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例文】
预 演
[原苏联]诺达尔·顿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在一起冲着他的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的补考。
这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能认出我来?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莫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你爸爸的老同学。”
“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的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坐在沙发上点着烟,一面寻思:“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厉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腔调。
“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骂起人来活像个卖货的娘儿们!”
“你怕什么!在饭馆一坐,就能吃个酒醉饭饱……可我怎么办?”
我登时出了一身冷汗。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和那帮婊子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喝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戤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满快活的!”我苦笑着摇摇头,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在我面前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技法点拨】
“我”去看望十五年未见面的老同学努格扎尔,想知道老同学“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结果努格扎尔夫妇都不在,只有他们八九岁的女儿和六岁的儿子在家,正在玩“爸爸和妈妈的游戏”。两个孩子模仿父母日常生活中相互吵骂、对打的那些不堪入耳、不能入目的言行,使“我”大为震惊。这就是经典例文《预演》描述的故事。小说通篇采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描写两位孩子模仿父母的日常言行,间接表现其父母的生活状况和人物特点。小说中未见孩子父母出现,但两个孩子“游戏”的情形,让我们对其父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但还原了“我”的朋友一家的现实生活,而且还“预演”了两个孩子因受父母的恶劣影响而导致的“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是从对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写中通过形容、渲染,以突出主体描写对象的艺术手法。在平时作文中,我们怎样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呢?
1、通过叙写相关人物的形象和反应,来间接表现主体人物的特点。
经典例文《预演》,就是采用“叙写相关人物的形象,间接表现主体人物特点”这一侧面描写手法完成的。小说通篇未见孩子的父母出现,但通过写两个孩子玩“爸爸和妈妈的游戏”的形象,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两个孩子模仿父母形象的情节,不但还原了“我”的朋友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一家的现实生活,而且还“预演”了两个孩子因受父母的恶劣影响而导致的“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精彩示例一
这天晚上的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低低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小仲马《茶花女》
这是对茶花女美貌的一段侧面描写。文段中,没有直接描写茶花女的容貌、服饰、风度,更没有直接描写她如何美,而是以茶花女在剧场出现时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衬托茶花女的惊人美貌。
2、通过叙写相关人物对主体人物的议论评价,来间接表现主体人物的特点。
精彩示例二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辨,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鲁迅《孔乙己》
——文段通过酒客的谈论,从侧面表现孔乙己因偷丁举人家的书而被打的悲惨遭遇,为下文孔乙己爬来喝酒的悲惨命运作了铺垫。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被打的惨剧,但通过酒客的话,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这种想象可能远远超出了直接正面对被打场面的描写。
3、运用相关人物与主体人物进行对比,反衬主体人物的特点。
精彩示例三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2年高考作文指导例谈:具体充实有诀窍 点状写作见匠心
下一篇文章: 2012年高考作文指导例谈:素材片段很实用 连缀成篇出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