去用数字的作用,而且影响文章的科学性。

      图表说明方法是借用插图、表格对事物进行说明,它的作用在使人一目了然。《两小儿辩日》中说到孔子对两小儿的争论不能下决断,早晨和中午,究竟太阳哪个时候离人近,哪个时候离人远?《两千多年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作了说明。其中有两段是这样写的:

      "先说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显得大,中午的太阳为什么显得小。请你先看(图一)。你可能会觉得右边的竖道比左边的长,而左边的横道比右边的长。但是,你拿尺子量一量便会发现,原来左右两边的竖道、横道都是一样长的。还有,周围衬有黑底的白色图形,看上去也会觉得比白色衬底的黑色图形大一些(图二)。这都说明,眼睛并不很可靠,有时候它也会‘骗'我们。这种现象,叫做视差。视差是物体相互比较时产生的,把一个物体同比它小的物体放在一起来看,它就显得大些;同比它大的物体放在一起来看,它就显得小些(图三)。

      "早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山,离地平线都不远,在房子、树木、山岗等景物的陪衬下,看上去就显得大‘如车盖'了。中午,太阳高悬顶空,广阔的天空是它的背衬,所以看上去就小‘如盘盂'。另外,早晚的天空都比中午暗淡,也是使人觉得早晚太阳大,中午太阳小的一个原因。"

      要讲清楚视觉上这道难题不大容易。从视差角度进行说明,道理比较抽象,插上简单的图,从读者的实际感受出发,道理就能明白。

      使用这种说明方法要从说明事物、事理的需要出发,要用得贴切,用得恰当。三言两语能说明,再用插图、表格,就会成为文章的赘疣。

      除上述说明方法外,对比说明、引用说明、列举说明等也常用。不管运用哪种或哪些方法解说事物,说明事理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都要为说清楚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服务。

      要介绍事物、解说事理,除掌握种种说明方法,还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及特征,安排合理的顺序。一般说来常用的有三种,一是时间顺序,二是空间顺序,三是逻辑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为说明的顺序是时间顺序。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介绍书籍演变,从三千多年前把字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雏形的书开始,说到两千多年前出现的竹简、木简、帛书,说到东汉时期约一千七八百年前出现了手抄纸书,然后又出现雕板书籍,宋朝庆历年间(在900年以前)出现了活字印刷书籍,近代出现了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等等形形色色的书,近年来又出现了如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等等,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小的缩微书。由古到今,把书籍发展的阶段一步步说清楚,有条不紊。空间顺序是按具体的物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大小、方位,有顺序地加以说明。或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或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等等。介绍建筑物、建筑群等相对静止的事物常用这种方法。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先指出大会堂的方位--"天安门右前方",然后由外到内说明,先用数字说明它的面积和体积,勾画巍峨的外貌,再介绍正门顶上的国徽,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和十二根大理石门柱,于是进入大会堂内部。按照参观的顺序由外到内

[1] [2] [3]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