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朋友以真诚和信任,让我感受生活的温暖。
4.平凡的农民工,告诉我乐观、坚忍、执着是人生的底色。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认为道德源自本心之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因此立仁义礼智之德,不用外求,遵循本心自可生出道德。荀子认为道德是改变天性的产物,“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道德需要学习,需要用礼义约束,用法度规范,立德也是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
当今中国教育强调“立德树人”,上述材料能给致力于立德的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由孟子和荀子的名言构成,这两则名言都是对道德源起的论述。孟子认为道德源于本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而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明显孟子与荀子的观点是对立的,前者认为道德不需要后天培养,因为先天就具备;后者认为道德需在不断的规范和改善中提升。
通过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材料包含的话题就是“德”。首先必须把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德”即道德,可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写作时,我们不妨从“德”入手,分析何为德,德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德之人等。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德需要学习,需要用礼义约束,用法度规范等。通过不断地学习、约束,才会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如果想要使写作更有深度,也可以把“德”与“才”结合起来,分析二者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再者,应将二者关系认识得尽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础,才是成事的保证;德才兼备就是人才,有德无才尚为好人,有才无德便是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庸人或无赖。
从“给致力于立德的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可知,学生在写作时,仍然需要把“德”与“青年”结合起来,突出“立意”对青年的重要性。
立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7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