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精彩回放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写作点拨(1)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1/28 20:34:3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难免出错,出错易遭非议,而不干事的又常常指责干事的,所以人们不应做闲人,对辛劳者冷言讥讽;更不能做官僚,对干事者求全责备。

  从大和尚的角度,可以认为材料旨在表明:不能在背后非议他人;善教固然重要,善悟更加重要;庙和香火旺,家和万事兴,不责不怨,和则生谐,和谐兴则事业兴。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新疆实验中学)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你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儿子说:“你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儿子,孩子踌躇再三,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带着一肚子委屈、愤懑和仇恨。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父亲摸着他的头,柔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关键句有“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等。由这些句子出发,从“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要盲目轻信、一味指望他人”“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等角度立意,都是可行的。

  此外,也可由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形式入题,诠释高明的教育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阅读卞之琳的新诗《断章》,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福建福州中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断章》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参考拟题:1.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2.相互欣赏3.营造共赢的风景4.相映成趣的美丽5.你也是一道风景。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以上几句话摘自某中学“学生凡语”橱窗。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属多头话题作文。作文试题提供一个总话题及其若干个支话题,让考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写作,同时也允许根据总话题自定写作内容,这是“多头话题”题型。多头型话题作文形式新颖,更具开放性,更能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这种多元的感悟型、体验型写作将成为写作教学的主导方向,也是考场作文的新选择。当拿到多头型话题时,要精选话头,在定位上求新。题目虽有多个话头,但对于考生来说,只能选择适宜于自己创新的一个话头作文。选择的标准由主客观两个方面决定:主观方面,自己对哪一个话头认识最深刻,材料积累最丰富,就应该选择哪个话头;客观方面,别人少有问津或者不熟悉的话头,自己要加以盘算。选定话头后,可借鉴单头型话题作文的写法行文。这样综合考虑,才能写出胜人一筹的佳作来。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吉林省长春八中)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empirenews.page--]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骤。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

  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

  作文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

   (1)以“表情”为话题,范围过大。 “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

  (2)以“笑”为话题,范围照样过大。 “笑”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中第一则说微笑;第二则说要有惬意的笑,“惬意的笑”应指微笑,因为其他如大笑都不切合;第三则表述为“醉人的笑”那也是指微笑,所以三则材料都只说了微笑。

  (3)以“职业微笑”为话题,则是明显偏题。也许有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所以与原有材料不切合。

  当材料作文被转化成话题作文后,相信大家写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公共交往中一个“微笑”的故事,写出生动细节,再现现场情景,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或作者的感悟;也可以写几个微笑的片断,夹叙夹议,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意的作文。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任选一组作文。(福建省永定一中)

  古人读书,有“萤窗映雪”、“悬梁刺股”的勤勉激进,也有“围炉向火”、“红袖添香”的闲适温婉。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必然又有了新的不同方式,不同体验和认识。有人说,阅读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是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也有人说,阅读只能是闲人的消遣,对于中学生是一种奢侈,是只能暂且存放的佳酿。而你,是怎样阅读或者怎样看待阅读的呢?

  第一组:

  (1)介绍一本你读过的好书。要求:简明扼要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200字左右。

   (2)写一篇有关阅读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700字以上,所写内容必须与阅读有关。

  第二组:

   (1)条理清楚地介绍你自己的阅读习惯。要求:写出你阅读的一般性习惯,200字左右。

  (2)描述你自己有关阅读的故事或叙写有关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700字以上。所写内容必须与阅读有关。

  写作指导

  第一组

  (1)这是介绍性质的说明文。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注意恰当地选择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精心运用说明语言,清楚表述对象的特色。介绍一本好书:或文学名著,或科技知识读本,或有关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读本等。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书本文体特点,如文学名著侧重于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知识读本侧重于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写作特点,如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知识读本中语言的通俗、形象或准确等特点。(2)本文事实上是一篇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要求采用议论文体,还要兼顾材料中“怎样阅读和怎样看待阅读”这一限制。可以从以下方面构思:①阅读的好处(良师益友、修身养性);②阅读的方式(选择性阅读、开放性阅读);③如何看待如今社会的书面读者下降趋势(网络阅读冲击);④不同类型书籍的最佳阅读时机(合理、有效、持续性阅读习惯的养成及其必要性);⑤科学的阅读(继承与抛弃,质疑和活学活用)等。

  第二组

  (1)这是一则应用文题。要求是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阅读习惯,这就尤其需要注意说明顺序。如:①按时间顺序:晨读、睡前读等;②按空间顺序:车上读、图书馆读、幽雅的环境里读、闹市中读等;③按情感顺序:高兴时读、烦恼时读、消遣时读、专注时读等;④按阅读内容:读小说、读散文、读诗歌等;⑤按阅读方法:泛读、速读、精读、跳读等。(2)这事实上是一篇以“阅读的经历”为话题,要求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话题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联想:①和阅读如何结下不解之缘;②将阅读进行到底;③阅读的趣味和收获;④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经历;⑤读不同类书的情感体验等。

上一页  [1] [2]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