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2/9 21:48:05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1998年高考突破一般材料作文的窠臼后,它在1999年高考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中端倪渐显,在2000年高考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中逐渐张扬,2001年高考卷(以“诚信” 为话题)趋于完善和成熟,2002、2003年仍一直沿用这一作文形式。因此对话题作文的研究将是近年来高考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从近年高考作文题目看,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引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导引材料或叙述一段故事,或揭示一种现象,或提供一件事实,或阐明一个事理……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的触媒,是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话题)的思考基础,是激发联想展现考生写作才华的由头;与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不同,它不是立意写作的基础,在行文中可用可不用。启发提示语较为简短,或解说,或补充,或引申,或提问(1999年“它将引发想些什么呢”,2000年“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2001年“它引发想些什么呢”),它帮助考生跳出材料,激活思维。话题是由导引材料引出或提炼出来并被限定下来的作文的中心,话题有时包容在导引材料之内,是导引材料整体或部分意义,有时是导引材料拓展了的意义,话题是考生立意写作的基础。注意事项中“可以……也可以……”“自选自定自拟”是进一步启发所享受的“权力”,而“必须”“不少于”则是强调应尽的“ 义务”。
    话题作文较之以前的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一般材料作文)有如下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的内容指向,不限 立意,不限取材,不限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
    2、创新的导向性。话题作文是语文考试命题认识的更新和理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的思维,激励并培育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思维的发散性。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都是封闭性的,而话题作文则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发散,话题是触发点,是引爆点,引发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侧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
    4、文体的多样性。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往往只限一种文体,不准这不准那。话题作文的文体则丰富多彩。从阅卷来看,多达十几种,除要求中学生掌握的 记叙文 、议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者比比皆是;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的大有人在。在诗歌中有写自由诗的 ,甚至还有写格律诗的。
    5、行文的自主性。材料作文(命意作文)讲究起承转合、引议联结,话题作文则不拘一格。立意自定,考生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标题自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二、考生典型失误分析 
    话题作文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备受师生的喜爱,话题作文与方兴未艾的新概念作文相呼应 ,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春风,给作文教学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但大多数考生不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没有领会话题作文的要求,没能把握话题作文的写法,有的写起作文信马由缰,任意为文;有的则面对“开放”和 “多样”无所适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和问题。
    1、忽略了审题或审题不准。近年高考命题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降低了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马平川,可以任意驰骋。1998年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5%以上的考生完全不看题目要求,不谈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而写成了证坚韧要战胜脆弱的思想评;1999年提供的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许多考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有的考生用几乎整篇的篇幅述移植的可能性,有的大写移植的过程,有的把“记忆移植”理解成品质精神能力,把大脑的移植理解成“回忆”“克隆”“时间倒流 ”;2001年的“诚信”话题,有的考生无视话题的存在,有的把话题片面理解为“忠诚”“信任”,有的误解为“愚忠”“信奉”等。审题不准自然切题不紧,其他方面再好,基础等级也达不到一类卷,影响自己的作文分数,其他方面也不好,就被打入四五层“地狱”。
    2、拟题不当。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作文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动”阅卷人,考生可以也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但考生的拟题能力差,1999年有近半数的考生以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为文章标题;2001年有近20%的考生以话题作为标题,以话题作为文章标题不是不可,但这反映出大多数考生不善选择独特的角度去审视和表现“话题”。
    3、联想想象的翅膀展不开。从近年的阅卷看,只有少数考生想象丰富出人意料,而大多数考生的想象能力不尽如人意。有的考生联想狭窄,多数考生所联想的都是“老区”里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几位科学家、英雄模范;有的考生想象过于拘泥现实,如1999 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学生便不用记公式背公式了(多么小家子气);有的考生只会简单化 地类比和程式化地推测,缺乏创造性。
    4、作文立意的能力欠缺。“文以意为主”是作文必须遵守的原则,因为判定一篇文章的优劣首先要看“意”的高下。有的考生忽略了审题,忽略了对话题的推敲,理解片面甚至有误,其立意则难“符合”“切合”题意,更难“深刻透彻”了;有的考生认识能力不足,思想缺乏深度,违背生活的逻辑瞎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也缺乏思想的光照;有的考生思维直来直去,不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审视话题,选材钻入禁区盲区和老区;有的考生缺乏真正的“思想”,引用套用移用别人的观点;在证过程中,只会罗列事例,不善议;有的考生议起来散漫无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都反映出考生在话题作文上立意能力和证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5、内容空洞无物或低幼化。“腹有诗书文自华”。有的考生“思想贫血 ”“文化贫血”,素材贫乏,写起文章没有切实的内容。写 记叙文 不会描写,像个瘪三;写议文是车轱辘话颠来倒去。有的考生所写内容低幼化,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则是题目的多种解法,写“诚信”则是约会等人、借书还书之类,不见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此外,文体的开放也带来了“抄袭”现象的出现。
