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请以“理性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文题的关键词语是“理性”。 理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①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②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所谓理性,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理性地生活,就是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按照做事的逻辑程序操作,让主观始终服从于客观。 写议论文,可以阐述什么是理性,理性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保持理性的头脑,还可以阐述理性和热情的辩证关系,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写记叙文,可以编拟故事,刻画人物,或者写自己的经历,借以传达倡理性、戒冲动的主题。写散文,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于理性的独特的感受。 【佳作展示】 理性地生活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著名潜艇专家雷恩被盟军俘获,任凭盟军软硬兼施,他就是不肯吐露有关潜艇的绝密情报。后来,盟军了解到雷恩治学严谨,对自己和别人工作中的任何差错都绝不姑息。于是盟军每次提审,都让他从一间教室门前经过,教室里老“教授”正在讲潜艇知识,时有错误,雷恩听罢,脸上流露出鄙夷的神情。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怒不可遏地冲进教室,指责老“教授”误人子弟,把他赶下讲台,自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雷恩上当,盟军如愿以偿。舍弃政治立场不说,雷恩的失败冲动有余,理性不足。 有一句话,冲动是魔鬼,这是千真万确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情感如佳期如迷梦,如朦胧的目光一样虚幻地笼罩在你的思绪中,美则美矣,但是纵使你有洞明一切的双眼,也难在情感的月光下一任目光驰骋鸟瞰。而理性,则是明艳的阳光,它慷慨地洒向宇宙空间,哪怕是枝叶繁生的丛林,哪怕是污浊游荡的大海,哪怕是遥远的孤独的星球,都可以让你一睹宇宙的本色。 司马迁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刚直地死,一条是屈辱地生,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前者,接受后者。因为他知道,虽然刚直地死可以令人景仰,但是,一旦生命结束,心中那个伟大的计划也就成了泡影。他没有任凭感情冲动,拼做头撞南墙不后退的英雄,而是适时而退,于是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成功,是意志的成功,是理想的成功,更是理智的成功。 勾践卧薪尝胆,终成中原霸主;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刘邦忍受项羽之威,终得汉家天下。他们的成功,是才志使然,是毅力使然,是客观环境使然,也与他们清醒的理智密切相关, 他们如果在人生的关键一刻率性而为,定然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达到一定的境界,你就能领悟到理智的高层次的美。 如果说热情是前进的动力,那么理性则是稳妥的保障,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生命与理性同行。 亮点:
文章先简述雷恩冲动误事的故事,引出“理性地生活”的话题;然后用抒情之笔阐述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再引述事例,材料丰富,旁征博引,或详或略,有点有面,述议结合;最后归结论点:“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生命与理性同行”。全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或叙事,或描写,或比喻,或排比,语言蕴藉优美,颇有艺术感染力。 瑕疵:
首先,入题不够简洁。提出话题花去近250个字,影响主体部分的分析议论,难以形成凤头、猪肚之势。如果减少开篇过于冗长的材料,增加主体部分的分析议论,文章会更好。其次,厚古薄今,缺少现实感。文章所用材料,除一则二战故事外,其余全为古人的事例,这样文章就缺少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影响文章的质量。 发散:
本文还可以写成镜头剪接式的创新文体。即先用一两句话揭示中心;然后抓取历史和现实中典型人物,选择三到四个精彩瞬间,进行精细的描绘;片断之间用小标题加以连缀,例如勾践的忍、韩信的退、司马迁的忍,不过最好能有一两个现代人物的镜头;最后再照应开头,简括作结。 理性地生活 著名作家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何谓英雄?藐视一切,傲视群雄,敢同对手争高低,不向霸王让十分,这固然是英雄;其实,懂曲折,知进退,从容把握局势,理性地生活,同样是英雄。 翻开史书,因理性地生活而终获成功的事实比比皆是。 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赶紧叫车夫让开。手下的人不解,以为怕廉。他淡淡一笑:“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不过如果我们不和,赵国就有危险了。”在个人恩怨和国家利益面前,蔺相如心甘情愿地让了,这一让,成就了一段生死之交的友情,换来了赵国多年的辉煌。适时的忍让,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展示的是一种宽广的胸襟。 最近,药家鑫案被害方代理人张显成为网民谴责的对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缺乏理性的激情代理。他在案件代理期间,不顾事实,在网上编造“富二代”的谎言,煽动网民的仇恨情绪,一时间成了仗义执言的英雄,可是等到真相大白,网民纷纷谴责他,尽管他还在 不停地变换手法制造事端,企图以攻代守,扭转败局,但却越“攻”越黑。张显的教训告诉我们,抛却理性,挥洒激情,有进无退,攻守失衡,最终是难以成功的。 适时而退看似一种妥协,其实是一种策略,是智慧的表现。可是现实中许多人只承认勇往直前是英雄,而视退让为耻辱,殊不知进和退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荆棘当道,披斩而行是“进”,绕道而走也是“进”,“退”是为了“进”,战术上的“退”正是战略上的“进”。面对火海,勇往直前,丧身而未能达到目标,这样的“进”,其实是正而未进。 我们不必空谈进和退的辩证法,还是回到生活中来吧。公交车上你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位子,不必动怒,轻轻地走出来,报以微微一笑,要知道别人也许是有什么困难;与朋友吵架了,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这时该想想也许错的是你,主动与朋友打声招呼,他会感激你的真诚与宽容;受到批评,你不要急于争辩,水无风不会起涟漪,退一步反省自己,才能重新获得赞誉。 亮点:
