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2009,中国教育这样走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0/3/30 10:27:21 信息来源:作文网 点击:我要投稿

上学难--改革触及本质难点仍需破解

  在2009年高考中,作文只得8分,总分仅有428分,却能熟练使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写作的考生黄蛉,最终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录取。这起轰动一时的新闻,成为教育改革破冰的一个信号。

  多年来,顺应学生和家长的呼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并非无所作为:封杀奥数班、禁止乱收费、遏制择校风……然而,由于这些举措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仅成效有限,也难免使这些改革本身局限于“小打小闹”境地。

  2009年的教育改革开始破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已箭在弦上;尝试对一些特殊人才破格录取的理念在一些地方开始实施,唯分数论的坚冰开始打破,如中学校长推荐制、高分退档、扩大自主招生比例、11个省份推行新高考等。

  这一年争议最大的教育改革是北大首推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竟有80%的人对此举表示反对。而从北大公示的学生名单看,偏才、怪才仍没进入招生的视野。究竟是北大在作秀,还是相对于当前的高考改革环境来说太超前?引起人们对高考改革更深层思考。

  这一年也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进都同时面临教育是否公平的讨论。今年全国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后的新高考,特点就是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了视野。理念虽好,但众多考生和家长仍对其可行性、客观性表示担忧,这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多数省份还处于“空转”状态。而山东作为我国率先进行高中新课改的试点省份之一,今年第一次尝试把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实现硬挂钩,临沂师范学院将12名综合素质评价低的高分考生退档,尽管受到争议和质疑,但这种崭新的评价方式终究迈出了艰难一步。

  专家认为,部分省份和高校的探索都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作了有益尝试,但离搭建高考“立交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只能前行,没有退路。

  坚冰虽已破,路途仍遥远。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认为,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财力上的,既面临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的基本国情,又需要应对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谋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必须在中学和大学同步改革:一是使高校的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让校长的权力受到制约;二是使中学的评价体系与大学的招生评价体系接轨;三是使自主招生公开透明,让与推荐权、招生权接近的人受到监督。教育规划纲要广集众智广纳群言

  袁新文要说今年教育界的头等大事,首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对于这个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们充满了期待;作为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制订过程中始终坚持广集众智,纳群言。

  规划纲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既要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又要表达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期盼。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高中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如何保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媒体热议的话题,都成为政府听取意见的内容,成为制订规划纲要的参考。规划纲要的制订,反映出教育决策民主化正阔步向前。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多年来困扰教育发展的“老大难”,有些问题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教育规划纲要将指导未来12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拿出切实措施,或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命之重大,任务之艰苦,可见一斑。从年初到年末,教育规划纲要的制订已近一年。人们在翘首期盼……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

  倪光辉“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这一年,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常说,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孩子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第五年之际,“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强劲的呼声。从1月5日开始,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共关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4000多家,关闭网站栏目9600多个。

  净化网络是手段,提高认识才是关键。11月底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针对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的概括,使全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

  认识的提高,必将开创新的局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播撒出“德”的种子,必将为孩子们绽放出美好的人生。高考事件论争听取“革”声一片

  赵婀娜北京大学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项酝酿已久的高考自主招生政策改革之举,让已临岁尾的教育领域又热闹喧嚣起来。引起争论之余,它为2009年全年的高考改革增添了一抹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色彩,同时,也为201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铺垫了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伏笔。

  回望2009年的高教领域,改革无疑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辽宁、天津、福建、安徽、浙江5省份实行“新课改高考”,使得全国实行“新课改高考”的区域进一步扩大,也使得高考作为基础教育的“终审”环节,对旨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改革”的呼应再次推进。

  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几年来,各高校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考制度的探索未曾停步。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上海交大等5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等制度在今年纷纷出台,追根溯源都是希望给“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做些大胆的探索和补充,给考生多些空间、多些机会。

  如果说,30余年的教育实践表明,高考制度对于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功不可没,那么,今年的教育实践同样表明,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多元的人才评价机制也已势在必行。

  2009,改革已成共识。改革中的高等教育,万众瞩目,令人期待。众议汉字调整文字也需问计于民

  董洪亮今年8月12日至31日,国家语委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公众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决策问计于民,体现了政治文明、社会进步,二是文字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专家一再强调和解释说,将只在印刷体宋体字中按字表调整44个字的字形,不涉及手写楷体字,但是,大多数社会意见认为字形微调会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使用习惯,将给大众用字造成麻烦,认为不宜轻易改动。

  据悉,国家语委有关部门已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

  这次文字改革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的第二批简化字。1977年12月20日,第二批简化字(共853个)公布,立即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不久,国务院宣布废止第二批简化字。

  这两件事说明,专家有专家的视角,公众有公众的要求,前者可能更多地思考专业规律,后者也许侧重现实应用。如果要取得比较好的结果,看来需要专家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两次文字改革都深深受到公众的影响。据悉,文字专家为这次文字改革进行了8年的工作。或许,在这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不断听取公众意见,不仅问计于民,而且问需于民,那么,结果可能会更理想一些。直面学术造假根治沉疴须出重拳

  袁新文今年以来,学术造假事件不仅接二连三,沸沸扬扬,而且呈现出“升级”特征:一些大学的院长、校长甚至院士等知名人士,身陷学术造假漩涡。究其原因,是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还是学术打假力量声势壮大?

  学术不端确有其社会根源。在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司空见惯甚至抱有同情心理,无形中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和“升级”营造了软环境;高校领导身兼多任,既难以专心致志抓管理,又不能一心一意搞科研,是滋生学术腐败的制度缺陷;学术成就和学术机构、学者个人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形形色色学术失范行为的温床。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的学术打假意识明显增强,学术打假的社会力量在悄然壮大。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对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现和甄别。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许多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专家学者,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学术不端行为大胆揭露,让学术造假者难有容身之地。

  除了学术造假,武汉大学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东窗事发,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舆论普遍认为,这看似个案,却反映出高校管理存在的弊端。

  不论是学术不端还是高校管理弊端,都不能孤立来看。如何重拳出击,如何从制度设计入手根治沉疴,将是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