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预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10/2 15:22:0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高考作文的题型和内容已经“回到原点”,话题作文时代完全终结。2012年的高考考生若要驰骋考场,夺取作文高分,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吃透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至于话题作文,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因为会写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而不会写话题作文的学生,我教几十年书还没见过。

2012年的高考的作文题型仍会是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早在2008年,全国高考就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高考作文题19道(包括灾区题),其中材料作文7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4道。 2009年话题作文继续淡出高考,18道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8道,命题作文7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1道,不少人呼唤的半命题作文并没有出现。2011年全国高考共出作文题17道,其中材料作文9道,全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只在重庆卷保留了1道。就四川考生而言,2012年高考你不能只关注命题作文,虽然近四年都考的命题作文;你还应该关注材料作文,包括给文字材料作文和给图画材料作文,尤其要会写新材料作文。

2012年全国高考(包括四川)作文内容还是要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风云。记得2008年,全国出19道作文题(包括灾区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年热点话题的作文题就有8道,约占总命题量的一半。笔者也曾为此欢呼过,并预言:中国高考作文命题必将进入一个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新时代,考生应该关注时代风云,挥写人事情理。现在看来,此话已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部分验证,相信将来也还会有生命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1951年到1977年高考作文题型全是命题作文,内容与当时的生活联系紧密。1951年、1958年两年,高考是由各行政大区命题;文化大革命10年,除1973年外,我国未举行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但该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仍有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直指当年热点话题,如上海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天津的“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山西的“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广东的“大治之年气象新”。这些作文题目,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1978年开始,出于提高高考信度的考虑,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重大转折。

先是命题形式的改变。高考作文由单一的命题作文,转向多种形式作文。高考命题先后出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这的确增加了猜题、押题的难度。尤其是材料作文,几乎让人无法猜中考题,考生们要想得高分,就只有在练好写作基本功上下功夫。但与此同时,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高,考生对材料必须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加之材料作文容易脱离现实,引出故作深奥的玄虚文风。于是崇尚自由,要求宽松,贴近现实之声此起彼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拉开了话题作文的帷幕。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要求拟题新、立意新、形式新、语言新。不但不限文体,审题的要求大大降低,内容的开放程度也令人赞赏,所写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就可以了,绝大多数考生不至于跑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才能。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它为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后来发展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持续了十来年。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改变。1985年开始出现一次考两个作文的命题方式,此后便奉为定例,绝大多数时候是“一大一小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也有两个作文“同样大小式”,如1992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都是不少于350字。这种考法,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但写作量大,考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所有试题有些紧张,不容易写出有分量的好作文。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且采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这种改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用心写好一篇文章,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文以载道”,文章避免不了时代的印记,作文题也同样深受时代和文化的制约,高考作文命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不是谁想分开就能分得开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也不是谁想在高考作文命题时避开就能避开得了的。

恢复高考33年后的今天,人们蓦然回首,高考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虽然作文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作文内容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无法避开当年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命题如果只在形式上翻新,是无法选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就拿话题作文来说,虽然加大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但考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尽情发挥。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自从采用话题作文以来,出现了不少好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但与此同时,长达十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催生了一种“新八股文”:开头罗列排比,引出论点;中间采用三段论,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结尾照应开头,进行总结。按这种模式克隆的文章,背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感受,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前些年,“新八股文”很受追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把它当作取得高分的秘笈,引导学生仿写、套写,如果不按照“新八股文”的模式,而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有可能得不到高分。记叙类文章尤被列为师生不齿的肤浅之作,不被看重。 2007年江苏省有一篇被打捞出来的抒写真情实感的高考佳作——《怀想天空》,写儿子顶着烈日帮助父亲收麦,再现了父亲厚实的胸怀和儿子感恩的情意,写得真实纯净。但一评只得36分,二评给它42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最终,综合判定为37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 何永康 教授发现了这篇文章。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 何永康 教授为这篇文章写了批语,并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 何 教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新八股文风令他忧虑,他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文章,让“我手写我心”的朴实文风重新回归高考考场。对这篇作文的重新定位,意义十分重大,它预示着高考作文必将回归现实生活。2008年上海阅卷就尤其推崇朴实无华、有一定语言功力的文章,打击华而不实、言不由衷的文风。

随着话题作文逐步走向成熟,它的致命弱点——难以防止宿构和抄袭,也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使高考的信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最具讽刺意义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写“诚信”,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得了满分,却被指责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 吴良知 先生的就诊报告》。“抄袭”本身就是与“诚信”背道而驰的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袭;2004年江西满分作文《桃花源祭》涉嫌抄袭;2005年福建考生的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涉嫌抄袭4年前湖南湘潭市一中邓丽的同名获奖习作。2008年福建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被控抄袭了新出版的一本书。满分作文常见抄袭之作,非满分作文抄袭更严重,只不过它们不像满分作文那样容易曝光。作出这种推断的理由,就是中学教育中流行一种叫做“套题”的应试技巧,无非是大量背诵一些文字材料,诸如名言警句,事例典故,抒情段落,针对不同考题,把提前背好的材料进行组合粘贴,既省时间,又省脑子,写出来的文章还显得成熟老辣。

高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同时,也尝试着加大限制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2003年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虽然这样,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势在必行。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直击当年热点话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借用学生作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回到“原点”,是一种改革,一种突破,也是对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它让长期 悬于半空的高考作文命题落地,引导考生从古代名人情结中摆脱出来,从“嘲风雪”“弄花草”的“为文而作”中解脱出来。把目光聚焦到现实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