文章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3、4段叙述古今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第5段分析进和退的辩证关系,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特别能运用辩证法原理阐述进与退的关系,文章深刻有力。 瑕疵:
结尾略嫌仓促,结构欠完整。本文最后一段即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论述内容,这是本论部分的一个层次,不是结尾。如果能加一个简略的结尾,归结全文,照应开篇,形成首尾圆合,文章的效果会更好些。
发散:
本文内容还可用论坛讨论的形式来表现。即以“理性地生活”为正标题,以“关于张显激情代理的讨论”为副标题,正文部分展示几则帖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光有激情而没有理性的危害,传达要理性地生活的主张。 理性地生活 学校库房后面有一个潮湿的角落,里面生满绿色的苔藓。它们温存地挤成一片,享受着世界的安宁,阳光不经意地扫过这里,苔藓依然如故,没有展露特别的笑颜。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苔藓真的不喜欢阳光吗?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是,苔藓并不是只靠呼吸作用而生存的,它需要阳光,需要光合作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种需要阳光的生物应该对阳光都有一种天生的热情,那温暖柔和的抚摸,除了阳光,没有任何一双手可以将肌肤安慰到每个毛孔都如吃了人参果般畅快。然而,偏偏有生物热情于阳光,却总是躲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偷得几缕光亮,沉默地生长,一如眼前的苔藓。 我忽然明白,你热爱什么,却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你需要什么,也不一定要赔上全部来获得。啊,苔藓,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马谡是诸葛亮十分赏识的将领,但是他违背军法,贻误战机,不杀无以服众,诸葛亮不得不强忍悲痛,挥泪斩马谡;日寇杀害梁思成的亲人,但是名胜古迹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他冷却国仇家恨,向盟军当局建议,轰炸日本古都之前,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建筑文物的位置,务必尽全力保护这些古迹。爱《红楼梦》的忧伤,但谁也不愿成为黛玉,因为生活不会因为凄怆而风情万种;憎恶现实中的犬儒主义和玩世不恭,向往英雄主义,但不必去当堂吉诃德,因为人生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苔藓哲学,无处不在。 我酷爱网络游戏。金戈铁马里残阳殷红如血,金戈铁马里傲月晶莹如玉,我喜欢用无形的钢枪穿透敌人的胸膛,我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常胜将军的快乐。可是,我是高三的学生,我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交给“方程”和“运动”,交给“单词”和“句型”,交给“练习”和“检测”。我努力压缩自己对网上鏖战的感情,亦如苔藓努力缩小身躯,不让自己委身于光芒,因为我怕贪婪阳光而让自己一败涂地。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能够用理智战胜情感的人正如苔藓,爱阳光却并不为了阳光而不顾一切,有所求又得有所控制,在不顾一切的同时又顾及了另外的一切,在决定不顾一切地去不顾一切时,又选择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这样才会有完美的人生。 我知道,那些拥有无限热情的人往往也有无尽的理性,正如那些幽暗之处的苔藓,在夜色的墨凉里,也恋着阳光。 亮点:
文章从苔藓入笔,指出苔藓需要阳光而又躲避阳光,进而提出情感和理智的问题,展开广泛的联想,构思新鲜独特,不落俗套。或写景状物,或现身说法,或旁征博引,多角度,多层面,事理结合,在语言上追求形象生动,在与读者交流思想认识的同时,给人以美感。 瑕疵:
第4段列举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阐述理性的重要,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议论更为有力。但是,作为抒情散文,还是应当以描写生活画面、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过多的事实引证,使得文章既像散文,又像议论文,破坏文体风格的统一。 发散:
本文的材料还可以写成童话作文。即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苔藓具有人的思想,通过它的口,借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名人名言,来阐述“爱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道理,以构思的新奇取胜。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预测:“大学排行榜”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部分明校模考作文题(27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