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使命在于“说理”,要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并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表现出思维片面、肤浅、简单或平庸的现象,论证过于依赖事例,或者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地说,逻辑不严密,存在不少漏洞,文章缺乏说服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着力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这是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一、审辩式思维,避免片面化
许多看法,都是局部的真理;许多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必须避免不是真理就是谬误的幼稚思维,学会审辩式思维。让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说》为题作文,有的同学全盘肯定,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古到今的人们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新的时代要赋予其新的含义;有的同学则全盘否定,认为过时了,新时代的人们应该摒弃。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表现孔子仁道、恕道的名言影响深远,对此我们须要作一番审辩:从人的共性来讲,往往存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形,因此,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存在合理性。而另一方面,人与人不同,具有差异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己所不欲,未必是人所不欲;己之所欲,未必是人之所欲。因此,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处境、立场、态度上来思考问题。从另一个维度看,古代的人们生活封闭、单调一些,人们所“欲”的趋同性更大一些;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社会,人们所“欲”的趋同性就小得多,更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生发出许许多多的“新说”,诸如:己所不欲,可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所欲,施于人……当然,“所欲”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须要考虑的。有人列举范仲淹、司马光、宋濂、高尔基、梵高、居里夫人等事例论证“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貌似言之凿凿,其实没有说服力。“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个观点本身就是值得推敲的,苦难并不总是财富,“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狄马《荒谬的苦难美学》)。苦难变为财富是有条件的,“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就是你的屈辱”(丘吉尔)。可见,写一篇论证怎样“把苦难化为财富”的文章比论证“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有意义。其实,学会审辩思维,不仅有利于写好议论文,而且有利于我们立身行事。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同学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以为只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就能走向成功,其实未必如此。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刚到美国时学的是他很感兴趣的实用物理学,这门科学要求研究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杨振宁恰恰缺少这方面的才能,他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杨振宁经过痛苦的思考,决定放弃他所心爱的专业,转而投入到理论物理的研究中,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发展自己的兴趣,还要考虑自身能力等因素,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出明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纵深式思维,避免肤浅化
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否则,我们看问题就会停留在表面,流于肤浅。学生写作以“防患于未然”为主旨的议论文,往往就停留于“防患于未然”有何好处,有的同学能进一步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也只是泛泛而论。对此深入思考,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故事,“焦头烂额”的救火者固然是值得尊敬的,而“曲突徙薪”的建议者具有先见之明,着实难能可贵。如果早些“曲突徙薪”,完全可以避免“焦头烂额”。“防患于未然”不仅需要有高明的预见,而且这预见要受到重视并付诸实施。但是,怎见得预见之高明呢?人们往往用已经发生的祸患来证明。许多时候,不是没有人提出高明的预见,而是预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提出高明的预见需要识见,承认和重视高明的预见也是智慧。
有一道作文题,要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认识和感悟,不少同学只停留于个人的层面:敏锐地感受到“小确幸”,能让人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能减少烦恼、苦闷,增添快乐、温馨。深入一步思考,如果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小确幸”,心情舒畅,少生疾病,能为社会多做贡献;生活愉快,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就不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冲突,这有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我校孙婧妍同学的高考满分作文《手机论》,开头说“手机者,信息时代之标志物也。其形也善,其用也泛”,肯定手机的进步意义;“手机之用虽广,然众亦未皆称其善也”,看到手机的负面作用。“由是观之,凡今所谓高科技者,有其一利必有其一弊”,表现出作者的审辩思维。“而余以为,物之利弊,大抵在于驭物之人。驭者善,则用物于善处,故物善;驭者恶,则用物于恶处,故物恶”,不仅看到利弊,而且归结于驭物之人,并由手机引出电脑、枪械、核弹等科技之物,作者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出类拔萃。“欲扬科技之利而抑其害,则驭科技之人,其责重矣”,那么,怎样才能“抑科技之害而扬其利”呢?“须以长远目光观之”“须以高尚德行用之”,表现出认识的深刻与思想境界的高远。深入分析论证之后扣题展望:“天下之新科技利器,莫有普遍如手机者,故吾辈若以远虑观之、以高德用之,则科技百利而无一害之日,可待也。”既合情理,又鼓舞人心。文意层层深化,深刻的思想让人折服。
