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高考作文常用写作方法例解
(作者:胡文勇 更新时间:2006/10/21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我要投稿

1.起笔入题

文章的首段或首句就扼住正题,使人一看第一句或第一段就知道作者要写什么内容。这样的开头是最受欢迎的。

首段提出论点。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开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六国论》的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文]“第三梯队”之我见
每个单位的领导都十分注意选拔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这无疑会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各部门的工作后继有人,使我们的四化大业兴旺发达。但是,用建立“第三梯队”的办法来选择和培养接班人,这种做法却是不足取的。
为什么这种做法不足取呢?
首先,这种做法是主现主义的、不科学的。因为“第三梯队”的名单是“内定”的,是“第一梯队”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凭着自己的好恶来选定的,所以,虽然自己出于好心,也难免有看错或看不准的地方。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的人在领导者面前是一副面孔,在群众面前又是一副面孔,有的人当“第三梯队”的时候,怎么看都不错,一旦他替补到“第一梯队”的时候,马上就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了。俗话说,群众的眼光是亮的。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不但要从领导的角度,而且还要从各方面群众的不同角度全面地衡量一个人,才能看得较为准确。
其次,这种做法也是不民主的。我们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群众的“公仆”。我们选择接班人,实际上是在为人民群众挑选“公仆”。如果不征求“主人”的意见,而由“仆人”来选择“仆人”,那实际上是颠倒了主仆关系,没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把自己的职务看成公仆的一种名分,而把它看成了封建官僚世袭的职衔,自己卸任之后,只有自己有权指定继承人。这是一种极大的不民主。这种不民主比起办某一件事无视群众意见给群众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第三梯队”一旦替补成“第一梯队”之后,在较长时期内,群众就要在一位他们不赞成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工作和生活了。
再次,这种做法对被定为“第三梯队”的同志本身,也是不利的。因为早已内定了他是某单位的未来的领导人,他或许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官的材料,与众不同,上台之前就滋长了傲视群众的情绪,这样,他将来上台之后还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吗?再者,在业务上、学识上、道德修养上,他也可能踌躇满志,放松了学习,到他该替补的时候,早有许多其他同志各方面都超过了他。叫他替补上去对事业会有什么好处呢?
至于有的干部选择“第三梯队”的人选,是想在自己下台之后,仍有“自己的人”来代表自己的或一部分人的私利,继续执行自己的意旨,这样内定的人选,就更加不合适了。
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斗争中、建设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靠内定“第三梯队”加封接班人的做法,对革命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首段引出事件或矛盾。例如《皇帝的新装》: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例文]怪人

我们班有一个怪人,他叫张建民。
为什么说他怪呢?张建民在我们班年年考第一,在全年级他也从没出过前三名,连续三年他都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这不算怪。
他哪儿怪呢?
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他不参加,可是每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完了,他都请参加活动的同学给他讲一遍。他一放学就往家跑。
还有哪儿怪呢?他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都是一边跑步一边吹口琴。我问过他初中的同学,他上初中时也是这个习惯。
最近我又发现他一个怪的地方。凭他的成绩到外地考重点大学不成问题,可是他说他不打算考外地的大学,他只报考本市的大学,还只报那个离他家最近的,他说他愿意走读,不住校。
这个怪人的谜底我终于知道了,他并不怪。那天放学他照样一边跑步一边吹着口琴走了,有一张家庭情况调查表,老师叫我给他送去。我一到他家,都明白了。
原来从一上初一,她奶奶就得了半身不遂,他爸爸经常出差,他妈妈上班很远中午回不来,照顾奶奶的事建民全包下来了。
每天早晨他要给奶奶做早点,奶奶胃口不好,又怕便秘,他都要为奶奶熬一种又有营养又好消化又预防便秘的肉菜粥。中午给奶奶做可口的饭菜,晚上还是熬肉菜粥。还得经常给奶奶擦洗身子、剪指甲、梳头。晚上给奶奶端屎端尿,帮奶奶翻几次身。
张建民太不容易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就问他:“建民,你上学下学为什么总是一边跑一边吹口琴呢?”
他说:“我是利用这段时间搞搞体育和文娱活动。”
我说:“建民,我今年也报考本市的大学,我愿意分担你一份忧愁。”
他说:“就别再搭上你了。我一个人满能应付。再说,我也不忧,我也不愁。”

首段点题。例如《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个开头只有一句话,不到二十个字,可是把标题中“白杨”和“礼赞”两个内容都概括进去了,起笔不凡,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

