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高中作文指导训练:教材乾坤大 古典日月长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24 7:08:4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小引 写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少不了引用材料。引用材料恰当,文章就会写得好;引用材料片面,文章就会写偏;引用材料错了,文章就会写错。因此如何引用材料写议论文,不管是完全引用、摘要引用,还是概括引用、反复引用,抑或分散引用、转述引用,都是很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 纵观近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材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尤其是教材中的古典文学部分更为我们从语言、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写作的范例。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古典文学,细致揣摩其语言、技巧、思想和感情,无疑会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教材中的古典文学内容在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方法点拨 一、引用诗文展示阅读广度 广博的积累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丰富积淀在文章中展示的是创作者的阅读广度,恰当地引用诗文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还可以发挥古典文学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如,2004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开朗阔达的胸襟,他哪能吟诵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昭示着遭遇挫折,但正因为有“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精神,才吟唱出千古绝唱。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该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再如,2003陕西优秀作文《情与理》大量选取古典素材;屈原因率性而铸就英明,李白因真情而铸就不朽,这是真情的表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范仲淹驾驭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是理智的用情。这些古事的引用,显示了作者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也充实了论点,深化了主题。 二、化用名言展现写作才情 化用是将名言融入或融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这样既是对名言的一种委婉引用,更是作者才情的一种展现。 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的品性。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2003年瘦?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 本文一出手就让人看到厚重的文学积累,一落笔则文采飞扬,不仅准确表达了思想,而且使人感到语言的多姿,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再如,2004年海南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徐徐飞扬,斟了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将原作者自然融入文中,成为作者表达思想的一部分内容,读来十分自然,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而有富有情致。 三、故事改写营造古典情韵 改写类似于故事新编,它把现代故事或思想意识借助于古代人物来表达,以富于古典情韵的情节或语言传递现代思想,古为今用。如,2004年山东一考生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文中为表达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听取别人意见这一观点时,以古人讨论会的形式行文。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项羽、孔子等人分别以《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等大家熟知的文章中的语言阐述观点,整篇文章人物语言摇曳生姿,古典气息十分浓重。再如,2004年陕西考生《昭君行》一文通过昭君离开宫廷而奔赴塞外途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忧伤能变成快乐,苦难也能变成幸福——全看你怎么想”的主题,文中浓墨重彩的宫廷生活描写和个人际遇的叙说,无一不沉浸在秦砖汉瓦的古典氛围中。 改写类还可把现代人物置于古代氛围,以古文形式写今事。如,2002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一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进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 本文借古诗《孔雀东南飞》的形式来表现当代青年立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理想。全文句式整齐,韵律和谐,人物生动,既有浓郁的古典情韵,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不失为一篇古文改写的佳作。 四、古今对话凸显创作机智 在高考作文中,有些文章以古今对话的形式打破时空界限,思接千载,情联古今,体现了鲜明的构思机智和独特创意。 2004年甘肃一考生载《致和珅的一封信》一文中,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和珅“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真亦幻、亦庄亦谐地剖析了和珅“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的肮脏灵魂,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给人以启迪。 以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与古人进行的独白,也可视为古今对话的一种样式。