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符合时间顺序,比如选定1919年这个历史节点来写作演讲稿时,就不能使用晚于这个时间节点的名人名言等材料,否则就会“时空错乱”。
四、文体意识——“我”用什么体裁写
不管文体限与不限,考生都要有文体意识,严格按照要求写作。《课程标准》提出了贯串必修、选修和选修教材的7大学习任务群,其中有3大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掌握文体特征,可见文体意识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要求强化应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对此曾发文,强调“开发具有文体倾向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必要性”。2019年全国卷作文试题提出的写作任务中包含着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四种文体,旨在引导考生写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的文章。
2019年全国卷作文在文体要求方面是有选择余地的,考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而同年全国卷就只规定了一种文体,即演讲稿。由此可见,考生应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格式,规范写作。对于常用的记叙、议论等文体,也要根据相应的文体要素写作,写得有模有样,坚决杜绝“四不像”。
五、语体意识——“我”以什么方式表达
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
写作的本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既然是交流,就牵涉主体和客体的沟通问题,而沟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身份问题。所谓身份,包括主体和客体的身份,也就是作者和读者的身份。情境化作文规定了写作的情境、作者和读者,考生在写作时就得考虑这些因素,考虑“我是谁”“读者是谁”等问题,然后,确定语气和措辞,用得恰当,就是得体,就有利于沟通。写作时一定不能不辨身份、语体错位。
举例来说,“我”是一个生活在2049年的青年学生,“我”要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封国庆节慰问信。首先根据问题,确定“我”要采用书面语体,要突出语言的典雅庄重。其次,要摆正“我”的位置,“我”是一位青年学生,对方是“百年中国功勋人物”,“我”面对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在措辞和语气上一定要文雅和敬仰。而2019年全国卷要求写演讲稿,面对的又是本校同龄人,所以,语言便可偏向口语化,可多用排比句式增强说服力,多用具有时代感的词汇增强感染力。
情境化作文倡导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写作,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写作。情境化作文试题促使学生在作答时由“认知”走向“实践”,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考查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师生在复习过程时一定要注意特定情境和任务。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出色的作文结构,让阅卷者大开眼界!
下一篇文章: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语言精心雕琢,展示飞扬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