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如下一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说:
伊丽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篇小说虽短,却波澜起伏,情节包含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的尸体,不料运回的却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巴布在狮腹内。
像这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的变化就是事件的波澜。“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要说江河上的波澜,大家都很熟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景象十分壮观。我们借用“波澜”这个词,是想叙写事件,要富有变化,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要太单调。
为何要在叙事中兴波澜,一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二是“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是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运用写文章的技巧来兴波澜。这里主要介绍兴事件波澜的技巧与方法:
一、常用技巧:
(一)出乎意料法:往往用在文章情节结局上。作者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艺术区”游荡。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患肺炎去世。直到文章结尾,才知墙上那一片藤叶竟是假的,那是老画家贝尔曼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那个最后一片叶子掉下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画出的杰作。
出乎意料的结尾,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让读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情感震撼,获得了美好精神的洗礼。
(二)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如《警察与赞美诗》:
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主人公索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可是,均未成功。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索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当索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
事与愿违的的构思方法,不仅让故事曲折多变,而且有力地揭批了警察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和对无辜行为的惩罚这一社会“怪”现象。
(三)过程复杂法。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期望的结局,但事件中途发生了种种变故,使过程复杂。如《水浒》中林冲的故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他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在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高俅派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精彩的细节描写决定你作文超乎寻常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写出事件波澜的技巧与方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