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匍(不奴颜媚骨);不挪移(不见异思迁,不朝秦暮楚);不翻涌(不轻佻下流)
不违时令(因命守时,不急功近利);吸取的极少,贡献的颇丰(不索取,不贪求)
可群处,可独居,群处则成林 ,独居亦高标(讲团结,不排他,耐寂寞,不孤高)
不惧风雨雷电,不惧严寒酷暑(意志坚韧,不畏强权);
任尔攀缘,不凌弱,不欺小;参天耸立,努力向上,锐意进取
(5)就不同时令、不同气候条件或不同视角来表现“树的庄严”
春天时大树——稳重端庄;夏天时大树——庄重清爽 ;
秋天时大树——沉实严肃;冬天时大树——威武肃穆;
白天时大树——端庄;夜晚时大树——肃穆;雨夜时大树——稳重;月夜时大树——清丽
雾中的大树——;霞光里的大树——;站在屋外看到的大树——;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大树;
远看的大树;近看的大树;仰看的大树;俯看的大树……
2、后抽象(即将“树”这个实体虚化 )
这里所说的“抽象”,就是借助想象,将一个具体的、只具备自然意义实物 ,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转化为抽象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社会群体或人事。
除了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写文章一般是为了陈述科学理论、宣传科学知识、改进科学技能、改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外,我们所写的文章,为了改进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的,也就是,是为了对“人”进行鼓励、表扬、批评、批判、熏陶、感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说服人、教育人、陶冶人、感化人的。一句话,科学家写文章,是为了改造物质世界,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改造意识世界。因而,如果仅仅只针对“物”而不针对“人”,那么,我们所写的文章是毫无意义 的。即使上面的“先具体”中所说的“题目中的‘树’就‘树’,没有别的意思”所揭示的思路和写法,也不是教大家写一篇有关“大树的庄严”的科普文,而是要借“大树”来印射“人”,以达到说服人、教育人或陶冶人、感化人的目的。鉴于此,写以“物”为题的文章(如“一棵大树的庄严”就是以“树”这一“物”为题的)时,我们就完全可以以比喻或象征的思维将题目中的“物”虚化为人或人的群体,并在此虚化的基础上来行文立说。只是虚化以后,在行文立说的过程中,我们要简单明了的交待清楚虚化的基础或理由,即,要照应好所给的题目。
那么,根据“先具体”中对“大树的庄严”的表现所作的分析,我们能将“一棵大树”比喻或想象(即虚化)成什么人或人事呢?
(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关系型作文题型写作指导及点评(1)
下一篇文章: 化难为简,循格求变──备考2012年高考关系型话题作文四式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