[例文]南郭先生何以能混进乐队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遇到“好一一听之”的齐湣王,他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之夭夭,留下千古笑柄。可是,有一个问题为历代评论家所忽略——南郭先何以能混进乐队呢?
南郭先生所以能混进乐队,我想,除了他本身具备的善于投机钻营、装腔作势等“素质”之外,当时用人制度存在着弊端,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首先,用人不经考核,使南郭先生能混进来;其次,一经录用永不考绩,使南郭先生能混下去。如果用人之前先经过严格的考核,南郭先生者流还能混得进来吗?如果录用之后经常考绩,南郭先生者流还能混得下去吗?齐湣王“好一一听之”,在客观上起了一次考绩的作用,一“动真格的”,不学无术的人还怎么能混下去呢?
我们今天重温这则古代轶事,不要仅仅附和着历代先贤嘲笑南郭先生一番了事,我们笑过之后还应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令天的用人制度如何改革,不给新的南郭先生以可混之机,逼着他们把心思从投机钻营、装腔作势方面收回来,认认真真学一些本领。
2.导入正题

使用起笔入题的方法有时候使人觉得突如其来,非常生硬,可以先安排几句“垫话”,把正题引出来。例如《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例文]赵忠祥的仪态

有的年轻的老师,学识渊博、功底扎实,可是有时不注意自己的仪态:课堂秩序稍有紊乱就发火;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自爱着急;学生的答案和自己的教案不一致时当即否定。这,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昨天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职工智力竞赛,主持人赵忠祥同志的仪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使我很受启发。
赵忠祥同志公布了试题之后,观众席上讨论的声音很大,有人的说话声参加竞赛的人都听得见。赵忠祥同志一点儿也没有发火,他和颜悦色地说:请同志们讨论的时候声音放低点,不然我分辨不清是观众答的还是参加竞赛的同志答的,可能判断不对。观众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在请一位女同志回答“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对不对时,女同志回答“这句话不对”。赵忠祥同志问她,为什么这句话不对时,女同志想了半天,措不好词,赵忠祥同志没有急躁,没进行催促,他和蔼地说:“你答的是对的,不要着急,你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一下,这是一种什么逻辑错误。”那位女同志冷静下来,果然答对了。可是,当时如果赵忠祥同志一催她:“请抓紧时间!”她会更加紧张,就可能答错。
赵忠祥同志在主持竞赛过程中,还允许答问者在意思相同的前提下表述方式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比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一题,这句话犯的是什么错误,标准答案是“自相矛盾”,而答题的女同志答成“违反了矛盾律”,赵忠祥同志马上表态,判对。
我们要把赵忠祥同志主持竞赛的做法用到教学上,一定能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到待人接物上,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更加圆满。
3.篇末点题

文章结尾扣到标题上,首尾呼应,章法严谨,把文章主旨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同志的信任》的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例如《六国论》的结尾: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例文]是爸爸,更是老师

对于孩子来说,最先熟悉的大概是爸爸妈妈吧?虽然我刚学说话就最先学会了叫“爸爸”,但我真正了解爸爸,却是近两年的事。
我在家上小学时,只见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年年拿回“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许多奖状,但并不了解爸爸到底有什么动人的事迹。去年,我考入了城中,正好分配到爸爸的班里。从此,他既是我的爸爸,又是我的老师,我才逐步对爸爸有所了解。
和爸爸相处近两年来,在我的印象里,他对工作极端负责,要求学生特别严格,尤其是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也是熟悉他的人共同的评价。
今年一月底,正值期末考试时,“流感”侵袭到我们学校。不几天,我们班的许多同学或轻或重地被染上了,我也没有幸免。几个病情较重的同学,用最大的毅力坚持参加考试,每场考试一结束,就不得不回宿舍躺着休息,他们两顿饭几乎没吃东西。
一天中午放学以后,我和妹妹海玉到爸爸办公室去吃饭,我掀开锅盖一看,原来是一锅喷喷香的大米饭,饭里还有甜丝丝的削去皮的甘薯块。床头上放着刚买的半口袋大米。我高兴极了,心想:这回要美美地吃几顿了,几天来的感冒似乎也轻了不少。我从小就爱吃大米饭,可是我来城中一年多,爸爸很少给我们买大米饭吃。平时总是让我和妹妹到学生食堂买饭吃,食堂又从来不卖大米饭。今天爸爸做了大米饭,算是破例优待我们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拿起勺子,一手拿起碗,兴冲冲地去盛饭。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要先盛饭,亲切地说:“海金,你的病轻些,先把这些饭让病重的同学吃吧,有几个同学两顿都没有吃东西了。他们远离家乡,没家里人照顾。我是班主任,应当照顾好他们,你和妹妹在这有我看着,总比其他同学要好得多……”我失望地把手里的勺子放在锅里,把碗放在桌子上,站在一边默默不语了。接着,爸爸让妹妹一趟又一趟给那些重病号送大米饭。由于锅小,等给四、五个同学送后,锅里已所剩无几了,我只好啃了点馒头……
流感高潮持续了一周多,爸爸买来的半口袋大米也快吃完了。
从这件事中,我又发现爸爸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是“严师”,而且他更有一颗慈母般的心。他爱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儿女。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爸爸深受尊敬的原因。他不仅是我的爸爸,而且更是我的老师。