     三、话题作文的训练策略
    1、转变写作观念,加强思想砥砺和素材储备 话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带有更多的创造性,关键是对话题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映力、流畅的表达力。这就需要“深挖洞”“广积粮”。“深挖洞”即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砥砺自己的思维品质。思想的获得需要用生命去体验,需要用阅读去滋养。“广积粮”即广泛地储备写作素材,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考察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除了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表达,就是有丰富的材料,阅卷的感觉真像品海味大餐、满汉全席。为此,在书山题海中蹒跚的高三学生要多搞活动。如时事短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搞“无理辩三分(钟)”的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开办读书(文)长廊,让学生饱读诗书。高三复习要多给学生提供些思考的话题,如交友、奉献、宽容、机遇、磨难、风度、青春、自由、财富、竞争等,或师生共同搜寻话题,引导学生去捕捉触摸扫瞄探究,以提高认识,积累感受。
    2、加强话题作文的针对性训练和指导
    ①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时代,开启作文的源头活水。 现在仍有一些学生进入高三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辅书”。其实,国事家事窗外事已经事事入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环保、资源、网络……都应纳入自己的视野,应该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纵横捭阖,才能左右逢源,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才能在众多的考生中一花独秀,出类拔萃。况且,近年的高考鼓励创新,创新从何而来?创新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来,从对生活的认真思考来。对此,章熊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创新来源于观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识”。在书山题海中蹒跚的高三学生,仍需多一分激情,关注时代,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
    ②加强拟题方法的指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为此在阅读复习中宜集中展示1—6册课文标题,让学生从直观的展示中吸纳营养;作文训练中集中罗列作文选尤其是高考佳作的好标题,让学生自己领悟模仿;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各种文体的拟题方法,如:公式式、联想式、点式、题式、辩式、关系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拟人式、仿用式、回环式、呼告式、故事式、应用文式、对联式等。
    ③强化多角度立意 。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 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作文立意的四字诀为:准,切题不跑题;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为此,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④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的这句名言,对于作文更为适用。想象力丰富的考生面对话题“一而能多”,写起文章放得开,内容充实富于文采;想象力贫乏的考生,面对话题“一”就是一,写起文章文思枯竭、平淡无奇。因此高三备考要加强学生联想想象力的开掘。例如围绕话题“路”想到“一条充满舐犊之情的夜归路”“爱心滋润我的求学路”“充满温馨的家乡小路”“羞愧与希望交织的复读之路”“榜上无名的脚下之路”,由“迷路”阐发“人生需要指引”的道理,由“人生岔路”想到“人生岔路关键的仅有几步”,由“路的变化”展示“时代的发展”,由“再就业之路”表达“放下架子调整心态,再就业并不难”的道理,由“掌声响起来的成功”发表“汗水铺就”的感慨,由“平路泥泞路坎坷路”阐发“平路脚印浅,泥泞路脚印深”的人生感悟,由“一段上坡路”寄寓“走出人生的困境”,由“跌过脚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想到高速公路作高速的畅想……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事物作相同、相近、相关、类比、对比、因果等联想;围绕话题作思前想后的追想,作虚拟性的设想,作前因后果的推 想,如由鲜花推想到种子推想到果实,作一厢情愿的幻想等。
3、练平常也要练非常,引导学生向发展等级奋然一跃。俗话说“练平常不非常”。高三写作备考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向着“发展等级”作奋然一跃。首先要依照2002年《考试说明》逐点进行点拨例析,让学生仿有样子学有目标;采取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专项训练围绕一“点”(发展等级的得分点)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攻其一“点”兼及其余;作文训练宜“梅开二度”的教师浏览式评改,不必面面俱到,着眼于一点提出向“发展等级”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作文在一点上尽情发挥、闪烁发亮。
    ①要努力做到思想内容深刻透彻 凡事往高处站一站,往深里想一想,带些哲理性和思辩性,行文力避第一思路。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疑,让学生的思维“发岔”,将事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其内在),由浅及深(从细微处发现深刻思想),由近及远(由眼前到久远),由点及面(从一点发散开),由实到虚(由现象到本质),由大到小(由一时到一世,由微观到宏观),由此及彼(由此物认识彼物)。将话题向纵深开掘,探索说理的内核。素材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用延宕思维多中选优,优中择深。古人戴师初曾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种避开第一思路的做法可资借鉴。
    ②要追求生动形象有文采 生动形象有文采来自文化底蕴,来自知识,来自视野,来自善于联想,来自巧于借鉴,来自精选的材料,来自深刻的思考,来自句式的选择,来自修辞的运用。为此要引导学生多品味精短诗文,把学生置于新奇活泼美妙创新的语言环境之中,在精彩文、精彩段、精彩句的熏染及对其模仿借鉴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夫。如从《散文诗》《杂文报》《散文选刊》《青年博览》等中选精美篇章。对精彩诗文含其英咀其华,久而久之,口有余香,可治“假大空”,亦可增加文情辞采。引导学生将仿例造句练着用、用着练,引入文章写作。1999年一位考生在作文开头写道:“我羡慕李清照的婉约清丽,辛弃疾的豪放雄奇;我崇尚曹雪芹的博大精深,鲁迅的沉郁典雅;我喜欢赵树理的朴素自然,张一弓的淋漓尽致。”起笔几句很精彩很抓人,其实他就是仿用了现成的句子。我们曾听过一节关于“人生关怀”的话题作文课,老师要求学生用练过的仿句写开头,不少作文文采斐然。如:“关怀是飘扬在空中的小夜曲,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关怀是照射在冬日里的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生活的温馨。”“失去关怀的人生就像失去控制的船只,摇摇晃晃没有依托;失去关怀的人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不知归宿;失去关怀的人生就像漫漫长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同踏一方土,共顶一片天,我们能够感受到关怀的暖意在心底流淌,关怀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是一种友谊的闪烁;关怀又是春风流动的一丝花讯,炎炎夏日的一片绿荫。”
