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思想内容是学生心灵美丑的折射,考场作文如果满纸消极思想和错误认识,阅卷老师势必对你的品行打折,继而直接影响得分,所以缺“德”作文应是每个考生必须慎戒的“雷区”。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尤其是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心灵的选择”,明显地有一种重视“社会风尚、道德人伦和思想素质”的命题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作文的思想品位。
一、叙写自身经历,凸现个性修养
2002年云南一考生撰文写道:父亲是献身于缉毒事业的武警,看着那静静躺在棺木中的父亲和亲人们痛苦悲伤的神情,“我”决定不再走父亲选择的道路,但一次国际禁毒晚会的播出,使“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憾和精神的洗礼,最后在高校录取志愿表上,毅然填报了公安院校的缉毒专业。
这一由伤痛到感悟再到果断抉择的心路历程,无不展示出作者高尚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操守,再加上第一人称的亲切与可信,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反,有些学生不注意这一点,幻想甚至虚拟了很多缺“德”的自身经历:如1994年的命题作文“尝试”,有考生写自己第一次偷自行车、初恋和首尝禁果;1999年的想像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考生畅想自己移人科学家智商之后虽自在逍遥仍成就卓著的快慰;2000年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考生直陈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有理?谁的话对我有利谁有理”如此思想素质,分数不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编述他人故事,讴歌高尚情操
考场作文不受生活中实有其事的拘束,自然可以合理虚构,但褒扬什么、批判什么要有间接甚至直接的思想表露。
2002年陕西一考生以“人间‘大爱’”为题,真情演绎了一则动听的他人故事:一位母亲,面对两个儿子只能有一个继续读书的抉择时,设计使幼子弃学从工,让长子求学深造,气极的幼子背上行囊离家出走了,后来他无意中读了母亲的那封信:“哥哥是捡来的。”才知真相。
此文歌颂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高雅的思想格调无疑是本文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聚焦时政要闻,升华文章主题
一旦把举世关注的国内和国际热门话题介入作文,便会使人顿感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的清香,而且文章主题显得清新而不陈旧,深刻而不肤浅,高雅而不庸俗,不失为一种提高文章思想品位的有效方法。
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考生联想的是:把雷锋、徐虎、李素丽的记忆移给陈希同、王宝森等国内巨贪,他们将无颜面对国人;把东史郎、慰安妇的记忆移给日本的那些“大臣”“长官”,他们的篡改历史和参拜“神社”更显得悖谬和亏心……这种大处落笔的写法,自有一种高屋建瓴之势和升华主题之效。
又如20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写岛屿归属的国际争端就比探究水产品的生长特性和鱼类食物的味道生动得多;写两岸同胞的回归期盼和对台独分子的憎恨就比写近海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构想深刻得多。
“文以意为主”“意高而文胜”,思想品位是衡量文章价值的天平,所以,树“德”应是写作的第一要务,而思想性、艺术性二者兼备的“德”“艺”双馨之作,则是写作上理想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文章: 怎样让文章文采焕发
下一篇文章: 打造靓丽的高考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