结尾紧扣标题,使内容显得紧凑、集中,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例文]门

教室的前边有一个门,后边也有一个门。
北方的春天多风沙。
于是,前边的门插上了,后边的门也顶上了。
“咚咚咚……”前边在敲门。
“哐哐哐……”后边在推门。
在教室休息的同学懊恼地抬起蒙眬的睡眼,做作业的同学也烦躁地扔下了笔。
“还让人休息不,哐哐当当的?”
“不响你们听得见吗?为你们休息我们就不该进来吗?”
“谁插的门?”——显然外面不是一个人。
“我!这么大风,门关不住,一刮就开。你敢情不挨风灌吧?要不咱俩换座位,你挨着门。我早就不愿在这儿了,还不到一个钟头,就开了十几次门,一道题到现在还没做完。你怨我,我怨谁去?”
他们越吵声音越大。同学们也都叽叽喳喳嚷嚷开了,说什么的都有。几个同学一看势头不好,赶忙好说歹说把双方气头按下,平息了一场风波。
可是,门没人关了。任凭北方特有的风沙长驱直入,把同学们的练习纸吹得满教室飞,把沙尘撒在同学们的书桌上。
第二天,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奇迹:门,能不声不响地关住了。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钉在门框上,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这道理,理科生最熟悉——增大了摩擦系数。
可是,谁钉的呢?同学们在关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目光投向那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好像要在它上面找到什么答案。
4.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从头至尾依次记叙就叫顺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某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原原本本地交代清楚。例如《张衡传》的记叙顺序是:
少年时代(公元78年—公元89年)
永元年间(公元89年—公元104年)
安帝时期(公元107年—公元125年)
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永和初年(公元136年)

[例文]代课老师

因为音乐老师请了产假,我们的音乐课停了,改上自习。这天音乐课,刚刚退休的数学马老师走进我们教室。
我们以为马老师走错了教室,或者是来找哪个同学,班长也没喊起立。谁知马老师走上讲台给同学们鞠了个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来给你们上音乐课。”
“哗——”,把同学们都逗乐了,我从上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哪节课也没这么开心过,因此我破例停止做数学习题也附和着笑起来。为什么说“破例”呢?因为自从一有音乐课,我一节课也没听过,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任你那钢琴弹得铿锵悦耳,任同学们合唱时地动山摇的震撼,“我自岿然不动”,不是思考就是做题。因为我从不说一句话,音乐老师也没注意过我。
马老师这两句话要叫别人说出来,一点也不可笑。为什么马老师一说出来我们觉得那么可笑呢?因为我们对马老师太了解了,他从初一开始一直教我们数学。他的数学课,那真没的说,不要说在我们学校,就是在全县也是首屈一指。可是,从我们一认识马老师,一直到现在,我们在马老师身上,连一个艺术细胞也没发现过。
马老师,中等个儿,穿一身笔挺的西装,花白的头发,前额微秃,鼻直口方,二目有神,典型的一个学者。他教数学,那没的说,可是这位老学究来上音乐课,那一定是开玩笑。
马老师像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他微笑着说:“我这节课算是实习,同学们要是觉得我教不了音乐,再换别人。”
嗯,不是开玩笑,他真的是来代音乐课了。这位学究是不是神经出了毛病?
他坐在钢琴坐椅上,轻轻地掀开盖子说:“我先给同学们演唱一首明代杨慎的词《临江仙》,就是同学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接着,钢琴上响起了铿锵的前奏,接着浑厚响亮的男中音在教室回荡: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那不苟言笑的数学马老师吗?不是!这分明是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在纵情高歌。同学们都听入了迷,以致马老师唱完之后,站起身向同学们鞠躬时,我们才回过神来,“哗——”,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马老师又走出教室,拿进一个长方形的黑匣子,马老师打开它,我们才看清楚,是一把二胡。马老师把那把钢琴坐椅拿到讲台上,坐下,把弦稍微调了一下,起身鞠躬说:“第一支曲子,二泉映月。”“哗——”又一阵掌声。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带入了恬静优美的境界。接着是病中吟、光明行、彩云追月,我们听得如醉如痴。
下课了,马老师拿着琴盒走出教室,我的精神还未能从音乐的意境中走出来。我发誓好好学习音乐,不然我的精神世界就太贫乏了。
5.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其中的某个情节提到前边,然后再依次记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展开情节揭示矛盾。例如《回忆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例如《杨修之死》,先写“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接着再写“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例文]寒冷的回忆
我们一家四口迁入三室一厅的楼房。爸爸、妈妈一间,我们姐弟俩一人一间。宽敞明亮的感觉还在其次,最突出的感觉是温暖。暖气烧得足足的,只穿一件毛衣就成了。
这勾起了我们姐弟对于寒冷的回忆。
我们童年时,爸爸、妈妈同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教书,租住一个农户的一明两暗的老式平房。爸爸、妈妈去上课,房东一家下地干活,我们姐弟俩就被锁在那三间平房里。到了冬天,我们没有柴禾烧土炕,土炕凉得像石板,我们姐弟俩偎依着,蜷缩在土炕上,冻得瑟瑟发抖。
还是我比弟弟大两岁,主意多,我说咱们站起来,蹦一蹦,就暖和了。我们姐弟俩手拉着手就蹦开了。这个办法还真有效,一会儿,我们就不觉得冷了。我说别蹦了,弟弟说再蹦几下,蹦着蹦着,咕咚一声,弟弟踏坏了一块炕坯,炕上陷下去一个大窟窿。我们姐弟俩傻了眼,吓得弟弟哭起来。
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怕弟弟挨打,就主动承认炕是我弄坏的,弟弟怕我挨打,也说是他弄坏的。爸爸、妈妈问明了情况,没打我们,也没责怪我们,一家四口搂在一起哭起来。我们的眼泪落在地上,立时结成一个个亮晶晶的冰珠。
后来,爸爸、妈妈增加了工资,我们姐弟俩一致要求买个铁炉子。铁炉子买来了,生上火,我们姐弟俩围在炉子旁边看画册,讲故事。我们姐弟俩认为这就是天堂了。
这才几年的工夫呀,两个当教师的人也买得起三室一厅的楼房了。冬天,我们不觉得冷了;夏天,我们又觉得热了,爸爸张罗着买空调,妈妈说:“干脆一步到位,买家庭用的中央空调,三室一厅都通上。”

