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名师王大绩谈近四年高考写作指向,告诉你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么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7/4 16:02:2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名师王大绩谈近四年高考写作指向,告诉你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么

近年,全国课标卷写作题目指向非常鲜明:将“考文”与“考人”紧密结合,对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文字能力做综合考查。题目都设定在考生熟悉的生活范围内,考查中国青年所应具备的精神情怀。这也是地方卷写作题目的圭皋。近四年高考写作题目的指向:

[全国课标一卷]2016年:生活哲理,2017年:家国情怀,2018年:家国情怀,2019年:切近生活。

[全国课标二卷]2016年:切近生活,2017年:生活哲理,2018年:生活哲理,2019年:家国情怀。

[全国课标三卷]2016年:时代精神,2017年:切近生活,2018年:时代精神,2019年:生活哲理。

在这个指向轮廓下,一般而言,考场作文越贴近传统认识,越容易被认判定符合题意,但越不容易出新意;考场作文越远离传统认识,越容易出新意,但越容易被判定不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在熟悉的生活中,量力而为,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才能写出既符合题意,又富含新意的优秀作文。

写作题目不是一道常识答题,它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窗口,是驱动思维腾跃的踏板。高考写作的基本原则是“据题发挥”——根据题目,充分发挥。好比跳远竞赛,要踏准踏板,不然违例;可是,踏到踏板上不动,也毫无意义,要顺势腾跃起来。显然,“据题”是前提,“发挥”才是目的。也正因为“据题”是前提,所以,高考写作题目必须清晰。

写作题目有两大类别。

一、无明确清晰要求,例如给材料、无命题,适用于随笔、竞赛、投稿等;

二、有明确清晰要求,例如给标题、给话题、给问题、给要求,适用于大规模选拔考试。

从本质来看,任何写作题目都来自于生活,都离不开生活,都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而用于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的写作题目,必须给出清晰的原点,要求考生经由原点,表达对永恒运动的生活的认识。一个写作题目,如果只给出材料,而没有清晰的问题或要求,那就相当于给出许多原点。或者,如果抽象出材料包含的整体哲理,那就一概是“发展变化的生活”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转折”——形同没有命题。很难想象,给出很多踏板,或者不给踏板的跳远竞赛,当如何进行。

高考写作题目走过一段弯路,从2015年开始出现转机,“有明确清晰要求”的写作题目开始回归,但是仍处于反复、动摇的状态。这很正常,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尤其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高考中,“有明确清晰要求”的写作题目终于坚定、清楚地呈现在语文试卷上。当然,题目中也伴生了用语上的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我们总体的感觉,当然是振奋。为了节省页面,这里就瑜瑕兼顾地说了。

“2019年全国课标一卷”写作题目的题干沿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也就是说,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

写作题目的材料,从两方面明确界定了写作话题。历史传统从正面说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的意义价值;“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劳动”的传统地位。现实状况从反面揭示。我们学习忙,没时间劳动——与“学习”切分;科技进步快,不用自己干——与“科技”切分;劳动苦又累,请别人代劳——有“苦累”的特点。可见,要求作文谈论的“劳动”,特指体力劳动。

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有一段文字“身份”不明——既不是“材料”,又不是“要求”。如果不较真儿,那么,这段话其实也是“要求”(当然,叫“任务”也行),而且是更内在的“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是个病句,应该是“写一篇面向本校同学演讲的文稿”)校名统称“复兴中学”,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2019年全国课标二卷”写作题目的题干同样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排列出五个年份里中国青年的作为。

一、[年份]1919年,[祖国背景],民族危亡,[中国青年作为]掀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二、[年份]1949年,[祖国背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青年作为]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三、[年份]1979年,[祖国背景]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中国青年作为]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四、[年份]2019年,[祖国背景]青春中国凯歌前行,[中国青年作为]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五、[年份]2049年,[祖国背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作为]接续奋斗;

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提出了五项“任务”。题干并没有要求考生顾及“任务”,不叫真儿的话,“任务”尽管被排斥在“要求”之外,但也是驱动考生写作的“要求”。

题目说“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一句话,既不是“材料”,也不是“任务”,更不是“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任务”和其他“身份”不明的文字,考生都需要遵从,因为它们合在一起才是对写作清晰的要求。

要求清晰,并不会限制考生写作思想和思维的翱翔。写作题目的窗口面向广阔生活展开。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一卷”倡议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切近学生生活实际。没有一位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劳动——班级、学校、社会,或家庭。“课标二卷”要求的五个时间点,都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节点,是最适合高中毕业生展示“家国情怀”的窗口。

“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写作题目的题干是:“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漫画材料如下。

漫画上,教师面向读者,他看着学生;学生背对读者,他们望着老师。正因为此,所以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表明一个全新的开始。学生望老师,体现出珍惜、依恋、尊重;老师的话,是提醒、叮嘱,是职责、关怀,也有更深沉的关爱。这幅画作,是课堂上非常动人的一幕场景,如一首诗,像一支歌。当然,漫画有如寓言,这种结束与开始,这种珍惜、依恋、尊重、提醒、叮嘱、职责、关怀、关爱……在老师学生之外,在指挥员与战士之间,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在导演和演员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在领导和群众中间广泛存在,它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美丽中国梦中的微笑……这幅漫画蕴含的哲理在广阔的社会领域、自然领域,都为我们所追求、营造、欣赏、赞颂。相信,这辽阔广袤的天地中,应该会有考生熟悉生活的一方园地。

