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高考作文的描写---精雕细刻
(作者:胡文勇 更新时间:2006/10/21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我要投稿

动作描写
刻画人物,方法多样,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例外的。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人物动作类型:个性动作(一个人的常规的、个性化的动作)、幽默动作、夸张动作、意外动作。
动作描写类型:单一动作描写和动作群描写
单一动作,重笔特写凸现人物个性。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守财奴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他的可笑。阿Q的动作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不禁“颤动”——苇眉划破手指,也是其内心思想的颤动,写出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舍不得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显然,刻画高度个性化的动作,能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使其个性闪闪发光。
2.动作群: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抢夺女儿梳妆台后,“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鲁迅也是善用动作群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大师,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是这样的:“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透过这段文字,读者似乎体味到了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贪婪和凶狠。可见,浓黑泼写的人物动作群,能使人物形象在动作群的描写中逐渐丰满起来。
描写人物动作应当注意什么呢?
一、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凡卡》一课描写他给爷爷写信时的动作就非常具体:“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要抓住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
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三、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一夜的工作》描写周总理深夜审阅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段动作描写中所选择的动词“审阅”、“画”、“看”、“思索”、“停”、“想”、“问”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儿,却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认真、仔细、重视、谦恭的态度。
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肖像描写
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肖像描写首先是视角问题。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作者观察的角度,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
一、作者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便于作者抒发爱憎感情,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作者对她那种老来俏打扮,是厌恶的,并给以辛辣讽刺。
二、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便于将肖像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鲁迅的《高老夫子》:“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功夫全费在照镜,……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枝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儿,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学生发现,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作者通过高老夫子顾影自怜的描写,将其假道学的面目与自我怨愤的情绪巧妙地融合起来了。
三、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易于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时,她以少女的敏感与细心,观察了贾宝玉的容貌、神情:“却是位年轻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通过黛玉的视觉给宝玉绘制的一幅肖像画。这幅肖像画自然溶进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反复点染,逐渐充实。
肖像描写三板斧
第一板斧:粗描细摩
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示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夸张
示例二: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示例三: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拊掌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夸张,很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板斧:侧面衬托
以上所云皆为直接描写,写实的细描让人感到贴近真切,比喻、夸张的点缀则让人遐思无限,各有独到之处。但我们能否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呢?
示例四: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肖像描写常犯的毛病
一、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写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如:
我们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三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到底哪条通向最高峰的路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拉着一个小姑娘。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像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用红绸扎起来的两只小辫儿,向上翘着,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边,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最高峰的路是哪一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则是非常次要的情节;为了打听路而出现的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也与主题无关。因此,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没有必要的。
二、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例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肖像描写:
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着深灰茄克装,下是蓝色西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络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这篇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赞扬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改革精神。因此,对老师的肖像,只要作几笔简单的勾勒。像上面的肖像描写,面面俱到,细而又细,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三、肖像描写千人一面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如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焉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要避免肖像描写的常见病,除了要明确描写肖像的目的和技法外,最要紧的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努力捕捉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留心观察,再多做些肖像描写的练习,我们就一定能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写出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的形神兼备的人物肖像。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深入人物心灵,揭示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小弗朗士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表现了“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成熟起来,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次,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以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作主的可怜境遇。
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列夫·托尔斯泰是位擅长心理描写的巨匠,他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道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像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后来的情节,也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心理描写的技法,最常见的有五种: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果戈理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写了一段狂人滔滔不绝的独白:“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天哪!他们是怎样对待我的啊!他们往我头上浇冷水!他们不管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做了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他们干吗要折磨我呀?他们要从我这个可怜虫那里取得些什么呢?我能给他们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啊。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的这些折磨,我的头在发烧,一切东西都在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作者借狂人的内心独白对当时不平等的俄国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梦境幻觉。梦,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形象化了的心理活动。它不仅可以的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描写魏军将领钟会统率军队进攻汉中,正当胜利在望时,却梦见诸葛武侯进言告诫:“其人步入帐中,会起身迎之曰:‘公何人也?’其人曰:‘今早重承见顾,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言讫,拂袖而去,会欲挽留之,忽然惊醒,乃是一梦。”这一梦境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既反映钟会不忍残杀百姓的心理,也为后面表现钟会所以能胜而不骄,及魏兵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情节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在钟会心中的地位,是钟会白天瞻谒武侯心理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在茅盾的《春蚕》中,作者描写老通宝抬起他那焦黄的皱脸,苦恼地望着他面前的那条“官河”、河里“来往的船也不多”、“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塘路边的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这些环境景物的描写,一方面暗示着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与国民党的残酷压榨给江南蚕业造成破产,一方面也衬托老通宝忧愁痛苦、迷惑不解的心情。
神情肖像、动作语言。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写了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当战争已宣告晋胜秦败后,作者对东晋统帅谢安闻讯后的神情作了惟妙惟肖的描写:“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谢安作为晋军统帅,自然要为晋军的获胜而高兴,然而他外表从容镇定、不露喜色,继续下着围棋,但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致当他回内室过门槛时,竟不当心将屐齿给碰折了。这里写动作、神情、语言,实际是在写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一种极不寻常的心理。
意识流。“意识流”是近代和当代西方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如英国现代意识流代表作家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引起了种种联想:由斑点想到了钉子,由钉子想到悬挂过贵族的肖像画,又想到这家人的变迁离乱,又想到人生无常……最后又回到斑点本身。其实,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蜗牛,它本身无多大意义。只是作者要借此显示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动的状况,而那个斑点只作为人物心理复杂变化的一种引发物。
在进行心理描写时,特别要注意所写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假如让小孩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那就不真实,不能令人信服。同时,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孤立存在,因此在描写心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人物在不同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如:“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写的是“我”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试做下列几种修改:
内心独白式: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
幻觉描写式: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环境描写式: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式: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
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时,可以综合起来运用。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才能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形成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运有用上述种种描写方法外,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就能掌握一枝生花的妙笔,写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