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叙述的杨振宁先生对弟子“巧”与“拙”的指导中,分别阐述了“巧干胜于蛮干”和“宁拙勿巧”的人生道理。前者强调“巧”,是从“讲究方法”的角度,指出我们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巧”偏向于褒义,指的是灵活变通,巧妙行事;“拙”(“蛮干”)指的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后者强调“拙”,则是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拙”做褒义解,指的是脚踏实地,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古拙、大巧若拙;而“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由此可见,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对于“巧”和“拙”的理解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可见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又要能够灵活变通,巧妙行事,不违背规律地蛮干。
写作时,考生可以就其中的一种观点来谈,也可以综合两种观点,辩证地思考“拙”与“巧”的关系,并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巧与拙是矛盾的,又是辩证统一的,有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分追求巧,反而弄巧成拙;而外在拙朴,内在奇巧,则可以达到炉火纯青、“大巧若拙”的高境界。考生可以结合现实,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内容更充实。
【参考立意】
(1)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2)踏实做事,灵活处事。
(3)诚实为人,不投机取巧。
(4)脚踏实地,宁拙勿巧。.
(5)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竹子生长现象:毛竹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②保龄球计分效应:保龄球投掷的对象是10个瓶子,如果每次都砸倒9个,得90分;而如果每次都能完美砸倒10个,却能得240分,比得90分的2.5倍还多。
③揉面粉效应: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但揉的次数多了,就有了韧性,不易散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6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