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2013高考作文课本内素材生发与运用及专家指导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3/26 19:00:1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13高考作文课内素材生发与运用

一、课内素材在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第一节   课文素材与考场作文的高速对接

1.源头活水汩汩出——写作素材的回归挖掘

同学们“全日制”地待在学校里,泡在课本中,而课本是古今中外思想精英的呕心之作,经典之作,是吹尽黄沙得到的宝贵的金子。学生却耳濡目染不为所动,提笔作文腹中空空,叫苦连连,真可谓抱着金碗去行乞。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给他的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巴格达商人在匆匆赶路。其时已是半夜,四周一片漆漆黑。忽然山沟里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捡几块石头吧,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商人将信将疑,不过,他还是弯腰捡了几块,然后继续赶路。他走啊走,走了几个小时,终于走到城里。这时天已渐亮了。他掏出了一块石头一看,原来是块金刚石。赶忙掏出另外几块,结果不是金刚石,便是红宝石、绿宝石。商人高兴极了。可高兴的同时又深深后悔,当时怎么不多捡一点?

巴甫洛夫接着说,学习便好比捡石头,知识是真正的宝石,等我们明白过来时,便会后悔自己没多捡几块。

这个故事通俗却既巧妙又有深意。商人与学生作比,商人在忙生意,自然不会关心捡什么石头,学生自有其以为值得忙的,休闲娱乐,学习为其当时的“职业”,大多学生却不以为然。夜半的情境设置很妙,夜半的商人看不清石头的颜面,对陌生的声音自然是将信将疑。学生在学习中还不能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境,还不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神奇,缺少捡拾石头的内在动力就不足为怪。

用这个捡石头的故事来说课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是再恰当不过了。成天在山间穿行,成天与宝石相伴,不懂得捡拾,不懂得今日的捡拾将捡得一个与宝石相伴的人生,这实在是对时光犯下的罪过,是对生命表示的最大的不尊重。

据统计,在三年高中的语、数、英、政、史、地学科里,学生接触到的人物或文学形象、历史事件、自然风物非常丰富,如中外古今人物有100多个,包括孔子、曹操、文天祥、焦裕禄、霍金等。文学形象将近100个,包括林黛玉、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历史事件有岳飞抗金、胡服骑射、南京大屠杀……现实见闻有网吧、马加爵杀人事件、刘翔的“飞翔”、美伊战争……

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前提。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用筛选的眼光从1~6册课文读本中存在着相关或相似的事例精华中提炼出一两句,加以分门别类,冠以诸如“爱国”、“素质教育”、“说话艺术”等话题加以汇总,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这里撷取几例加以说明:

(1)表现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

可以用信陵君礼贤下士、毛遂自荐等内容。信陵君尊重出身低微的侯生,是任人唯贤的典型;而毛遂的自信和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智勇,都表明真才实学的重要,同时也说明人才是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脱颖而出的。

(2 )表现人生哲理的。

比如论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就可以运用《察今》中“荆人渡河”“刻舟求剑”等故事。这两个故事都谈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道理;韩非子的《五蠹》认为古今社会不断变迁,法治应适合时代要求,“圣人不修期古,不法常可”,还举了一个寓言“守株待兔”不知变通的故事。又如表现遵循量变与质变的规律、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可以联想到《劝学》中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积小流”的名言。

(3)表现和谐共赢、团结协作的。

①位于廉颇之右的蔺相如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不利,“定国双璧”名扬天下;

②六个大国虽强大却并不团结,甚至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

③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它们凭借紫枯树和篱笆,以昂扬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风景可言,但它们凭借紫藤罗和牵牛花,成就一道道风景。

(4)表现虚实相生、艺术人生的。

①维纳斯断臂之残缺,造就穿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②唐诗曰:“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③八大山人朱耷画鱼不画水,白石老人画虾不画水,留下空    白,“虚实相生”。

(5)表现亲情及子女教育的。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的言论给意气用事的赵太后当头棒喝;

②父母越俎代庖,干涉子女自由,终酿成焦仲卿、刘兰芝  “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

③《病梅馆记》中的文人画士喜欢梅之曲、之欹、之疏,“斫直、删密、锄正”,此心态不也与当代一些父母以己之所好,扼杀孩子个性发展有类似之处?

④《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⑤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表现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的道理的。

可以引用《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赤壁之战》中曹操与孙权强弱对比作经典事例。

(7)表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

最典型的当数《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的《涉江》里“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虽表现的是忠君思想,不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吗?《过秦论》、《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里“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则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要牢记历史教训。

(8)表现修身与治学的。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的是虚心请教;《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突出的是治学要专心致志。

(9)表现敢于怀疑、知错必改、善于纳谏的。

《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强调怀疑精神的;论述知错必改的可以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而《周厉王止谤》可作反面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君臣二人是善于提意见和听意见的典型代表。

(10)表现乐观、豁达的。

比较典型的如苏东坡《赤壁赋》中所写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有变和不变的一面,应丢开个人愁怀,保持豁达开朗的性格。

(11)表现坚守气节、执著追求的。

如《屈原列传》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均属此类。

(12)表现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的。

如《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以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13)表现批判继承、大胆借鉴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主张,在当今正处于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4)表现青春激情与气概的。

如《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青年人远大的理想和朝气蓬勃的斗志。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则是青年才俊春风得意、事业有成的写照。而《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则表现的是一种处境虽不如意但仍能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豪迈气概。

……

总之,在高三复习的紧张时间和关键时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

行作文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教材中去吸

取有益的营养,特别是整理、积累课本里面的素材,并在平时尝试着把材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裁红剪翠费精神——课文素材的构段点拨

如果说积累材料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活用素材,妙用素材,强化学生科学的作文训练,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回头看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同样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被许多考生充分化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同样一个“将相和”事例,可广泛应用于“宽容”、“为人”、“团结”等各种话题中;同样一个人物形象屈原,在对课文《离骚》、《屈原列传》等熟读成诵基础上,据话题需要,尽可能提取与话题观点吻合一致、能触及人物特征与美好心灵境界的文化内涵词句,然后移花接木,添枝加叶,最后再造想象成文。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