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面的分析,再来进行写作,应该就不难了。“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悟”这两点,作为“处处留心皆风景”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关键是要解决“留心”一词,这是你从忽略身边的风景到发现身边的风景的一个重要转点。
总之,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记住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审题要尽力做到双扣题;
二、让自己站在命题、话题、提示语的立场上,代表它们提出四个问题:是什么(问本质)、为什么(问原因)、怎么样(问效果)、怎么办(问解决方案)。
三、回到作文题材料,尽可能有材料中的线索问答上述四个问题,看哪个问题回答得最充分,就用哪个角度来进行写作。
2、《明点暗扣作文升级》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评课的目的明确:学习点题扣题技巧,然后运用这些技巧,让我们的作文分数也能升一升级。
(过渡语: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你们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呢?因为它太重要了,大家不妨看看这样三段话。)
二、引用三段文字以强调点题扣题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三、归纳常见的议论文点题扣题的技巧与本次作文中在点题扣题中出现的问题
1)思考1:能否先尝试归纳我们已知的常见的点题扣题技巧(如:哪些位置可以点题扣题)?
答:①标题(或标题后的题记) ②开头(中心论点) ③段首(分论点) ④段中(叙例、析理) ⑤段末(小结) ⑥过渡衔接语 ⑦结尾
2)思考2:以《跳出常识这道框》为例,谈谈它是怎样点题扣题的?
【高考优秀作文 】 跳出常识这道框
①社会历史的长河几经翻涌,浩浩汤汤,先人们披金沥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这便是“常识”。常识时时给予我们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时,我们也常要跳出常识这道框,推陈出新。
②翻开历史这本纸页已经泛黄的厚重白皮书,亦见不少勇士“一跳”的身影。中世纪的欧洲,信教的人们尊崇“地心说”,谓之常识,可哥白尼跳出这道框,提出了“日心说”,为日后牛顿“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提供了基石;地球是互不相联的大陆组成的,这是十五世纪人们的看法,谓之常识,可哥伦布、麦哲伦等探索世界的先行者毅然出航,跳出这道框,不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更开辟了新的历史通道;“上帝造人说”谓之常识,达尔文背负着嘲笑和教会的威胁一跳,《进化论》使人类追根溯源。李四光一跳,跳出了“中国无石油”的常识之框,大庆油田巍然耸立;袁隆平一跳,跳出了水稻产量难以提升的常识之框,将水稻由亩产300公斤提到800公斤,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③正是这不间断的一次次跳跃,世界一次次大翻页,历史一次次被欣喜地改写。而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创新精神的大力提倡,也使突破常识的束缚有了现实意义。
④文化传播需要跳出常识之框,另辟蹊径。《百家讲坛》节目火了易中天的《大众读〈三国〉》,于丹的《凡人品读〈庄子〉》,学者跳出了文化多由纸质载体传播的常识之框,于火药味热的大众传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姑且不论其利多弊多,但这种对常识的别具一格的跳跃确实使普罗大众受益匪浅,学者名利双收。企业生产需要跳出常识之框,“汉芯1号”的成功研制,海尔公司高节能电器的成功开发不仅使企业自身获利,打破了“科技是外国的高”的国人常识思维,也充分表现了跳出常规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当代要求。孙中山提出悖论“知难易行”,可见要跳出常识这道框,不受权威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很重要。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创造性的精神需要不受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⑤跳出这道框,善于利用常识却不被其所桎梏,善于动用创造性思维却又不是如脱缰野马地空想,跳出这道框,推陈出新,革故以鼎新,划出你生命的圆。
答:(让学生以实例加深对常见的点题扣题技巧的认识)
⑴标题:《跳出常识这道框》——标题点题
⑵第一段中:常识时时给予我们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时,我们也常要跳出常识这道框,推陈出新。
——开头语中的中心论点点题
⑶第二段中:中世纪的欧洲,信教的人们尊崇“地心说”,谓之常识,可哥白尼跳出这道框,提出了“日心说”,为日后牛顿“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提供了基石;——段中的叙例点题
⑷第三段中:正是这不间断的一次次跳跃,世界一次次大翻页,历史一次次被欣喜地改写。而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创新精神的大力提倡,也使突破常识的束缚有了现实意义。——过渡语及分论点点题
⑸第四段中:文化传播需要跳出常识之框,另辟蹊径。
企业生产需要跳出常识之框 ——分论点点题
⑹第四段中:孙中山提出悖论“知难易行”,可见要跳出常识这道框,不受权威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很重要。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创造性的精神需要不受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段中的析理点题
⑺第五段中:跳出这道框,善于利用常识却不被其所桎梏,善于动用创造性思维却又不是如脱缰野马地空想,跳出这道框,推陈出新,革故以鼎新,划出你生命的圆。——结尾点题
3)教师小结:平常作文在点题扣题上出现的问题
明确:⑴只字不提 ⑵穿靴戴帽 ⑶叙例与析理点扣不足(教师指出问题⑶最为普遍)
四、以《跳出常识这道框》的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技巧指导——举例六忌
下一篇文章: 高考要敢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