如,2004年江苏满分作文《水边的女人》,文章通篇以对“汝”——林黛玉的倾诉行文,全文感情浓烈,读来似姐妹的亲切交流,又象好友的深情诉说。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 这段话让我们感到的是不断涌动的强烈的个人情感:对黛玉赞美、惋惜、慨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缘于亲切的对话形式。 五、形式创新彰显求异思维 形式服务于内容,而恰当的形式又能促进内容的表现。从什么角度来写,往往就决定了构思的成败。会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首先考虑的就是写作的角度问题和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作品将古典材料融于新颖的形式中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2003年重庆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一文就运用了独幕剧的形式来表现。紧凑的情节、 集中的冲突、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使该剧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古典材料和新颖形式的结合赋予了文章内容和视觉以强烈的感染力,在大量的“似曾相识”的规范文面前,这样的表现形式自然会令读者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再如,2003年甘肃考生的《吊屈原赋》、四川考生的《愚公传》、广东考生的《把握感情,认识事物》等文分别以赋、人物传记、电影分镜头等形式体现出了新颖的思维和创意。 纵览高考优秀作文,我们深感其中的古典语言、材料、背景等都服务于作文话题,服务于写作主题,都是现代人表达思想的一个媒介。取于古典而不囿于古典,乃是其共同的特点。所以,只要把根深扎于古典文学的沃土中去汲取不尽的营养,写作的百花园就是一个永远的春天。 【附课堂实录一篇】 人文味浓取室名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片断及自评 徐思明 [摘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给自己居室取名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名清则室雅。建芝兰之室,激向上之情,既学活了古典文化,又增加了人文涵养,还美化了居住环境。这样进行素质教育,真是一箭三雕。 [关键词]斋堂馆阁文化;人文素养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归有光因其祖上曾住“项脊泾”,所以给自己的小书房取名为“项脊轩”,并写了《项脊轩志》。其实,文人学者给自己的居室命名乃是传统文化大观园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甲: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 生乙:陆游居“老学庵”,黄遵宪建“人境庐”,梁启超住“饮冰室”…… 师:好!不过,我们能不能再说说现代人的? 生丙:鲁迅先生在北京的书斋名为“绿林书屋”,在上海的则命名为“且介亭”了。 生甲:《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的书斋叫“无止境斋”,大概是取“学无止境”之意吧。 生丁:北大教授王力戏称自己的书斋为“龙虫并雕斋”,表明这位语言大师在写“雕龙”巨著的同时也不鄙薄写“雕虫”美文。 师:同学们知识面广,回答很好!记得余秋雨曾说过:“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文人雅士为之题名,或讽或喻,或诫或勉,深意存焉。其实依我看,给自己居室题名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我们青年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家中的住房或学校的宿舍取个有文化品位的名字呢?名清则室雅,这不就比“101房”、“234室”这些冷冰冰的序数词有人情味多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于是分组讨论、交流) 师:现在各小组推个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A:我们给311室取名叫“忧乐轩”,为的是学习、发扬“先忧后乐”的传统美德! (全班鼓掌) 生B:我们讨论结果是把202室命名为“慎取阁”。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强调学者要“深思而慎取”,我们做学问、搞创新就得深思慎取…… 生C:我在家的卧室只有10个平方,我给它取名为“远志房”。 师(插话):可有出典? 生C:有。《史记•陈涉世家》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欣逢盛世,我们石油子弟就应树立起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师(笑):志当存高远,相信你将来会成功的。 生D:老师,我想为“远志房”配一副对联,好吗?。 师:好呀,有联语相配,人文气息就更浓了。 生D(动情地):齐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翱翔。 师(带头鼓掌):有志者事竟成!给命名的居室配副对联,古亦有之。当然也有为之赋诗填词的,亦有像归有光那样撰文以记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在这精庐雅舍里高蹈书乡,提高人文涵养,乃乐事一桩。同学们课后可以拟联语作文章,言志自勉、寄情明愿…… 生甲:请老师也说说给自己居室取的名。 师(大笑):好呀,你将了老师一军。不过,语文老师这个职业是既要“目耕”读书、又要“舌耕”讲课、还要“笔耕”写作的,所以我的居室曾取过“三耕园”之名;现已年近花甲的我,却更觉青春焕发,便以“忘年书屋”名之,今草拟一联与大家共勉:童师我,断句识文求新知;我师童,学乖得巧忘旧龄。 ………… 教后自评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条非常有意思的细脉,那就是斋堂馆阁文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的青年学生与之联系的血脉出现了阻隔。他们居室的墙头常见的不是爱情系列的图片,就是影视明星的靓照,哪有什么斋名、联语?人文味淡矣。 “人文日新,从青年起”,语文教学就担负着人文精神建构的重任。本堂课通过给居室取名,师生互动,使学生去经历思索、发现、创新、交流、品味的感悟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讨论交流激活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学生个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从而收到“在自主中学语文”、“在探究中学语文”的效果。
上一篇文章: 2011年高中作文指导训练:高三话题作文导练一例
下一篇文章: 2011年高中作文指导训练: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