采用倒叙的方法,在结构上常形成“包孕式”结构。即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时空上截取一个特定时空,至于时空的广泛拓展,是在倒叙的内容里。
6.插叙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内容,暂停记叙插入简短的解说性文字,然后继续记叙,就叫插叙。例如《故乡》中关于忙月的介绍。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例如《鸿门宴》中关于范增的介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例文]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开始的哨声响了,就像水库的闸门被提起来一样,“哗”地一下,赛场上立即沸腾起来。这是甲班和乙班的学生在争夺年级的冠军。
绳子中间的红绸条开始时是正对着中间的白线的,现在逐渐向甲班一侧的白线移动着。
乙班班主任挥动着小红旗,带领着本班助战的同学,有节奏地喊着“一二——加油!”乙班的运动员个个憋着气,双脚向前蹬,身子向后仰,红绸条不动了。相持了一会儿,红绸条又逐渐向乙班一侧移动了。
原来拔河比赛,哪方把红绸条拉过自己一侧的白线,哪方就算获胜。
这时,红绸条继续缓缓地向乙班一侧移动,移过中线,眼看就接近乙班一侧的白线了。裁判员把大口哨衔在嘴里,吸足了气,右手已经举过头顶,单等他右手向下一挥,哨子一响,这场比赛就以乙班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
甲班班主任急了眼,挥动着小红旗,和本班助战的同学一迭连声地大喊“加油!加油!”红绸条在距乙班一侧白线一厘米的地方奇迹般地停住了。甲班要抓住这微妙的转机扭转战局,乙班要竭尽全力夺取即将到手的胜利。两个班助战同学的呐喊声混在一起,再也分不清节奏,分不清哪个“加油”是为哪班喊的,惹得操场上其他同学都围拢过来,加入了呐喊助战的行列。
在这沸腾喧闹的气氛中,双方运动员却一声不吭,咬牙用力,二目圆睁,粗脖红脸地拽着大绳。红绸条像是没有受到一点外力一样静止不动,裁判员的右手半举半落,为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子而吸足的气,既不敢咽下去,也不敢吐出来。场外的沸腾和场内的“平静”相映成趣。
相持了大约五分钟,助战的同学嗓子都嘶哑了。两位班主任手里的小红旗都摇秃了边。人们的一道道视线都聚在红绸条上,像一个圆的一条条半径都交于圆心一样。
看!红绸条仿佛动了一点,虽然它动得是那样微弱,可是因为人们都在注视着它,像闷热天气里人们想从树叶上看到一点风的影子一样,所以,人们的情绪又立即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呐喊声响得像急风暴雨。
人们这么注视着红绸条,但谁也没有发现它是什么时候又移到中线的。不知谁喊了一声:“到中线了!”人们顺着红绸条向地下一看才发现了这个变化。助战呐喊声连成了一片,像山洪暴发,像霹雳炸响。裁判员才吐了一口气,右手才垂下来,以为又要出现相持的局面了。突然,红绸条像刚离弦的箭一样,带着风声、平飘着向甲班一侧的白线飞去,直到甲班的队员全都向后摔倒,乙班的队员全都向前摔倒,不要说红绸条了,整个一条大绳全都飞过了甲班一侧的白线,此时裁判才如梦初醒地把右手举起来向下一挥,吹响了哨子。
两班的队员爬起来聚到中线互相握手时,助战的同学才省过味儿来,你看着我满头大汗张着大嘴的样子,我看着你举在空中尚未落下的拳头,彼此哈哈大笑起来。

