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是沉默的。东三省沦陷我们沉默,八国联军进驻北京我们沉默,火烧圆明园我们沉默——于是,我们成了阶下囚,我们成了亡国奴,任侵略者的铁骑随意的践踏。直到芦沟桥事变,我们不再沉默,我们高喊着“打倒日本侵略者”“还我河山”的口号勇敢向前,我们的怒吼充斥了整个中华大地。我们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翻身了。
沉默让我们灭亡,爆发让我们成功。沉默不是金,它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不要沉默,它会让成功远离我们!
病例分析:这篇文章仍然从喜静的鸡的角度写,提出的中心论点“沉默不是金”非常正确,但是我们读着却感觉不对劲,它说的“沉默”和材料里的“沉默”不是一回事,材料里的“沉默”是不张扬,而到文章里,就变成了弱势下的忍气吞声。也就是说,它暗中把“沉默”的含义转移了。这是因为它忽视了命题中的另一个重要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看得出来,这个同学是在按写话题作文的写法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可以只顾话题,不顾材料;而材料作文却必须“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二者的区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写出来的材料作文就会严重偏离题意。
病因之二选材:脱离材料,转移立意
修改:想起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过了三年沉默的日子,每一寸光阴都该是灰色的吧。他有才华吗?根据他后来在楚国朝堂上的表现——按剑历阶,威风八面,片言而定合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勇气、胆量、风度、智慧均是超凡脱俗的。而这,他不是站到楚国的土地上才有的,而是在做下等门客时就早已具有。但他沉默着,沉默了三年。人生中能有几个三年可供蹉跎呢?三年沉默的“益处”是:同事瞧不起他,平原君也瞧不起他。还记得他主动请缨“备数而行”时,平原君白着眼说“先生不行,先生留”吗?亏得他“脸皮厚”,费了一番口舌;也幸亏平原君找不着人;还幸亏平原君性情优柔:他才得以出使,从而让生活里照进了金色的阳光。沉默误人,沉默从来不是金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时代已经成为真正的历史了,现在的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你沉默,就只能是被无情的世俗社会的尘土所淹没,就只能是“在沉默中灭亡”!
[病例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自由诗之写作技巧
下一篇文章: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