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微妙而且非常困难。过早投入,因为高温,晶体会熔化;投入过迟,晶体就难以长大。在分毫不差的、精准的时刻,投入小小的天然宝石晶体,然后看它‘越长越大’宛如看到生命的成长过程”,由此可知考生可以抓住“时机”“机遇”“机会”进行思考立意。材料最后一句说“宛如看到生命的成长过程”,这就提示考生应由材料联系人生来谈“时机”是什么,如何把握时机,把握时机结果如何,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打开思路。考生可以谈机遇的转瞬而逝,抓住机遇需要当机立断,需要胆识;可以谈机遇的偶然性,要善于抓住机遇;可以谈机遇的价值,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材料在文体上没有限定,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把握机遇,创造价值
抓住时机,需要胆识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能使我们在追梦路上少一份迷茫,多一份执着。
梦想总是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有人吐槽道:“梦想是完美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而从古至今,追梦者无数,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失意情怀,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爱国之心。然要实现梦想,达其壮志,必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赵慕鹤老人,高龄87岁,仍“头悬梁,锥刺股”,心怀考大学的梦想,最后得以实现。“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此后也有人挖苦他,“你必须毕不了业”。而他用行动和实力让质疑他的人闭了嘴。因此,即使现实在不断否认你,给你一人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去逆袭、去拼搏、去改变命运的不公,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本质。
他,满腹经纶,年轻时不得志,梦想得不到。烛之武,虽有豪情壮志,满腔热血,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应对现实,他不忘初心,仍想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国危矣”之时,他毅然挺身而出,应对百万大军,他没有丝毫畏惧,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负郑伯所望,使秦王“乃还”。可见,只要生命之灯不熄,梦想不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现自身价值。
反之,若失其本性,因满足现实,而失去斗志,那梦想只是一个完美的泡沫,最终只是“梦想”。唐末李隆基,曾志向远大,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安康,有“开元盛世”之美称。但唐玄宗因此失去斗志,满足现实,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以致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国家走向灭亡。这何尝不是给后人教训呢?在诱惑面前,只有做到不往初心,向着梦想不断前进,方得始终。
因此,应对现实的骨感,我们能做的,就是向它发起挑战,正如应对带刺的玫瑰,我们若不能忍受荆棘与树枝的划伤,又怎样欣赏它的美艳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心怀梦想,策马加鞭,不断前行。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科由四则标语、口号组成。第一则是20世纪30年代国破家亡之际,学生的爱国最亡运动的标语;第二则是改革开放初期北大学生口号,呼喊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愿;第三则是建国三十五周年国庆时北大学生游行标语,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就,标语表达了对总设计师的由衷感激;第四则是刚刚闭幕的共青团十八大标语,表达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自信,重新出发的思想。四则标语口号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历史进程都与国家民族大事,或者说跟中国向何处去的前途命运相关。而且这些标语每则都跟青年学生有关,都包含着担当、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震撼力,充满着团结奋斗的动力。因此考生写作中可围绕“团结奋斗”“责任、担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百强名校模拟作文题100题(1)
下一篇文章: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百强名校模拟作文题100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