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7/2 6:55: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3.“希望”在前,奋斗在后,成功在望。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奉献甚至牺牲的前辈,以史明志,学史力行,永远保持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不断蓄积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以上材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第一段指出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第二段引用名言,阐述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以史明志,学史力行,永远保持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不断蓄积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材料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历史,以史明志,以史为鉴,学史力行,面向未来,拼搏进取,不懈奋斗。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立意: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以史明志,学史力行;

3.学习历史,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4.继承前辈遗志,不懈奋斗前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敬爱别人的人,也永远受到别人的敬爱。《论语季氏》中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品行高尚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常怀“敬”“畏”之心,能引导个人端正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与行为,能引导社会文明与法制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等奖项,致敬那些为国家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劳动者,又创立“全民道德公约”“重大灾难公祭纪念”等活动,进一步倡导全民族存畏守正的纯正风气。

请结合材料,以“‘敬’与‘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由《孟子》和《论语》中的名句引出“敬”和“畏”的写作主题,并阐释了两者的基本内涵,同时暗示“敬”“畏”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第二层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概括了提倡“敬”“畏”的意义。第三层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从国家层面说明如何践行与倡导“敬”“畏”之风。

“敬”和“畏”有独立的内涵与角度,写作中要明确二者的相互联系。

“敬”方面:其对象包括生活中的长辈、老师、同学、同事、普通劳动者、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要敬重科学真理、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道路、制度、文化与信仰等:其类别包括个人致敬与国家致敬:其内涵上,“敬”是一种谦逊的态度,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是一种“以德服人服众”的深层涵养,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畏”方面:其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诸多生命,生活中的规律、长者的教导、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的规范、人类社会的公序良俗等;其类别包括心理上的各种规范制度和行为上的谨慎、认真;其内涵上,“畏”并不是软弱,而是诸多规范下的健康发展,是个人职业及人格坚守的底线,是道德高尚和精神强大的体现。

从二者的关系看:“敬”就是“为”,要人们积极去做,“畏”就是“慎为”,要人们心存畏惧,不要违背规律、长者教诲、法律规范等,否则定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法律的惩戒:“敬”是对别人的一种态度和行为,“畏”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约束;“敬”是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礼”,“畏”是法治社会所遵守的“规”;知“畏”而生“敬”是道德的感化,知“敬”而生“畏”是境界的提升。二者都是当今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心态与行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