    ③要有“新”的意识 构思往“独”里想一想,力图吃“独食”,想象奇特又合情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要自圆其说;材料要保持一定的“鲜”度,见解也才能别具慧眼,才能给阅卷人以新知,才能让在文山题海中遨游的阅卷人兴奋起来;体式要注意嫁接、衍生、翻转、脱胎,显示“新”意。创新离不开借鉴,古人强调“善偷”,那是立意的学习,体式的借鉴,语句的移用和模仿,是化而用之,“偷”后要“移赃”——有犯有避,推陈出新,显现自己的个性与真情;而不是生吞活剥,更不是照抄照搬,“全盘西化”则全盘皆输——据悉各省对抄袭之作均重拳出击——判不及格甚至10分以下。不少投机取巧者,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近年高考作文从命题看可以说开放大了,限制少了,命题越来越好;从学生写作看可以 说程式少了,才情多了,佳作越来越多;从社会评价来说,题目好了,佳作多了,评价越来越高。在经历了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索之后,以后的高考将会命制出放收适度又有利于考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当代中学生理性和灵性的光芒的理想考题。
四、高考话题作文立意方法示例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立意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所供材料写议文,这
是目前教学与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进行立意,是写好供料作文的重要
环节。供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主要有:
    (一)词句推用法  一则材料,总有一些揭示材料内涵本质的重点词句。如果阅读所供材料时,不分主次,不辨轻重,立意就会失之准确。因此,平时应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例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文。
    高尔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的非常好的回忆——那的生活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这种感觉会使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解析]这是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信中的关键句是“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写作时抓住这一关键句就可以提炼观点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拟题时可用“奉献与索取”“‘给’比“拿’愉快“等。
    (二)因果推溯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阅读具有因果关系的材料,应立足于材料所述以“果”一去溯求、推导事物的“因”,然后择其一因以立,这样能保证写作不致于南辕北辙、高题万里。
    例2: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文。
    一条淡水用尽的船行驶到亚马逊河的入海处,为干渴所苦的船员打旗语要求附近的船救济他们一点淡水。邻船把旗语打过来:淡水就在们的脚下。起初不信,以为邻船见死不救,故意作弄。等不得已,汲取海水一试。才发现这个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完全可供饮用。
    [解析]这则材料所述事情的“果”是亚马逊河入海处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可供饮用。据此“果”议“因”,是因为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认为海水总是成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尝试才知此处海域的海水的确可供饮用。根据因果的推溯,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这样的观点:“不要为老经验所束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
    (三)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若仅在字面上或画面上斟酌,不一定能抓得准中心。这时,必须透过材料的表象,才能挖掘其内涵,进而对寓意掌表看法,确立点。
    例3:阅读下面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文。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解析]寓言一般是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物体以生命.并抓住它们的某些特点来比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从中离奇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于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寓意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点。
    (四)优选劣汰法  有些材料思想内涵丰富,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由此得出若干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比较,想一想从哪个角度概括出来的道理最能体现整个材料的精神,富有现实意义。能避免人云亦云、老调重弹,而且也是自己体会、感受最深的。这样的立意才最有时代感,而又深刻新颖。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目拟题目,写一篇议文。
    20世纪80年代,法国一批年轻的数学家,组成布尔巴基学派,他们思想活跃,经常在一起展开争,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毫不相让;有时几个人同时大喊大叫,以致局外人以为是“疯子”集会。就是这批年轻人,写下了洋洋大观的三十几卷(数学原本),对当代数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解析]以这则材料作为据,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在真理面前决不让步;②思想活跃,才能创新;③争出智慧。通过比较,①没有抓住材料的“神”,离材料太远,②是可以的,③是最佳观点。
    (五)同异析求法  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观点。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屏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点。这样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例5: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文。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如果遇上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解析]这是199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作为组合性材料,写作时要作同异祈求。第一则材料赞赏别人的“助人为乐”,第二则材料表现自己的不“助人为乐”。两则材料在为人处事的关系上统一起来,文章可以立为“欣赏别人,也要看重自己”,因为“不是旁观者”。 
