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沉沉的眼袋
是因为他的孩子吗?
因为要去照顾弱不禁风的孩子
而彻夜未眠吗?
还是别的,我也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我看到了岁月的沧桑,和说不出的哀凉……
他从哪里走来,又为何停下脚下的路?
他为何出现在画中?是谁发现了他?
他为何叫做父亲?又是谁的父亲?
他从山里走来,只为了一碗水。
他出现在画中,是你发现了他。
他是一位父亲,是人类的父亲。
4.深陷的眼窝,紧缩的眉头,突出的下唇,纵横交错的皱纹,这就是罗中立的《父亲》。画面中的老人面冲阳光,照得他皮肤发亮,满是皱纹的脸上显露出朴实的神情。黝黑的手端着装着污浊不清的水的碗。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你不难联想他背后的故事!或许他历经沧桑;或许他饱受挫折;或许他渡过苦难,死里逃生?
每个人应当都有自己对他的诠释,但无论有多少种解释,都不会与荣华富贵,灯红酒绿联系到一起。我想,画中的老人应已不仅仅是一位老人,而象征着面临困苦艰难,但却依旧坚持着的一颗坚忍的心。眼窝的凹陷代表着艰难的境遇;脸上的沟壑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嘴唇的突出体现着心灵的干涸。但是!无论有多少阴影都阻挡不住那双向往光明的眼睛;无论有多少皱纹都龟裂不了坚硬的皮肤;无论有多么干涸,都破碎不了那颗强悍的心。
管他黄沙漫天,只要有一残钵,有生命的甘泉;管他命途多舛,只要有阳光,便有希望;管他地摧山崩,只要有那颗坚韧的心,便能战胜一切。
5.老农那紧锁的眉头,诉说着老农经历了无数个风吹日晒的日子,老农那满脸深深的皱纹,倾诉着他为家庭承担的责任之重。黄灿灿的稻谷映衬着老人黝黑的皮肤,更加闪烁着光彩,一个破碎的碗里只剩下半碗略显浑浊的水。但那是生命之源,希望之源。从老人的眼神里,我们读出来的不只有哀愁,更有对追求生命光芒的渴望。
我们翻开“历史”那本博大精深的书。农民自古就成为被聚集的对象。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到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再到明朝的鱼鳞图册,农民无疑是受苦受难的对象,但农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抗争的道路。秦有陈涉,吴广起义;清有太平天国运动,农民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放眼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农民构成了我们的基石,他们有多么坚毅,国家就有多么的顽强。千千万万的农民以其不忍屈服,勇于开拓的精神,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骨。再苦再难无须怕,坚韧情操过自强。
6. 父亲,你是谁,为什么用这样的祈望的目光逼视着每一个人?你黝黑的皮肤沉淀下多少岁月的愁苦?你阳光下暴露的青筋诉说着多少无法遗忘的往事?你那被汗水浸湿的皱纹中记录了多少生活的艰辛?父亲,你嶙峋的身躯是否就是你的答案?你手中残破的陶碗是否就是你的答案?你左耳上夹着的那支圆珠笔是否就是你的答案?
父亲,你是一个农民,是辛苦劳作一辈子的农民,是经历了中华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农民,你就是中国发展繁荣的脊梁。
父亲,你身后是养育中华儿女富饶的土地,你眼前是改革开放旖旎的明天。父亲,你是历史的丰碑,你是未来的见证!
7. 古铜色的肌肤上,满是皱纹,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皲裂的嘴唇,没有一丝水分,关节粗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满是尘土的水。头上的毛巾,身上的土布衣服上,满是汗渍,灰尘。斑驳的碗壁,流出了古老的岁月。这不是什么古董,却比古董更沉重。恐怕旱烟袋里早已连烟末都没有了。
身后是金黄的收获,而你的皮肤却更加黑了,更加干枯了,皱纹越发地深重了。为了承载深重的负担,你的背越来越弯了,你的肩越来越低了,你最终是老了,越发嶙峋。
你曾在麦田里奔跑;你曾经双手背后站在金风中眺望一望无际的麦田;你曾拿起镰刀去革命;你曾……可你,最终老了……但你仍是父亲!
你是历史的坐标。
在你的左手,是五千年的岁月,在你右手,是未来的希望。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灰巾裹发,捧残钵,沟壑肤如铜铁。几度相逢无顾我,眼锁迷蒙山色。 背后黄花,身前焦土。寂寂无言说。乡关老父,立冷斜阳,看倦蹉跎。
第一: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第二:根据画面感悟主题。第三:展开合理想象,联系实际丰富画面。第四,确定自己的立意。
一、以漫画为题的写作指导
[思路点拨]漫画高考作文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10年了,在打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必须予以足够关注。
那么,如何写作漫画作文呢?
