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有成竹,下笔如神 |
|
(作者:张加龙 更新时间:2007/2/1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我要投稿
|
|
胸有成竹,下笔如神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写清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尤其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一个悬念,让事情的切入更引人。 好的记事文章都讲究引人入胜,文章一开始就悬念迭生,让人产生无数的疑问,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开头方式既可以是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截取一个精彩的事情片断,更可以是交待一个关键的重要物件。其目的都在于吸引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震撼读者的内心。如优秀习作《锁》一文是这样开头的: “锁,能锁住抽屉,但能锁住秘密吗?” 你看,一个问句劈空写来,读到这里,读者就会问,作者有什么秘密?锁能锁住秘密吗?作者身上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一连串的疑问正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欲望,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看个究竟。而后作者接着写爸爸给“我”一个挂了把小锁的抽屉及“我”对爸爸的猜疑等内容。通过一把“锁”,写出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文末一句“锁,不能锁住秘密,但能锁住心”,与开头呼应,同时又发人深省,引人思考。倘若作者不采用这样的开头,顺序写来,恐怕就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了。 …… 三、掀起一个高潮,让事情的重点更突出。 要把事情记叙清楚,就必须将事情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事情的重点更为突出。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 ……
懂 你 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 周冬梅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我站在雨中,雨水已淋湿了衣服。“你不是我的妈妈。我不回家!”我大声叫嚷着。母亲站在走廊里焦急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可我还是倔强地站在那儿。 这几天,天气像着了魔似的,雨说来就来。早上,上学时,我一再对母亲说:“妈妈,中午放学时要是下雨,记得给我送伞啊!”说得好好的,可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送来了伞,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教室里呢?我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妈妈你才来了啊!想到这里,我的眼泪来了。 雨还在下着,我还在雨中,只不过是头顶上多了一把遮雨的伞。我抬头,只见母亲的眼里略带血丝,嘴唇微微抖动几下,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来。雨默默地下着,泪默默地流着,雨中两个人默默地走回了家。 …… “吃过了,吃过了。还是邻居好啊,这鬼天气,要不是你帮我收拾化肥,我们家的损失可就大了。多谢你啊,肯定耽误给闺女送伞了吧!” “没关系,没关系!”母亲笑道。 啊,我呆住了,我的母亲啊!我的脑子里闹哄哄的,我恨自己的无知。我的母亲啊,面对着我的蛮横,你沉默着。你将多少挚爱、关心伴着希望交给我;你将多少痛楚、委屈和着泪水吞进肚里。你了解我的一切,而我又如何去读懂你? 母亲啊母亲,我将我的一生去聆听你的心声,去读懂你。想到这里,我的泪又来了……
[总批]“我”为什么站在雨中任雨水淋湿呢?“我”为什么不认自己的母亲呢?“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呢?母女二人究竟产生了怎样的误会呢?……你看,文章开篇伊始,小作者就给我们设置了众多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欲罢不能。接着文章层层剥笋,逐步解疑,最后借王大婶的口将原委全盘托出,事情水落石出。悬念就此作结,一个善良慈爱、热心助人的母亲形象也跃然纸上。全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上一篇文章: 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发现法”作文教学研究一得
下一篇文章: 让真情在文章中流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