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诗文添文采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即“文采”。优美的语言毫无疑问是作文的一道风景。然而,在我们同学作文时,语言表达往往存在着词汇贫乏、句不达意、平淡无味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平时语言材料的积累不无关系。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如果平时多诵读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丰富精彩,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忧愤这些久经岁月磨练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诗文名句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如果在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可使文章文辞优美,摇曳多姿:或一枝独秀,或先声夺人,或余音绕梁,或意蕴丰厚,或光彩动人。
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读者了解文章的窗口。“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犹如美女姣容,让人顿生怜爱之感;犹如一壶好茶,香醇可口。如以凝练隽永的诗文名句为题,可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似一枝独秀为文章增添绚丽色彩,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如一位考生在以“离别母校”为话题的作文中,以“恨别鸟惊心”为题,形象突出了依依惜别之情;再如比喻人物晚年无私奉献精神之类的话题作文可拟题《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新生事物发展的话题作文可拟题《小荷才露尖尖角》;又如以“假日”为话题的作文可拟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对故乡的歌颂可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写祖国新貌可以《江山如此多娇》为题。有时文章的小标题也可引用诗句。如一考生在以《天净沙·秋思》为题的文中,分别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小标题来表现“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的内容,用这些诗句表达出对绿色环境的向往与召唤,极具丰富的表现力,也引起了读者的反思和共鸣。
开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说,好的开头要像爆竹骤响,惊人魂魄,能紧紧地抓住读者,使之欲罢不能。的确,好的开头,如朝花含露,让人一见钟情,又如清风扑面,让人意荡神驰。在开头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可引出话题,或开篇立意,能产生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起笔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作者通过引用诗文,列举出文天祥、谭嗣同、朱自清等人的无畏选择,在引出话题的同时也为下文写自己的选择作了铺垫。再如以“尊严”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开头这样写道:尊严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忠贞;尊严就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尊严就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岸不屈;尊严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尊严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无惧作者引用了一系列的诗句,形象而凝练地阐述了“尊严”的内涵,开篇立意,而且形成了句式的排比铺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指的是文章结尾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思,给人以遐想。古诗文名句具有含蓄典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如恰当地引用作结,可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产生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最后的“媚眼”。
以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材料作文为例,一考生以“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为题,文末写道: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诗句的引用,从四个角度讲述了“经历风雨”的意义,即能拥有“超然、自信、傲骨、洒脱”,丰富人生哲理地道出如余音绕梁,韵味无穷。再如《幸福是什么》一文,作者在叙述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之后,由感而发:我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原来“幸福”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就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引用这些诗文不仅全方位地诠释了幸福的含义,有力地收束了全文,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立意: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漪老师曾说过:“文章的光彩在于思想闪光。”的确,意高则文胜,作文立意要求新、求美,坦露冰清玉洁的心灵,表现光辉灿烂的思想。古诗文名句,以其丰富的文化沉淀,高度的语言技巧及深刻的哲理性而经久不衰,言垂千古。我们不妨翻开语文课本来探寻它们的踪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流露的是思乡的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美好的祝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传达的是一份牵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上的是一份慰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露了敢于攀登的雄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透出的是施展抱负的自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了洁身自好的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考场作文制胜11招
下一篇文章: “豹尾”有力添亮点——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