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社会如荀孟时代的是非淆乱,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武帝时候的儒家一统,民国末期的新文化运动,袁世凯时候的尊孔复古,还有现代的儒家思想,这儒家不断的重复着兴衰的节奏,但始终还是围绕着“礼”这根轴旋转的。毕竟礼是儒家的核心,形式千变万化,大本质是不会变的。一个“礼”让楚亡汉兴,霸王挥泪;一个“礼“字,让官兵心颤,梁山独立;一个“礼”字,让干戈化为玉帛,大国崛起。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一笔一画写出了这个遒劲的“礼”字。
【简评】中国是礼仪之邦,与“礼”相关的事例比比皆是,怎样从纷繁芜杂的素材中解放出来,本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以时间为轴,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角度三个层面解读“礼”的内涵:“礼贤下士”、“以礼相待”、“彬彬有礼”。层次分明,结构谨严,说服力较强。本文语言考究,不论是事例之后的一句画龙点睛的排比式议论,还是叙事和议论中的长短句的综合运用,都给人或酣畅淋漓,或斩钉截铁之感。(曾良策)
掂掂“礼”的分量
(高三)张雷
当“韩流”感染了中国大众,“韩剧”的日常生活吸引了无数眼球时,有的人看到了韩国人生活的乐趣,有的人看到了韩国科技的发达,甚至有的人看到了其中靓丽的“人造美女”,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深深渗入韩国文化、深深渗入韩国人日常行为的“礼”。
韩国人讲求“礼”,这从年青一代对长辈的态度中足以体现。韩剧中人们进门拜访及离去出门时必不可少的弯腰鞠躬以及那无处不在的点头等动作,昭示给人的便是他们良好的教养、丰富的内涵及对己对人深深的尊敬和诚意。礼貌,这为人处事最基本的素质,从最简单的方面揭示了一个人的水平。用得好,它便是一张免费的宣传单,一个免费的广告,于无形中彰显你的价值。但若用得不好,却无情地把你出卖,泄露出你的底细,你的最基本的素质。是礼貌,给别人烙上自己的第一个印象。在这个层面上,它应算得上人递出的第一张名片了。
韩国的长辈对晚辈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家中的“老资格”几乎具有最高统治权,子女很少违抗父母的意思。晚辈与长辈对饮时,更是不得正对饮酒,而应转向旁侧一饮而尽。饮酒尚且如此,其他可见一斑。并非肯定长辈在家中的“独裁”,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试问,一个人倘若连最基本的对长辈的尊敬都不具备,又谈何“素质”,谈何“教养”?不得不想起中国一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对祖父母呼来喝去,倘若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比不上一个几百年的“后起之秀”,相信如果孔老夫子还在世的话,也得给他气回坟墓去。
韩国虽历史不长,但各项礼节甚为完备,婚礼的繁琐便为佐证。客人也常带一些小礼品作为贺礼,正所谓“礼尚往来”。又不免想起中国的婚礼,不同的是中国现在流行送“钱”,既省事又讨人喜欢。依感情亲疏送一百、五十不等。看来从物到钱,也算是一种“进化”吧!但有的家庭本来收入不丰,但为了表面的“礼”,却不得不省吃俭用,甚至入不敷出。当礼成为累赘的时候,恐怕它只能变成感情的绊脚石了!
韩国电视剧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谦谦君子”,倘若只拿它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其中总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当“礼”的意识渐渐淡化的时候,我们真该好好掂掂“礼”的分量。
品“礼”
(高三)郭佩
一向很喜欢也很欣赏各种礼仪,因为它谦恭之中有一份内涵清雅,关切之间有几丝默契风韵。礼仪中蕴涵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一种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谊与千丝万缕的联系诠释得精妙得当的无字箴言。
礼仪,似音乐。它隽永深沉,怡人心志。反复赏玩后,不仅给人心灵上的震撼感动,更是满口的余香,通身的灵澈。日本的礼节雅致细密,谦恭之余有一份淡淡的冷漠,正如《夜曲》,于点点沉寂之间揉入几丝灵动与温存,于冷淡缄默中加进几丝暖色悸动。让你在条理秩序之间感受古雅,感受温馨,感动心灵薄如蝉翼的颤动。仿佛置身古斋,端坐案前,静品香茗,感受彻骨的香韵。中国的礼仪恰似苏格兰风笛,悠扬之延长,绵绵之中不乏明媚。中国人将文化中的谦虚、忍让、善良揉进了礼仪之中,让您在感受之时,恰似嗅到春的气息,感到春的温柔。同样的古雅,却更灵动婉转;同样的谦恭,却更大气热情。让人感受到恰如风笛之音的高雅、明丽和蕴长。
礼仪,更如画。不知怎的,每当品读琢磨法国人的礼节时,脑海中总是勾勒出一幅雅致的画面。那是秋风中法国梧桐安静独立,地上静铺一层落叶,虽有风,但叶子的灵魂并不随风飘起,而是安详地,静静地被落日金黄的光辉铺满全身。我喜欢沉浸在以自己对法国文化的理解而勾画出的画图中,它充满了淡淡的花香,还有一丝香醇的酒气。法国人一向怀旧,因此礼仪之中更多透露出文化的底蕴,文化的痕迹。让人在矜持典雅之余,感受到其中散发的文化的墨香,这不正如赏读名画时心灵的感动与领悟吗?