这篇文章只不过写了一场小小的拔河比赛,因为它在紧关节要的地方用插叙介绍了一下比赛规则,所以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那根红绸条上。

[例文]广告刍议
近几年,工商部门都注意了广告的作用,这较之店房高坐任凭货烂本亏的官商作风,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商品广告的真实性、信用性却有时受到忽视(当然这是个别情况,但影响却很不好),所以,笔者有几句话要说。
比如,“实行三包”一语,是几乎每个广告上都有的,可是,有些做广告的单位,根本不知道“三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要说“三包”,他们甚至连“一包”也不准备包。广告一出,销路骤增,而他们出售的东西又偏偏不给他们争气,要求退货的、换件的、返修的纷至沓来,他们却一律给予回绝。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不退不换不修,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请问,哪家的广告不说‘实行三包’呢?”真叫人啼笑皆非。人家的广告上写了“实行三包”,人家都是准备兑现的。顾客并未因此找上门去,是因为人家的产品质量好,顾客买到后非常满意,谁还非去再退、再换、再修呢?你们的产品质量低劣,顾客不找你们找谁呢?
再比如,有的商店门口贴出广告:削价处理某种商品(不知他们是否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原价若干元,现价若干元。顾客一看,现在的售价仅是原价的一半,于是便纷纷购买,不一会儿,抢购一空。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把戏而已,这是近年来有的商店处理多年积压货底或滞销货物的惯用手法。他们故意把原价标得高高的,一来叫人们觉得此货的高贵,二来使人们觉得便宜。其实削价之后比实际正品正常价一点也不低(有没有比正常价反而高的也不敢保险)。这种商店,真可谓“生财有道”,可惜他们这种“道”是不讲商业道德的左道旁门。
旧社会,正派的商人还讲究“童叟无欺”呢,某些店家的做法不但欺了童叟,连青年、中年人也一股脑儿给欺了。
我认为,广告的内容要真实,一经许诺,就要保证兑现。

需要注意的是,倒叙和插叙能够突破“平铺直叙”的模式,结构灵巧。只是在倒和插的过渡上,要求自然、恰当。这是运用倒叙和插叙的难点所在。
7.补叙

为了突出主线推进情节,暂时略去某一细节,待记叙完毕或至某一段落,再补充记叙前文略去的情节,这种写法称为补叙。使用补叙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脉络分明,还可以造成曲折,生动引人。例如《陈涉世家》记叙到陈涉吴广利用鱼腹帛书制造了陈涉为王的舆论之后,补叙道:“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本是前文未曾提及的细节,此处补叙出来为后文杀尉起事作好铺垫。

例如《失街亭》先写王平等人在列柳城遇见郭淮,再补叙他们来到列柳城的原因:王平、魏廷径奔列柳城,来提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天色将晚,兵分三路。魏廷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轻进,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声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廷、高翔围在核心。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知司马懿、张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

[例文]小明的书包

那条铺满朝霞的农村土路,平坦、宁静。每天早晨,起大早下地干活的农民,踏着它回家吃早饭;一群步行上学的学生踏着它走向学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接踵驶过;最后是邮递员的摩托车飞驰在小路上。这就是这条小路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演奏的几个乐章。
小明骑着自行车驶在小路上,他背上的书包一颠一颠的。走着走着,小明发现两个同学正帮一个农民大哥修车子,每人弄了一手油泥也没修好。
小明的车子大梁上有一个小工具袋,他跳下车子,把书包往路边一甩,拿着工具就参加了战斗。农民大哥的车子是前后轮的螺丝松了,小明三下五除二就给修好了,支起车梯,试试后轮,提起车把,试试前轮,都没有问题了,那位农民大哥道谢而去。三个小伙伴也都骑上车向学校驶去。
他们很高兴,因为今天他们帮助了别人,也没耽误上课。上课钟响了,小明这才发现自己的书包没在桌斗里。他一想,准是修完车自己没拿扔在路边的书包。要回去取是来不及了,数学老师都进来了。小明正在着急,数学老师走到小明面前,把书包还给了他。小明非常纳闷儿:“我丢在路上的书包,怎么到了数学老师手里了呢?”
数学老师一说,他才明白。原来邮递员在路上捡到了小明的书包,骑着摩托车送到学校,是教导主任委托上第一节课的数学老师把书包还给小明的。
小明明白了,和他一起做好事的两个同学也明白了,数学老师却还蒙在鼓里,他指着小明说:“我就纳闷,这么大的书包怎么会丢了呢?”

