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在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履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肩而过,互道一声问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选自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息且行》
阅读这几段文字,我们感着作者的底气很足。这底气来自于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丰富的知识背景,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在该文中,除了恰到好处的引用外,化用典故的技巧尤其让人咋舌,全文不露痕迹地化用了曹操的望梅止渴。马援马革裹尸,王子猷的秉烛夜游,魏晋名士的求仙问道以及古希腊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等等,涉及到的古诗文有唐宋的边塞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苏东坡的《赤壁赋》、古希腊神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庄子的《逍遥游》、魏晋山水诗等等。真是学海书林行走自如。足见其积累的丰富,功力的深厚。这种引经据典的充实,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壮观,极具视觉的冲击力,能够震撼阅卷者和每一个读者。在这里,我们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作文中如能引经据典,文章就会显得很有品位,以至让人惊叹于你的“底蕴”,折服于你的“底气”。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身处“地球村”,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我们必须襟怀开阔。善于接纳,同时。要重视阅读,关注生活,积累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唯有如此,才能为作文蓄足“底气”,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三、大气:心事浩茫连广字
如今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呈现出一种“小气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三小”:一是手小,选材范围小,琐琐碎碎,且不断“炒冷饭”;二是眼小,目光如豆,见识短浅,心胸狭窄,只计较个人得失;三是笔小,只会就事论事且道理肤浅,习惯于写些小情感、小境界、小趣味、小风波,表现出对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淡漠和逃避。一味咏叹“自我孤岛”或“二人世界”。这绝不是“稚气”或“童真”的体现。而是精神钙质的极度缺失。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获得高分的。而想要在未来考场上稳操胜券,高人一筹,就必须写出真正的大气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大气”文章呢?
首先,要有“大视野”。在平时不能只一味钻进书本里,也要关注身外事,如人类与自然。今天与未来,科学与人文……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被“话题”难倒,才能左右逢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而要做到有“大视野”,你必须去关心大事件,如巴以冲突、六方会谈。伦敦爆炸、“海棠”台风、连宋访问大陆、构建和谐社会等等等等。要养成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持之以恒。文章逐渐就会“大气”起来。你必须去阅读大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外国的一些经典名著如《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唐·吉诃德》等等。另外,我们还要关注时下流行的大散文,如余秋雨散文等。平时要选择一流的作品认真研读,写作时将之灵活调动起来,即是一篇“大气”文章。你也必须去研究大人物。平时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名人的文章或传记,使心中装有一尊尊高大的形象,有了效法的榜样,写作时“大气”会自然流露。其次,要有“大胸襟”。胸有大气魄,才能写出恢宏大气的文章。范仲淹正是因为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才写出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王安石亦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即所谓立足点高,就能望得远、看得透。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先看话题是否与社会、与人类命运有关;构思时要体现自己志高、趣高、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思想品位。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个人的身边琐事与一己之私的感受,要能够推己及人,把目光放远,将笔墨宕开,高屋建瓴,升华主旨。为了不使文章走向“小气化”。作文中我们要有写“五情”、献“五心”的意识——“五情”就是“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五心”就是“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捧给别人、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考场作文运思的发散与收敛
下一篇文章: 怎样分析和感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