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是如何实践我们的逃离?
一次旅行,一次放纵,一次欢唱……这样的念头或许时常会用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不难时间,但是真的要迈出去,或许你又会迟疑。
最后,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逃得开?
未必。因为当你没有足够的资本,你根本不可能脱离现实成功躲到你认为的世界中去。逃离的念头,也许在你的一次犹疑中,就被接踵而来的事情淹没;即便你真的实践了一次“逃离”,也终究要回到现实的红尘中来,继续你未完成的事情。
分析完题目中的“逃离”二字,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一定有过这样类似的念头和事情,你又是如何去实践自己的“逃离”的呢?
根据问题,引申到新的立意——
1、我们之所以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逃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身上有着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活,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很多时候,个人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取决与自己的内心。
2、反之,既然逃离或许能够结束一场困顿,带来新的开始,那么即便只有50%的几率,你不去尝试,也永远不会知道结果如何。与其困坐愁城,不如就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的去搏一搏,追求一番新的天地。
3、对于导致我们有想要“逃离”的念头的事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不能遇事就习惯性的退缩逃避,而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再来做出决定。人活一世,免不了觉得难熬,甚至有时厌世、怨烦,但是要知道只有直面这一切的困难,才是勇者的作为。
15、猴子和乌龟看到一棵被风吹倒的苹果树,它俩决定平分它。当猴子看到上半截有叶有花二下半截仅有很不美观的根须时就对乌龟说:“我拿上半截,你拿下半截吧!”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立意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跳出的第一反应并不困难,看实物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认识它的根本。
没有根茎,花叶必然枯萎;而没有花叶,根茎依然能够生长造就新的天地。
有的东西,只是虚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内在,没有根基,只是昙花一现。有的东西虽然外表丑陋不讨喜,但是内在却价值非凡。
对于“表面”与“根本”,“外在”与“内在”的探讨,是这篇文章的基本立意。
立意简单明确,不易偏题,关键就要看如何生发。材料中明确表示,需联系社会生活。
这个概念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运用在“认人”、“认事”上,也可以引申到“做人”、“做事”上。
做人,要做个有内涵有价值,而非徒有其表的人;做事,要把根基打稳,不能盲目追求过程和结果的花哨。要知道根基不稳,很容易“一朝大厦忽倾”。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这个立意继续生发出新的观点,只要扣紧主题,自圆其说即可。
当然,也可跳出这个立意。花叶有其作用,根茎也有其作用,不论选择哪一种,只要物尽其用即可。这也是一个角度。
16、人生没有回忆如同没有活过,而没有忘却往往又活得太累。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45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第一次教学情况调研作文题
下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451)吉林市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作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