这篇文章因为前文略去了邮递员早把书包送到学校的情节,小明的书包失而复得才能造成曲折。

这个方法在修改文章时使用,也可及时弥补文章的缺漏。
8.追叙

行文至某处,由近及远向读者介绍从前的有关情况就叫追叙。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写文章时就不必从最早的事情写起了,可以从最能尽快展开情节的地方写起,用到前边的情况可随时追叙一笔。例如《党员登记表》写到黄淑英给老赵送饭时追叙她的身世:

她是铁匠黄老吉的女儿,四年以前,当她的父亲被国民党的投敌军队赵保原部杀害了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呢,整天价跟着妈妈到山上割草打柴,到四乡里讨饭。现在,她已经长成为大姑娘了,而且,她和她死了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

[例文]神针周媛

下午放学,我和周媛就伴回家。便道上围着一圈人,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我们从人缝里往里一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直挺挺地躺在便道上,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媛媛分开众人挤了进去,我也就跟了进去。媛媛蹲下身去号了号那大汉的脉,就跟我说:“你把他 起来,我给他治一治。”那大汉块头不小,我们两个女孩子 起他来还真费劲。好容易 着他坐起来,一松手他就又躺下了,我只好蹲在他背后叫他靠着我。媛媛从书包的文具盒里取出针灸夹,从里边抽出一根银针,在大汉的人中、太阳等几个穴位扎了几下。
不一会儿,大汉睁开了眼,当他看明白了当时的情形以后,一骨碌身跪在地上:“是两个女学生救了我,我谢谢你们!”说着就要磕头。媛媛赶紧搀起他来:“叔叔,别这样,我们可不敢当。”
那大汉惊异地看着媛媛说:“大侄女,你真是神针呀,手到病除。”
媛媛说:“我要不给您号脉,也不敢治。我一号脉,您心脏没问题,才敢下手。”
大汉说:“我这两天没得休息,中午又没吃对付,又中了点暑。”
看热闹的人齐声夸奖:“真是神针!”
原来周媛家是三代老中医,特别是针灸,更有真传。周媛在我们学校早就小有名气,已经给许多老师治好了病。她的针灸夫总是放在文具盒里。
这件事以后,神针周媛的雅号就传开了。


9.分叙

为了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交代清楚,采用逐一记叙的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平行分叙。把许多同时发生的事,同时存在的情况逐个记叙。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二月二日这一天,就平行分叙了公社医院抢救病人和县委指挥抢救、寻找药品的情况。

[例文]小山村

刚刚放暑假,姑母就派表弟骑车进城来接我。
百里之遥,不到三个小时我们就骑到了。姑母家变化可真大呀,要不是表弟带路,我都认不出来了。
我发现这个村的土地都是连成片的,就问表弟:“你们村没实行责任制吗?”
“实行了,先是分成一块一块的,这几年机器多了,单块的不好走机器,就整平了,耕种、收割、浇水都是集体进行,有农机服务队,各户只管锄锄草、脱粒和晒粮。”
自留园里却别是一番景象,因为各户的爱好不同,不能由农机服务队来种了。园内有柿子椒、西红柿、黄瓜、豆角、菜花,这儿一片红,那儿一丛绿,像画家的调色盘一样。表弟说,这里离城远,他们各家种菜不为卖,都是自己吃的,城里能吃到的菜,这个小山村样样都有。
过了菜地,就是一望无边的果林了,有苹果、海棠、鸭梨、柿子、核桃、山里红等十多种果树,表弟说,光果树这一项收入,每户就平均五千多元。
再往上走,嗬,全是碗口粗的松柏树,茂密的枝叶遮住了视线。穿过松柏林,半山坡上,山顶上,一群群牛羊在吃草,放牧的老汉抽着响鞭,山谷发出一迭声的回音。
因为我走累了,表弟只好陪我回去。吃过午饭,表弟要我先换好游泳衣,外面再罩上连衣裙,我们就又出发了。他领我绕过了一个山环,呀!半山腰上像挂着一面大镜子一样,一道大坝把山泉拦住,积蓄起来,成了一个大湖。大坝下面,是村里自筹资金建的水电站,规模很小,可是发的电足够全村各种电器的动力和晚上照明用了。湖上浮出水面的荷叶一眼望不到边,朵朵莲花争先怒放,在微风中摇曳,多么像舞台上跳荷花舞的姑娘。表弟来之前也早已换好游泳裤,他甩掉衣服一个鱼跃先下了水。我也急忙脱下连衣裙跃入水中。这才发现,藕花深处,早有一群年轻人在嬉戏畅游。这可真比城里的游泳池宽阔多了。
我一边游着,一边想,这么宽的水域,怎么不养鱼呢?正想着,恰好有一群半尺多长的金色鲤鱼向我游来,它们围着我,嘴一张一张的,像是在向我讨礼品,可惜,我临来时没料到这一层。
回家的路上,我问表弟高中毕业之后的打算,表弟说:“当然是考大学。不过,毕业之后,我还要求回来,建设家乡。”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我也和你一样!”

