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热点初探(一)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1/21 20:00:47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热点初探(一)





高考方略,牵系千家万户, “改革与稳定”、“共性与个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关系的调适为其要旨;作文信息,去来四复三翻,“命题与押题”、“题材与体裁”、“‘满分卷’与‘零分卷’”等热点之研究大势所趋。余置身其中,意探究一二,而愚见拙识,实贻笑大方。画眉深浅,终亦不顾;乃奉诸同道,冀抛引,博争鸣也!

命题与押题
高考作文确实是万众瞩目的热点。无论师生家长,无论官民百姓,甚至与高考毫不相干的人群,都一律聚焦当年高考作文试题——奇怪的是,其他学科试题却少有人问津,同样是语文试卷,作文以外的试题也无人传抄——其热度绝对超过对“春晚”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每年6月7日上午语文高考刚结束,各大网站便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公示全国及各省市的作文试题,尽管他们获得的信息未必准确,但网民却并不介意。如2007年湖南卷作文试题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诗意地生活》,可是网站却一律误写成《诗意的生活》,状谓结构变成了偏正结构,一字之差,其意思已大相径庭;可这“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立即被以讹传讹,人们还有鼻子有眼地品头评足,说好说坏,仿佛试题本来就是《诗意的生活》。
另一方面,试题一经公开,各杂志社闻风而动,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宣布:“我刊有某题某题与今年某省某市高考试题不谋而合!” “我刊历年来与当年高考作文试题挂钩题展示”……学校方面也有类似的言辞,语文老师辛苦一年,命题数以百计,若有一道题与当年的试题相仿,会喜形于色,激动万分。
然而,检视高考轨迹,恢复高考30年来,作文命题形式经历了无数次变化: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命题权限始而各省市,继而全国高考命题组,现在又是各省市,内容涉及百科,题型五花八门,变而又变,难以捉摸。2001年—2004年,“话题作文”风靡全国,2005年达到鼎盛,除上海等少数省市坚守“命题作文”阵地外,试卷一律为“话题作文”。2006年,“命题作文”再度走红, 2007年,“命题作文”加上给材料而指定题目的试题(如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四川卷《一步与一生》等),总数已超过50%。于是人们又把目光紧紧盯住“命题作文”。可是,2008年高考试题一揭晓,研究者却大跌眼镜:命题作文及给材料而指定题目的试题仅5道,而“话题作文”卷土重来,占绝对优势。2009年会怎样,2010年呢?因此,无论杂志社或各大名校,企图准确无误地“押”中高考试题,无异于大海捞针。
高考作文命题有怎样的程序,最后如何拍板,我们不得而知,用不着也不可能像孙悟空那样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探个究竟。我们更相信下面两个事实:其一,每年全国各省市“满分卷”的考生,没有一个是因为考前写过一篇相同或相似文章而下笔千言得高分的。其二,基础不好,平时训练不到家,不苦练基本功,企图靠侥幸猜题,靠死背几篇据说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文”获胜的话,结果只能是相反。纵使老师在考前能侥幸“猜”中试题,也无济于事。据传,湘南某县某中学某老师在1980年高考前一天,曾给学生交代过有关“改写”的原则、要领及一些具体方法,并且恰恰是以《第二次考试》为例加以说明的;可惜他的学生基础太差,虽然当年高考作文试题正是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结果还是没有考出好成绩来。所以,猜题根本没有必要,“押”中题,学生也不一定会考出好成绩;要紧的是,指导学生坚持苦练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那么,学生们临阵时虽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云。
审视近五年来全国各地百余道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认真思考“命题与押题”的种种表象,似有所悟:
首先,命题权限下放到各省市,给“八仙飘海”创设了一个极好机遇和驰骋空间。这里所指的“八仙”,包括命题者、高三教师,也包括应试学子。1979—2003年,全国高考仅一套试卷,可谓“一言堂”。那时的师生们只能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已成套路的“三部曲”:先是专家们的一片肯定、赞扬、推崇之声不绝于耳;尔后便渐渐地可以听到一些“仁者”、“智者”和“陋者”们的批评、指责、建议;而在新一年高考试题面世后,专家们又不失时机地肯定赞扬推崇一番,师生们便悟出,前一年的命题已被他们很策略地部分否定或基本否定,于是,大家又跟着新的“指挥棒”起舞了。从2004年起,每年有十几套试题同步登台,全国专家、师生、百姓都加入到鉴别品评的行列,由于网络信息畅通,一夕之间,点评可达数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道作文试题,文化含量怎样,人文关怀如何,是否富蕴哲理,能否面向学生;避未避淡而无味的表述,有没有故弄玄虚的言辞,是不是言必“辩证”,动辄“诗情”……孰优孰劣,答案自明。