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必须知道,高考作文要你表达的观点,基本都是你熟悉的“大道理”“大路货”
所有高考作文,从命意上说,都是大道理大路货,也就是说,你考后回头看,高考作文立意基本都是平时我们常讲的,强调的,或注意过的,有关青年人需要重视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的观点与评价。而不会是老年人的话题,比如养老问题,婆媳关系问题;官场问题,比如腐败问题;过于敏感的话题,比如钓鱼岛问题,等。你回顾看看,浙江包括全国这些年高考是不是这样。所以你根本不用怕,要从战略上藐视它,即使有点懵,也要赶快暗示自己:都是以前说过想过的,写过的,没什么。
至于时事新闻,这些年确实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命题关注,以至各地模考反复命制这类材料作文,如“家风”“文化””疫情”等等。这当然要高度重视,但一般都不会太直接挂钩,因为不少地方已经模考过了,如果还这样去考,会有很多猜题套作宿构,显失公平。
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命题却似乎刻意对此保持点距离。因此命题人一般会注意规避,或者转弯抹角地去侧面命题。考生只需要注意材料和适当准备,比如每个题目下写点提纲,提炼两三个分论点句子,注重新颖性即可。
二、材料作文,要注意区分材料类别和本质要求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看,这些年全国都几乎是材料作文,去年的8套,几乎全是。材料作文看起来五花八门,实际上一般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事实(故事、时事热点、社会或人生现象列举)类;另一类是言论(观点评价、名人名言、警句哲理、诗歌类);还有一类是两结合的(漫画、寓言故事)。归类只是大体的,不一定十分准确。这些类型,有单则的,但近年来,多事实、多现象并列陈述或多则材料组合型的激增了。我们最好要大体了解其审题要点。下面简单说说:
对事实新闻类材料,处理时注三点:一,材料作文中的时事新闻、现象类材料,往往只是摆出事实,不呈现明确的观点,让你去作分析判断给评价,这时当然需要你自己确定观点,但一般也不要太出格、另类,积极的、正能量的、随大流比较稳妥。二,近年来,两三则材料或观点组合式的“现象列举类”新材料作文十分流行。
如某名校集团第三次联考关于饮食习惯饮食文化作文题。这里强调,假如材料是组合式的,写作时,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去写,也可以整体阅读理解,然后确定观点。一般都主张整体阅读理解,反对断章取义,浙江作文尤其强调整体分析和立意。但也有观点认为新材料作文允许“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当然还是要看题目要求,如上述校饮食分餐制合餐制讨论,要你写演讲稿,或书信,或辩论稿,你就必须注意文体了。不能还完全像平时议论文那样写。
三,新闻类材料有的较抽象、概括,写作时应该“小处入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只需要写身边的人和事即可,或者谈自己最深最新的某一点感想。
名言警句类(语录类)材料,其实基本都有观点了,但一般都是比较隐晦的,需要发掘寓意。审题时所有句子的本质意义和寓意都要抓住,支持或反对,一般支持正确的,因为命题人其实是有自己的倾向的,一般都是积极正面正能量的。你不能否定它,除非你有超强的驳论文写作本领。
对寓言漫画类材料,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仅看表象;同时,要从所有材料中提炼出寓意,不能仅看一部分材料。
三、几点重要叮嘱
有关审题,还有很多问题,但这里不能多说,越说越让你们糊涂的。下面就考场作文有关方面叮嘱几点。
(1)不要急于“抓关键词”
有些老师,动辄教育学生,作文审题要“抓关键词”。其实,在整体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那儿,不客气地说,你强调这个,等于是让他“送死”。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关键词,何况,有的材料很长,但没有关键词,需要整体阅读理解,然后自己确定立意,避开了所谓“关键词”,还有的虽然有“关键词”,但到底哪个或哪些是关键词,他也可能分不清弄不准的。于是,他就会拿鸡毛当令箭,乱抓一气。或者,他动不动就对一个形容词感兴趣。比如有个材料,写老船长面对大海狂狼,原作者无意间或习惯中用了一个形容词“经验丰富”,于是学生就以为这就是“关键词”,材料是要他写“经验”的,于是洋洋洒洒开写下去。其实不是这样,这个形容词实在毫无意义,是材料作者的一个写作习惯罢了。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了。
(2)搞好概念澄清
许多人作文不得法,实际源于概念不清不明。比如对“宽容”“包容”两个概念,不会区别本质差异,所以,写作就会偏题。而材料作文,不是短语,甚至不是一个句子,所包含的语词句子甚至语段较多,所以,更需要概念澄清。所谓审题要抓关键词,你关键词内涵都不清晰,怎么抓?所以,语词基础要打牢。这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但也不要灰心。考场应激环境下,强化解词意识,往往可以获得较准确的认识。
(3)定点钻探
许多学生作文
“跳”“飘”,流滑,用一句俗话讲,叫“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这可不行,这是偏题离题,得分就不行了。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强调“定点钻探”意识和能力。就是,对分论点,要下决心深挖。因为长期训练熏陶和归纳,议论文总论点往往反而不难确立,而分论点之下,因为我们的学生作业负担重,思考时间少,思维习惯也没怎么形成,即使有,也往往随意轻忽、“不求甚解”,所以,就不怎么坐实了,造成分论点之下的这个层次往往深不下去,这就是我们说的“空泛空洞干瘪”。
定点钻探,就是围绕分论点一个个深化。关键是要有意识,即写到分论点时,立即停一下,因为我们学生往往写好分论点时,感觉文思泉涌遏制不住,许多准备好的句子、观点和材料齐涌心头需要发泄发挥,于是哗啦啦不假思索就开写,容易偏题而不自知。所以要想想这地方要谨慎,想想我该怎么控制快写的欲望,怎么慎重地写,是问“为什么”还是提“怎么样”,问“为什么”,要有针对性,有利于自己回答,并且要考虑跟后面的分论点有区别,留余地。
(4)举例勿老套
这个,例如某些省近几年阅卷标准已经直接明确,3个例子都是古人的,直接判为三等以下分数。所以,老套的,什么屈原,李白,陶渊明,辛弃疾等,最好少用,不用。花时间分门别类扫描记忆一些名言警句更实惠。
(5)作文素材,最后阶段可“逆向准备”
逆向准备素材,就是把你准备的大量作文素材,分门别类,看清楚它们各自属于哪些题材,什么角度或立意可用。这有个好处,既快速复习浏览了素材,又确定了素材的用场,便于考试紧张环境下快速选择,对号入座。也有助于提高考前写作信心。
(6)不要临时改变写作习惯
写作,不是靠临时改变就能获得意外成功的。高考了,有的同学想,我一定要发挥最好的。于是改变自己的写作习惯等。不是不能,但一般无绝对把握不提倡。所以,不要期待一下子就能从平时45分变成55分甚至更高。有这可能,但更多的是运气,天意。
至于写字、卷面、标题、字数等这些硬指标,有的同学不重视,其实影响很大。一些高考阅卷老师对我说,文科生,几科加起来,总体很可能要影响一二十分呢。大着呢。老师都讲过吧?就不多说了。
上一篇文章: 【考前作文辅导】:牢记高考作文33条注意事项,不考高分都难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