交插分叙。一件事情,主干分出若干分支,又交会于某点,又重新分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记叙这种事情,要使用交插分叙的方法,何时分,何时交,一一交代清楚。例如《荆轲刺秦王》用交插分叙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

[例文]芳芳在哪里

明天就开始放暑假了,初一丙班班主任朱同仁老师处理完班务,回到家里,老伴和女儿朱英已经吃过晚饭了。
朱师母给朱老师摆上饭菜,又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倒上一大杯。朱老师端起酒杯刚要喝,一位中年妇女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朱老师,今天什么时候放的学?我们芳芳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朱老师一怔:“我们的班会五点半就散了,她走到家最迟过不了六点钟。现在——”朱老师一看表,“都七点多了——这样吧,咱们分头找一找她。我记得她舅舅和二姨就在本市,您负责到两家亲戚家去看看。我找几个班干部分别到她要好的同学家去看看。我就不留您多坐了。”
芳芳的母亲走了。朱老师迅速写好一个纸条说:“英子,你按这个地址去找一找我们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叫他们到体育委员家和我会合。我去找生活委员、文娱委员,然后也到体育委员家会合。”爷儿俩骑上自行车分头行动了。
当两拨儿人在体育委员家会合后,朱老师召开了一个临时班委会,分成三拨儿,分头到芳芳的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家去找。于是这三拨儿人分头出发了。
朱老师父女俩终于在公园湖边的假山下找到了芳芳。芳芳一个人正坐在那儿发愣。因为芳芳常来朱老师家,朱英和芳芳很熟,她一见芳芳,马上喊道:“芳芳,你在这儿哪!——”朱老师立即用胳膊肘捅了朱英一下,朱英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朱老师若无其事地说:“家里太热,我跟英子散散步,你也在这儿乘凉呢?走,咱们一块儿转转。”
芳芳神不守舍地答应着,和朱老师、朱英随便转了一会儿就一起出了公园。回来的路上,朱老师问明了情况。原来芳芳的爸爸给她规定,每门考试必须得一百分,否则,不许进家门儿。朱老师把芳芳领回自己家里,现成的饭菜,朱老师和芳芳就吃起来了。
饭后,朱英陪着爸爸把芳芳送回家。

归类分叙。遇到内容繁杂或时间跨度大、地点分散的题材,采取归类合并的方法记叙。每一类内容可以拟一个小标题;也可以不拟标题,各大类之间用空行隔开;也可以编上序号。例如《天山景物记》分几个类别来叙述:
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迷人的夏季牧场
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天然湖与果子沟

[例文]我们齐老师

您打听我们齐老师吗?那太巧了,齐老师不但是我们班主任,还和我家多年住街坊。

坎坷的经历
齐老师是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大学毕业生,齐师母是他同班的同学。他俩一毕业就在我们三中教书。因为齐师母家庭成分是地主,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们就被抄家、批斗。齐师母死的时候,我还不记事呢。齐老师在学校一直做扫院子、淘厕所的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给齐老师平了反,可是不叫他教老本行数学课,而是叫他教体育。要不是我们齐老师上学的时候体育一直很好,那可怎么教呢?

倔强的性格
我们齐老师这么倒霉,可是他从来没有弯过腰,一句昧良心的话也没说过。给他平反之后,叫他教体育,他接受了,可是,意见还是要提。他对校长说:“你叫我教体育也算使用我了,要是有罪的话,比你叫我教数学,罪行也轻不了多少,难道你还准备再迎接一次文化大革命吗?”
他这股子倔劲,老师们人人佩服。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之后,马上任命齐老师为数学教研组组长,还兼着我们高二甲班的班主任。

渊博的学识
对我们齐老师的业务水平,要用“百里挑一”这个词,可把齐老师大大贬低了。粉碎“四人帮”之后,齐老师先后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我们听齐老师的数学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三言五语就把我们的兴趣引起来了,然后,引导我们自学,自己推导公式,还叫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考试题互相测验。还没下课呢,我们早都把内容掌握得烂熟了,课下什么作业也没有。可是不管什么级别的统考、抽测,我们这两个班都是第一名,第二名。
齐老师古文还特别棒。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备课遇到什么古文方面的问题,总要去请教齐老师。弹唱歌舞、琴棋书画也都能拿得起来。
这就是我们齐老师,虽然历尽坎坷,可是他的精力仍然旺盛不衰,这几年心里痛快了,我们齐老师一定会做出更大成绩的。