    (六)联想引申法  如果提供的是一则带有某种象征义或比喻义的材料,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先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的联想思考,进而引申出较多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正确而合理的点来,然后进行比较辨析,根据点的新颖与否,与所供材料的密切程度,有无针对性,自己驾驭点的能力,认识的深浅等因素进行筛选,最后确定自己的最佳点。
    例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文。
    常言道:“春雨滋润禾苗壮。”春天雨水充足,田野里禾苗长势盎然。但与此同时,杂草也竞相生长,与禾苗争夺水分和养料。
    [解析]把握材料中雨、苗、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领会材料内涵:没有雨,则草苗俱亡,有雨则草苗俱长,不能因为苗草俱长就抱怨春雨。据此联系实际,从自然现象谈及社会现象,以“雨一苗一草”类比“政策一成就一问题”,及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能对“问题”听之任之,这样,文章立就新颖、深刻。
    (七)句意阐释法 有时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或一组名言、警句,它们绝大多数可以直接作为点。或者提供的材料中某个句子蕴含深刻的哲理,也可以用作写作的题或点。对于这一类材料,写作时要把握其真正的内涵,通过精细剖析,然后再概括出一个能够准确揭示这种内涵的点来。
    例7:阅读下面材料,针对现实,写一篇思想评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春,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解析]材料的文眼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句。这句话蕴含的语意是十分明白的,转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不会干小事的是干不了大事的”,“大事是从小事做起的”。
    (八)反面立意法  为了使自己证的中心新鲜独特,卓然不群,有些供料作文的题可以另辟蹊径,反原材料的中心立意。“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一般写法就是透视这则材料的寓意,根据寓意定出文章的点:不顾自身的条件生硬地模仿别人要遭人耻笑。又如“滥竿充数”这一则寓言故事,实际上是让真才实学的重要性。但按反面立意法,前者未尝不可赞扬敢于效颦西施、虚心好学的东施,后者未尝不可提倡向知羞耻、懂荣辱、有自知之明的南郭先生学习。当然,反面立意法具体运用起来,应当谨慎行事,否则,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结果容易适得其反,也许会“越轨”。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的反面立意有没有现实基础。
五、话题作文训练题
    1、以下材料能引发的什么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2、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情怀,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竹竿或篱笆。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①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②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③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选择除诗歌以外的某一种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著名化学家本生,由于经常在实验室与酸、碱和高温打交道,他的双手长满了老茧,十分粗糙。他常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的双手,并引以为自豪。有一次,在解释他发明的本生酒精灯的结构和性能时,他把手伸进火焰里,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放手指的这个地方,大概有300度(华氏)。”
要求:从本生的手,想到了怎样的手?请展开联想,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贫与富,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一生中不得不面对思考的问题……
看了这段文字,产生了什么联想?请以“贫与富”为题,或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读了上面的文字,有什么联想?请以“感受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作文取材不加限制。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写现实,写未来都可以。
6、请看下面的材料:
有人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映灵敏的青蛙,用尽全力,跃出滚烫的油锅,安然逃生。接着那人在锅里放了冷水,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泅游。那人偷偷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加温,青蛙仍然悠闲地在微温的水中泅游。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痪,只能卧以待毙。终于葬身锅底。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7、材料一:鲜花张开小喇叭感谢细雨:“是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
材料二: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实,但它们的头却垂得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
要求:1、发挥合理想象,以“如果没有 ”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 。2、记叙的内容要与材料寓意一致。3、不少于800字。
8、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说“如果……”的时候,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以《生命不相信如果……》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以议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汉桓灵间,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头不顾,径然前行。名士郭泰见而奇之,随尾问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郭泰服其“有决断”,张扬于世,卒显其能。
《孟敏与瓦甑》的故事,可谓千古佳话,其原因何在?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选择某种议文结构方式,发表议,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800 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0、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