和前面两个题目不同。课标三卷写作题目的“要求”只是泛泛的“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 那么,除上述诸点之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转折”或“发展变化的生活”也都可以被认为是它的寓意了。

只给材料,缺少明确清晰要求的写作题目,初衷不能说不好,但认识是错的。它们认为写作题目好比一个圈子,在圈子圈定的范围内写作就不跑题,逾越了圈子就跑题。所以,这种题目想要扩展一下圈子。其实,这个圈子是不存在的,如果说存在,那就是无限广阔的生活。他们所云的圈子,都是个人的认识视野而已。扩展圈子是初衷,模糊了原点是结果。

写作题目都是大题目,考场作文可是小文章,它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个小时左右完成的一篇小文章。以小见大,应该是多数考生的正确选择。在这一点上,2019年考场作文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相当数量的作文“大而空”。这当然是写作教学的责任。

其实,2019年三份课标卷文学类阅读选用的文本都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课标一卷”鲁迅先生的小说《理水》,通过禹和官员们在筵宴上对于治水“湮”和“导”的争辩,映射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民族脊梁的赞扬,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课标二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小步舞》,通过两位过气儿的宫廷舞蹈人士的悲哀,演奏出法国贵族王朝覆灭的挽歌。“课标三卷”当代作家何士光的小说《到梨花屯去》,通过两个人物的途中谈话,反映着人心思安,拨乱反正的时代变革。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阅读应该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所启发吧?如果作文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到审题上,忽视学生写作的自我建设,尤其忽视“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基本规律,那么考场作文就很难令人满意。

作文跑题,不全是审题的责任,也不能完全经由审题来承担和解决。作文跑题,是作文内容和写作题目之间的断裂,更主要的责任在于立意和选材。如果作文写的不是熟悉的生活,不足以表现演绎写作题目,那就很容易造成二者间的断裂。

例如“2019年课标一卷”,有的作文把“红军将士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翻雪山,过险滩”也当作做“热爱劳动”的事例。有不少作文罗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景海鹏的载人飞船,南仁东的为国造镜,王继才的常年守岛,乃至于钟扬、林俊德、宋玺、曹双果……都当成“劳动”光荣与成就的事例,其中,没有一句涉及到具体的劳动内容,这当然疏离了写作题目所要求的“热爱劳动”中“劳动”的范围。其“跑题”的根本原因,当然不在于审题,而在于作者疏离劳动。尽管他一定也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劳动,但并没有走心,没有热爱,没有认识和感悟。说到根本,是“人品”的欠缺造成了“文品”的欠缺。

“课标一卷”这个写作题目,很有现实意义,也很有历史渊源。1960年的高考写作题目就是“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而现今,“大而空”的演讲稿连篇累牍。诸如“让劳动精神照亮逐梦征程”“以劳动之我,创巍巍大国”“以辛勤劳动,铸国运之昌”“展劳动风采,筑中国梦想”等宏大题目充满“课标一卷”的作文。我们很少看见真正“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清新朴实的文字,很少看见真诚具体的“希望和建议”。这不但反映出作文教学的欠缺,也深刻地映现出中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尤其使我们认识到落实“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倡导,是多么紧迫和重要。

其实,中央电视台“开讲了”“老师来了”的演讲,众多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的英雄模范的报告,都在讲具体的、切身的、鲜活的事情,哪里有高考作文这种大话空话?

又例如“课标二卷”。尽管题目中特别要求“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但有的作文竟然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集会的演讲里就认识到“这将是为争取自由独立而举行的最伟大的集会,这将是一场为了明天浴血战斗而积蓄力量的集会!”进而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并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号角已经在欧洲的大地上响彻夜空”真够超前!……造成“身份”“背景”错位的原因当然也不在于审题,而是由于对写作内容的生疏,由于联想和想象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闪光的语言用来说写作,也是真理。如果大量“大而空”并且错误丛生的作文获得高分,我们就需要对阅卷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做一下评估了。

“课标二卷”的写作题目对“联想和想象”有着特别的要求。例如“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的信”,作文大多都是开国大典的宏大场面,共和国建立的伟大意义,很少有“家信”的特殊意味。“场面”和“意义”,家人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和“人民日报”的报道中都可以知晓;作文为什么不想像一些“我”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可能发生的趣事,告诉家人呢?例如,游行中被踩掉了鞋,走到西长安街上才发现居然光着脚,忘情欢呼的场景自在其中,这不是更适合家信吗?又例如和一位中年学者走在游行队伍里,听他讲天安门的建筑,讲长安街和北京城的远景规划,讲国徽的设计和含意,告别时才知道,这是梁思成先生……写给家人,表达站起来的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新征程的愿望不也很好吗?或者,写给自己还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哥哥、姐姐…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