文章通过三个小标题,从三方面描述了齐老师的形象,条理清楚,主题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分叙是由总叙出发,最后还要回到总叙上,总和分是辩证统一。另外,这种结构优点显而易见,难点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结构显得松散。
10.伏笔

行文中暗中安排一个细节,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这暗中安排的细节就叫伏笔。例如《范进中举》。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

胡屠户很迷信,他相信中举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另外,他平素又看不起他的女婿,范进向他借盘缠,引出他一些不三不四的话来,是很自然的事。可是,胡屠户的这段话里,就隐藏着一个伏笔。范进听到自己中了举人之后,高兴得痰迷心窍,一时疯了。报录的人出了个主意,说找一个他平时惧怕的人吓他一下,打他一巴掌,说“你没中”,他一清醒,就好了。文中是这样写的:

……报录的人道:“不要只管讲笑话。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等到果真把范进的疯病治好了之后,又是这样写的:

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胡屠户不敢打范进一巴掌,打了一巴掌之后觉得巴掌弯不过来了,这些细节,无不和前文胡屠户那段话中藏着的伏笔有关,没有伏笔后文这些情节便如无源之水,说服力、感染力就差得多了。

[例文]团徽刺痛了我

放学的钟声响过,我背起书包,正了正胸前那颗使人羡慕的团徽,高高兴兴地去书店买书。
推开书店门,只见柜台内站着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售货员,正在边嗑瓜子,边旁若无人地说笑着。
我说:“同志,请给拿一本《文笔精华》。”
只见其中一个售货员,接过我递过去的2元钱,扭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叭”地一声扔在柜台上。
我赶紧翻书。呀!里面有一页撕了个大口子。我很有礼貌地对售货员说:“请给换一本,这本撕了。”
她瞟了我一眼,不耐烦地说:“好的没有了,都是这样的。”随手把找回的钱扔给我,又扭回去谈笑了。
我被气得想要说什么,但一看钱,不禁惊讶起来。本来我只给了她2元钱,怎么找回8元4角呢?噢,大概她把2元错当成10元了。忽然,一种“报复”的念头闪现于脑际,对,“报复”!我暗暗拿定主意,用幸灾乐祸的目光回敬了她一眼,提了提书包带,想离开这里。我的手无意中摸到了胸前的团徽,低头一看,那耀眼的红光照得我的脸火辣辣的,入团时,那使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又浮现在眼前:鲜红的团旗,举起的右臂,庄严的誓词。不,不能给团徽抹黑。但售货员那不负责的神态又在我眼前闪现,愤怒之情实难平息。
“哼!我宁可摘下团徽,也要干这件不光彩的事来出出气。”想到此,我狠狠地朝那两个谈笑风生的售货员瞪了一眼,慢慢地摘掉团徽,把它小心地放入口袋,然后从柜台上抓起钱,转身闪出门外。
真是忙中有错,刚一出门,就把一位小姑娘碰倒了。我赶紧把她扶起来,给她拍拍身上的土,正了正红领巾,说了几句道歉的话,便急匆匆地离去。
我刚走出几步,就听身后边有人喊:“大姐姐,等一等!”
我停住脚,向后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位小姑娘。只见她边跑边说:“给,这是你丢的钱。”她的两只大眼闪着纯朴的光,红领巾在胸前飘着,那样耀眼。
原来,刚才一阵忙乱,我把钱掉在地上都没觉察。我惭愧地接过这不光彩的钱,忽然心生一念:把钱送给这小姑娘,岂不两全其美吗?反正我拿着这钱也不安宁。于是,我笑着说:“小妹妹,这钱送给你吧!一来是你拾的,二来我把你撞得也不轻啊!”还没等我说完,小姑娘就喊着“不要,不要”,轻盈地跑开了。
我目送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不自在地把捏着钱的手伸进衣袋。……我蓦地把手抽出——手被什么东西深深地刺痛了。啊!是它,闪光的团徽!我把它拿出来,放在手掌中,望着小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脸火辣辣的。
良久,我凝滞的思维终于又恢复了活力。我把红光闪闪的团徽重新别在胸前,然后,迈着坚定的步子向书店走去……

这篇文章有几处伏笔:售货员“随手把找回的钱扔给我,又扭回去谈笑了”,为后文多找八元钱设下伏笔;“我”把团徽放入衣袋,为后文团徽刺痛手设下伏笔;“我”碰倒了小姑娘之后扶起、拍土、正领巾、急急向前奔去,为丢失八元钱设下伏笔。有了这一系列的伏笔,后文的情节发展才顺理成章真实可信。

伏笔犹如战场上的伏兵,悄悄预先隐伏下来,一旦时机成熟,就突然冲杀出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