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写好细节,让作文飞扬起神采
(作者:徐地仁 更新时间:2009/10/5 20:53:4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写好细节,让作文飞扬起神采 作者:徐地仁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对于作文来说,细节就是指作者笔下那些极具表现力的细小的用笔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动作,比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之“排”;可以是一句言辞,比如祥林嫂讲阿毛的那句固定的开场白“我真傻,真的”;可以是一个神情,比如祥林嫂的只是“顺着眼”;也可以是一个事物,比如祥林嫂手上拄着的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照亮读者的眼睛,使作品闪烁起奕奕的神采。所以当代著名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细节如此重要,焉能等闲视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写好细节呢?或许高考优秀作文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其间的奥妙。

 

  一、抓住行为动作,用好关键动词

 

  动词记取着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具有极强的动态感和镜头效果,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动词用得成功,不仅可以定格一个特殊的瞬间,而且可以烛见人物在一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以至显露人物的个性特征。比如2007年福建一考生的《季节》讲述农民工在大城市的遭遇,其中有一笔描写了自己与父亲搭乘公交车的经历,“不一会,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用手紧紧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人们时不时地回头“看”,时髦小姐对钱包紧紧地“捂”,人群像害怕瘟疫似的“避”,“看”“捂”“避”三个很平常的动词,被作者恰当地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焕发出了光彩,犀利地刺穿了人们在具体情境下的思想情感,切开了世俗人心中以外貌穿着看取人的深厚成见。无须臃肿地议论,不必矫饰地感慨,只一串洗炼的细节,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矣。再比如2007年江苏一考生的《怀想天空》:“一转眼,我即将步入大学的校门。站在母亲身旁,我已高她一大截,双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我感到了来自整个家庭的希望与责任。”在这个动情的细节中,一个“搭”字,不仅写出了母子间的亲切之情,更透视了小作者在具体情景下的内心波动,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身体思想都在长大着的、具有自觉的责任意识的、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形象。用好一个动词,可以活现一个细节,所谓一字传神,魅力着实惹人,值得追寻。

 

  二、提炼话语言辞,煅造包孕之句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捕捉人物一定的思想、情感、性格等。但语言又是最难把握的,如何运用简明贴切的语言表现好具体情境下的人物,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的细节语言,不仅是最简明爽落的语言,而且是人物在一定情境下能说的、该说的最合适的语言。也就是说细节语言必须与人物相应的身份个性思想情感等特点吻合。比如2007年湖南一考生《诗意地生活》中这样写普通农民身份的爷爷奶奶间的感情:“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奶奶的一句“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看似很平常,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蕴意。这句话是奶奶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最朴实的语言,它不光符合奶奶的身份,而且把一个深爱着爷爷的温婉善良的奶奶形象和盘托出。这是从生活中高度提炼的最好的语言,是可以与阿Q那句向吴妈求爱的“我要和你困觉”相媲美的语言。三、留意神情外貌,捕捉传神之点

 

  描写人物的神情外貌,不一定要像工笔画似的面面俱到,善写者常常能够机敏地捕捉人物的一颦一笑,而将其鲜明独特的一面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画里画龙,有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或于云中露一鳞一爪的技法,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工笔描写的手法,用笔的多少并不是文笔分量的集中体现,关键是要看其间有没有传神的笔墨,如果有,虽简而恰到好处,如果没有,虽多而形同裹脚布。成语“画龙点睛”中那点睛的一笔,就是整个画龙用笔中最得力传神的一个细节,没有这一笔就不会有龙的飞升而去。不少高考佳作在这方面也是深得三昧的。比如2007年江苏一考生的《怀想天空》这样描写自己夸奖妈妈:“‘妈,您今天穿这裙子可真是年轻十岁啊!’我依偎到妈妈身边,卖力地讨好着。妈妈表面上不为所动,但眼里的欣喜还是出卖了她小小的虚荣心。”一笔眼里的“欣喜”,生动地传达了一个爱美、喜欢人夸美而又不愿在女儿面前流露出心迹的年轻妈妈的丰富心理。再比如,2007年全国卷Ⅱ考生《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中这样写泰戈尔:“‘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着……”“头缠白布,身着素衣”仅八个字,泰戈尔的形象顿时活脱而出,栩栩如生。作者着墨虽不多,但却扣住了印度人穿着中最典型的特征,于是百年前的历史人物照样可以穿越芬芳的记忆,含笑走动于文字之间。这就是传神!又如2007年山东一考生《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中给坐在门前编稻草绳的母亲着上一“蓝布褂”,其他什么穿着都没写,而一朴实勤劳的农村母亲形象,立即跃然纸上。这样的细节,实在比十句百句无神的外貌介绍来得有价值。

 

  四、设置前后关联,强化标志笔墨

 

  有时为了强化某个标志性的细节,可以利用篇章的前后关合来加以突出。或设下伏笔以照应后文,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沽酒路上入山神庙拜祝许愿这一细节,就为下文风雪压垮草料场宿处,林冲来山神庙借宿的一连串情节埋下了伏笔;或穿插反复以加深印象,如茹志娟的《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到新媳妇家借被时肩头被门钩撕挂下一片布,后文又两次对这片挂下的布进行了突出描写;或前后比照以显示变化,如《祝福》中有关祥林嫂的三次眼睛描写,就是通过细节上的变化来反映祥林嫂命运遭际的变化的。此类安排细节的章法技巧,在高考作文中也有精彩的发挥。上文所提山东考生的《母亲手中的稻草绳》里,关于“母亲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细节,前后就七次穿插于行文之中,拧成作者抒情的线索,浸透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又比如,2007年北京一考生的《沉默的父爱》中,“6岁”“16岁”“昨天”三个片断里,都描写了父亲“冷漠与不屑”的眼神和“一步、两步、三步……”离去的脚步,并于其中三次提到“我”凝结着不同感受的泪水,从而把一个站在儿子不同的成长时期用沉默的父爱推动儿子健康成长的父亲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这些细节是鲜明突出的,是凝聚着深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是具有着非同寻常的阅读冲击力的。

 

  高考作文讲究亮点,而细节正是亮点的集中体现,如能于平实的叙述文字或清朗的散文抒写或简要的议论笔触间点缀上一两个闪光的细节,那你的文章自会神采焕发,光艳动人。

 

  [作者通联:江苏兴化中学]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