三、因果式思维,避免简单化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将原因与结果割裂开来看待。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所有结果都是有原因的,因此,“知其然”固然重要,“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通用汽车公司经过市场调查,获得了路人对两款车型所给的平均分:A款7.5分,B款5分;再分析数据的构成:A款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B款得分中有很多9分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分和0分。看到结果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世界上也没有无果之因,所有原因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此,由原因推断结果,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推其所将然”,也是非常重要的。通用汽车公司决定主推B款汽车,因为那些打10分、9分的狂热喜欢者才是潜在的购买者。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英明的。运用因果思维,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能推其所将然,才是智慧的人生。王健林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断商业地产前景很好,在各地神速建起“万达广场”,万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马云由互联网的发展,推断电子商务必将高速发展,创立阿里巴巴并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世界著名品牌。他们都能由眼前的形势推断未来发展的结果,顺势而为大获成功。相反,不会因果思维则会受损。一位农民千方百计买来新培育出来的玉米良种。邻居们向他打听有关情况,他却不告诉。邻居们只好继续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良种玉米并没有丰收。农民去请教专家,很快找到了原因:他的良种玉米接受了邻人劣种玉米的花粉。农民本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他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由现实的状况预见未来的结果。如果他知因果,不狭隘,则能与邻居“共赢”。
有的因果关系是连锁的,更需要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分析论证。《管子·治国》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因为“民富则易治也”。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相反,“民贫则难治也”,因为“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分析连锁的因果关系进行论证,逻辑严密。
四、创新式思维,避免平庸化
议论文表达自我认知,阐明自己的感受感悟,要力避人云亦云,而力求能够有所发现,对前人的见解有所突破、超越,写出新意,给人启迪。世人大多崇尚“第一”而贬抑“第二”,有人却肯定“第二”的价值:当具有积极引领作用的正能量的“第一”出现之后,要有“第二”的跟进才能形成趋势和力量;当消极丑恶的具有负能量的“第一”出现之后,如果“第二”拒绝跟进甚至出面制止,情势则不会恶化。这样有创见的文章,自然给人启发。
写作以“助人为乐”为话题的议论文,有学生确立中心论点“助人为乐赢得尊敬”,然后用雷锋帮助别人买车票、抱小孩,季羡林帮助新入学的大学生看行李,某人为灾区人民捐款等事例进行论证,结尾强调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这样的文章写起来倒是容易,但没有什么论证力量,也不能给读者什么启迪。运用创新式思维,“助人为乐”的老话题也可以写出新意、深意。传统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只是着眼于助人者的感受——帮助别人,助人者快乐,这是助人为乐的最低境界。帮助别人,如果只顾自己快乐,不管别人感受,也许就会损伤受助者的尊严,古人不食“嗟来之食”就是一个警示。一般说来,需要帮助的弱者,心灵也比较敏感、脆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助人为乐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帮助别人,要目中有“人”,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维护受助者的尊严,让受助者在得到切实帮助的同时也得到快乐,这是助人为乐的较高境界:帮助别人,受助者快乐。助人为乐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帮助别人,双方都快乐。助人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受助者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快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如此,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而美好,无疑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那么怎样追求助人为乐的高境界呢?首先,要考虑别人是否真的需要帮助,从而决定是否出手相助。别人不愿意,你非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你也许得到快乐了,但受助者感到别扭、难堪甚至痛苦,那就不好了。富兰克林是明智的,见一位女士摔倒,他拉着想施以援手的同事躲到柱子后,等女士站起来走了之后,才对朋友解释原因:女士摔倒的时候如果让人看见,她会很尴尬,我们躲起来是对她的一种尊重。此时,不帮助就是最好的帮助。其次,要考虑别人需要什么帮助,从而提供适当的帮助。雪中须送炭,锦上方添花。有时候,比起物质的需求,别人也许更需要心灵的慰藉。有时候,比起肥美的“鱼”,也许别人更渴望有用的“渔”。有时候,比起有用的资金,别人更需要宝贵的技术。合适的、适度的帮助才是最好的帮助。第三,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考虑怎样去帮助才更有利于对方。当你看到有人突发心脏病或摔倒骨折,你如果没有相应的急救本领,就赶紧呼喊他人,拨打急救电话,这比你直接去救助好多了。此时,间接帮助就是最好的帮助。第四,当你帮助了别人,不要显出高高在上的施舍样。英国诺克福公爵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火车站看到一个恰好要去他的城堡当仆人的小女孩,她用自己仅有的一先令请求搬运工人把行李搬到距离车站约一英里的城堡去,遭到搬运工的拒绝,他就走向前去,答应替小女孩搬行李。路上,他边走边和她谈话。到了城堡,他接受了一先令小费,再三说谢谢。第二天,这女孩见到城堡主人时,才明白昨天帮她搬行李的人多么高贵。公爵接受了小费,维护了小女孩的尊严与体面。此时,接受就是给予,就是帮助呀。运用创新思维,文章自有新意。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除了在作文教学中下功夫以外,还可通过阅读教学来促成。例如,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中有一个模块是“话说好奇心”,将相关文本编组让学生阅读:詹姆斯·卡梅隆《好奇心的力量》,肯定好奇心的作用;[澳]比万·贝克《风蛇》表现好奇心的危害;费霞《双刃的好奇心》论证好奇心的两面性。又如学习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延伸阅读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行为进行思辨。有学生认为,“完璧归赵”的事实就证明了蔺相如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的思维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本来思考:宋人为什么要去“守株待兔”呢?是因为确有“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事情发生了,但是能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守株待兔”的做法正确吗?宋人的可笑就在于他把偶然、碰巧发生的个别现象当作必然、经常发生的一般规律了。可见,即便取得了成功,做法未必就是对的;相反,即便遭受了失败,做法未必就是错的,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这样做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三种论据分析法,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如何提升议论文的思维品质,专家告诉你基本方法: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