礼仪,方似茶。茶香,雅致灵澈,古朴怡人,这不恰如韩国的礼节吗?微笑之中透出聪慧坚韧,高雅之中不乏友善幽默。有人说,韩国的礼节比中国还要严格繁琐。也许正是这点滴细致的礼节之中透出了茶的丝丝清香,袅袅上升,沁人心脾,百品不厌,浓厚醇美,仿佛摒弃一切尘杂,只独享吾心于朝暮之中。
俄罗斯的礼仪文化恍若排山倒海的钢琴曲,英国矜持的礼节又如冷峻的木萧声,巴西热情狂放的礼仪恰似梵高的《向日葵》……各种礼仪,以其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舞蹈,不同的旋律表现出文化内涵。礼仪之精,礼仪之妙,你品懂了几分?
[点评]这篇文章,以对“礼”的品味为角度切入话题展开联想分析。全文主要从“礼仪,似音乐”“礼仪,更如画”“礼仪,方似茶”三个不同的侧面对中外的礼仪进行了分析。文章语言清新,文采斐然,充满浓郁的诗情哲理。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发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说“礼”
记得有一个谜语,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你对它哭泣,它也对你哭泣;你对它谦恭有礼,它必对你态度友好;你对它蛮横无礼,它必对你恶语相加。很多人都可以轻松地猜出这是镜子。可我有一个朋友道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来,在社会中,“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万事礼为先,生活才会安逸,社会才会和谐。
“礼”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国家安定的保证。“礼”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蕴,“礼”的故事是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最深刻的凝练。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尚“礼”,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便是仁、义、礼、智、信,可见礼的出现是在2000多年前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它的出现也为后来的思想学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我们说起“礼尚往来”、“礼轻情义重”、“礼之用,和为贵”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精神瑰宝,它传承文明,雕刻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炎黄子孙这种修养会继续发扬,光耀后世。
几百年黄沙漫漫,早已湮没西域路上的驼铃声声,几百年的西风猎猎,早已拂去了和亲途中的琵琶雁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掩盖了西洋上庞大的船队……但是我们忘不了他们,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礼”的概念。张骞的西域之行,用“礼”沟通了丝绸之路,让民族间的文化往来愈加频繁;昭君的和亲之举,用“礼”促进了民族团结,让人民共享半个世纪的和平安乐;郑和的七下西洋,用“礼”传播了中华文化,用“礼”学习了海外文明,他开创了中国航海史的壮举。当“礼”从个人修养上升为民族大义时,它的含义丰富了,内容升华了,礼学闪烁着中国文明,“礼”字浸染着民族史诗。
当时过境迁,大浪淘尽,英雄的身影远去,如花的红颜憔悴,在风雨吹打下,在阳光的炙烤下,“礼”成为了一定的文化意蕴,这意蕴决不仅仅是过节时送礼,见面时客气,更加重要的是,它所凝结的不灭的精神。申奥的成功,需要我们用“礼”对待外国友人,用“礼”塑造人文奥运;加入世贸的成功,需要我们用“礼”维持公平的贸易秩序,用“礼”完善平等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声响起,需要我们用“礼”描绘和谐家园,和谐世界。
让“礼”字铭记于心,让“礼”穿越古今,让“礼”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文章: 2011年高考话题作文题目预测及点拨50例
下一篇文章: 2011年高考作文模拟训练题写作指导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