质言之,各省市的“百花齐放”与万众参与的“百家争鸣”已形成了良性互动,使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不是陷入“二难”窘境,而是朝着“稳中有变”、“稳中求新”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二,高考作文有不成文的规定,从来不跟社会热点。出人意料的是,2008年全国各地考题与汶川地震直接相关的有3题(全国卷Ⅰ、北京卷小作、陕西卷),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谁都知道,紧跟社会热点一旦成风,必然弊大于利:一是很容易押题,“捉迷藏”(有人戏称语文教师高考复习是与命题老师“捉迷藏”)可以不蒙上眼睛;一是会导致作文试题的命制板滞化,有贴政治标签之嫌;一是限制了考生的思维维度的拓展和才情展示——写这类文章,考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全面检测,多数考生由于没有生活,只好写议论文,说说套话,他们不敢用其他文体表述,害怕冒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热点是作文命题的禁区,谁也不能进去。像今年这样,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上至中央首长,下至平民百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以之命题,何弊之有?“文章合为时而著”,“国事”、“天下事”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走进考场。苏大学士之《刑赏忠厚之至论》和《教战守策》,不就是他年青时代的应试之作吗?
那么,有没有一种命题,既可结合社会热点发表议论,也可叙事明理抒情;既能写成议论文体,也能使用散文等体裁表达呢?20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天津卷《人之常情》、四川卷《坚强》、上海卷《他们》、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等,虽然与汶川大地震无关,却可与汶川地震挂靠,也可与北京奥运挂靠,还可以写成任何一种内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相形之下,这种可“挂靠”的命题技法,显然比全国卷Ⅰ略高一筹,值得推崇。
第三,各省自主命题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为专家学者、广大师生交口称誉的好试题。如2004年辽宁卷《平凡与自豪》、2005年山东卷《双赢的智慧》、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湖南卷《谈意气》、江苏卷《人与路》、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四川卷《坚强》、上海卷《他们》等等。这些命题,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对于考生,审题难度不大,人人有话可写,有材料可引。只须略加思考,便不难发现,时空可穿越,想象任驰骋:举凡国际国内、过去未来、大事小事,均可入题;体裁方面,无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随笔、日记、书信……都可以选用,并能出奇制胜。②可检测考生知识储蓄,能激荡考生心灵共鸣,易启迪考生人生感悟,善分辨文章明理层级③极富人文因素和文化含量,试题命制者充分考虑到考生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但是,2004年以来,也有一些试题不怎么受欢迎。如2005年浙江卷
“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天津卷《愿景》,2007年湖南卷《意地生活》卷《酸甜苦辣高考》,2008年福建卷 “三个人或喜欢喝果汁,或喜欢喝苦咖啡,或喜欢喝白开水,以此立意为题作文”等等。这些命题,文化含量是有的,意趣也并不俗,平心而论,倒也差强人意。只可惜或过平过白,失之老套(如《酸甜苦辣说高考》);或过弯过绕,语义不明(如《愿景》);或过偏过玄,有似禅语(如一枝一叶一世界);或似雅非雅,不能考虑面向全体考生(如意地生活》)……
第四,我们还是要继续“猜”题。杂志社每年还是要推出“高考专号”、“写作纵横”、“作文新题设计”、“名师点评‘满分卷’”等重点栏目。学生在考前还是要勤写多写,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做,目的不是为投机取巧,而是为“冰冻三尺”。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份省级以上语文期刊上的“作文新题设计”及模拟试卷的写作试题,都可以当作高考作文试题来练笔——建议师生在复习备考阶段,重点选择使用一种期刊,并浏览其它几种期刊——这些经过编辑们精心挑选的试题,已顾及到高考作文的方方面面,虽然与高考作文试题万难雷同(偶合的几率近似于零),但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即使退若干步思考,练多了,熟能生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推而论之,语文老师只要不是“为猜题而猜题”,也大可加入到“猜题”的行列中来。这是一种“猜而不猜”,“不猜而猜”的境界,但须把握“度”,可在“题海”中遨游,以期获得自由,不可在“题海”中沉溺,以致伤了“性命”。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