以漫画为话题的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画面,所以较之以文字做材料的话题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那就是在“自择文体”方面,多了两种文体——可以写成文学评论和画面说明。另外,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感性材料,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以漫画做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1、读懂画意画旨。要学会观察,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
读画,是由形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总体把握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注意漫画表现手法上的特点。首先,必须由表及里地读懂画意。
因为,漫画是图画式的杂文,是针砭时弊的匕首和投枪,或是讴歌新生的微诗和短章,所以我们要结合画题及其他文字,仔细剖析画面及画外的指向和寓意。赵国明此幅漫画题目是“急救”,画面上是两个人抬着一位医生十万火急地走向“良心抢救室”,那位医生张着嘴大喊:“我没有病!”由此,我们想到,一般说来,作为为人治病的医生都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发生病变,有则自动医治。而如若问一问,他的良心有无病症,可能就很难说得清了。倘若进一步拷问:你是不是有过慢待患者的历史,是不是有过收受红包的劣迹,是不是有过认钱为亲认权为近的往事。如此一问,那位医生也许就会口服心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良心医院的诊治和道德法庭的审判了。同样一般地说,漫画讽刺的不仅仅是医生,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恐怕程度不同地都会有像此位医生一样,没有发现自己有病,或者即使发现也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
因为漫画常常折射现实生活,常常是我们面临的热点和焦点。如漫画所讽刺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也不鲜见。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百姓从来就不讲良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是他们的写真。有的商人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教师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摇钱树,摊派教辅资料从中拿回扣,巧立名目办这样或那样的补习班。有的子女虐待老人,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产生这些与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是某些人不知道自己的良心已经发生了病变。再如:
这是一幅讽刺性漫画,画面上的主体部分是两具山羊骷髅,正顶撞在小河上的独木桥中间。虽然它们都已丧失了生命,成了骷髅,可双方谁也不肯退让。这幅画的寓意显然不在于讽刺这两只山羊因互不相让而自食其果,其更深的内涵需要我们联系社会实际细细地领悟。
也可以用自设问题法来理解画意画旨。针对上面这幅漫画,我们可以思考:①独木桥上的两具山羊骷髅为什么如此?②这幅漫画为什么画山羊骷髅而不画活的山羊?③这幅画同我国古代的哪一个寓言有联系?不同点是什么?④从对立的双方看,各有什么情绪和态度?
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话题作文才不至于偏离话题。
2、抓住形象特征。
抓住漫画形象特征,是指揣摩漫画中主角的形象,认识其本质。
这是一幅幽默画,一个大气球悬于空中,气球上搭一根绳子,绳子的两端各有一人抓住,保持平衡。他俩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可是其中一位竟手持剪刀,要剪断另一位所抓的绳子……持剪者是主角,而丰富的哲理正寓于他的举动中;在千钧一发的境遇,他竟不能与人共处,结果当然是损人又害己。如果我们将漫画中的大球看成人类生存的地球,那么人类乃至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地球上的共生体,共同组成生物圈相互维系着,命运都拴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人类破坏生态平衡,那么也会自取灭亡。当然,联系社会生活,还可以有其他丰富多彩的寓意。
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展开联想、想象。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漫画家方成在《漫画艺术》一文中指出:“漫画是有趣逗笑的画,也是用来发表意见的评议性的画……”运用漫画的幽默让人发笑,使读画的人在笑中领会含义。因此,当你“笑”的时候,肯定并非“笑”漫画本身,而是联想到生活中确有类似的事。所以,漫画作文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不可或缺。
由画意我们可以联想到某些人肚里有几滴墨水,或者有那么点儿“一技之长”,便自诩为万事通,不顾客观事物的差异,百事一法,百病一药,结果贻笑大方;某些人身居领导岗位,明明是外行,却以为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用“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我们还可以想到“刻舟求剑”,想到“循表夜涉”,想到鲁迅先生的话:“现状是铁证,比保古家的万言书有力得多”。秋行夏令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世纪的改革大潮中新花竞放,相形之下,“老经验”该进博物馆了!
凭借联想和想象不但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能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与现实进行了对接之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文章。
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说理。一是找准类比之点。“点”即中心。文章的“点”就是丧失良心者必须用心药来医治,不能讳疾忌医。二是铺开类比之面。“面”即条理。本文可以将漫画的内容与生活的现象、漫画揭示的本质与生活中某些人的灵魂以及漫画中医生讳疾忌医的思想根源与今天社会中某些人的思想根源等逐层进行类比。三是归至类比之旨。“旨”即漫画的主旨、文章的中心。无论选择什么文体,其中心都是必须尽快拯救良心。只有这样,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可能。
确定内容、文体
以漫画做话题的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写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特长。由于自由度扩大了,也容易产生因无所适从而写得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问题,所以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如下图为“过河”,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特别推荐:决胜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全程讲与练(三)
下一篇文章: 特别推荐决胜201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