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 谈 作 文 立 意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9/1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谈 谈 作 文 立 意
江城区茶山中学 林进军
[摘要] 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可是中学生往往不注意立意,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立意要正确、要新颖、要深刻、要集中。
[关键词]立意要正确、立意要新颖、立意要深刻、立意要集中
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深意、新意。于漪老师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为此,要让学生明白,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必须考虑好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十几年作文教学所见为例谈谈。
一、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落笔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主题的正确,是一篇文章成功与不朽的重要条件。一篇文章不管语言怎样生动,表现技巧怎样高明,如果思想内容是错误的,就不能算好文章。即使同一类题材也会提炼出不同的主题来表达各自的政治观点,但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主题。
班里有一学生星期天回学路上,被几个学生模样的社会青年拦路抢去生活费,所以在写《路上见闻》时就大发议论,说当今治安差,社会黑暗;又有一位学生看见一个女婴被遗弃在路上,就抨击计划生育害人非浅,造成重男轻女的悲剧。这样立意显然属思想内容不正确。假如这两位同学能从同样的题材提炼出正确观点,劝抢劫的学生和弃婴的父母“迷途知返”,不要做“伤天害理”的缺德之事,那就立意无错。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如《校园的文明之花》,要求写记叙文,可有的同学写的是学校某种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学校文明之人,写《在校运动场上》却一字不提“运动场”,写《灯下》一字不提及“灯”,而是写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近几年,中考出现话题作文,如果一点不提及话题,尽管立意的思想内容正确,但因不切题而导致立意不正确,也属于离题。因此,立意要审清题意,又要考虑思想内容做到正确。
二、立意要新颖。
立意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文章,选择主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文章立意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都那么写,“站”的方位太一般化,取的“角度”不新颖,那么主题就欠新。因此,我们学生不可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说得很中肯:“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里实际上也谈到立意要新颖。1996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放学路上》,一位考生写自己在放学路上遇到送葬队伍,起初生怕有鬼,后经思想斗争硬闯过去却安然无恙,表现了“科学战胜迷信”的中心而得了高分。可多数考生写放学路上救人助人,撞车争斗……真是老生常谈,立意欠新。假若现在再让学生写路上遇土葬队伍,再突出“科学战胜迷信”的主题,那就不现实了,因为现在提倡火化,杜绝土葬,况且再这样写就欠新了。黄山谷说:“文章切忌随人后。”因此,确立和提炼文章主题,要力求有所创造,象李白的诗给杜甫的感觉那样:“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三、立意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什么叫“深刻”?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有些文章,给人的感染力十分强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意深刻,不落俗套,确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浮光掠影的东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学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实质,写文章的人要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分析,从中提炼出闪光的东西。文章有没有闪光的思想,其意义与价值就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提笔写学雷锋、送温暖的好人好事,只停留在事情的一般记叙,当然不会动人;如果剖析到人的心灵,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涂抹上未来的灿烂色彩,文章的深度、广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我们学生在预习每篇课文时,要常练习提炼主题,也应多从生活中提炼闪光点。这样,对确立深刻的主题就大有帮助。
立意要深刻,文章只有开掘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才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许多人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主题的提炼过程,应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深入“开发”和“挖掘”出反映现象所蕴含的本质的意义,定能做到象明末学者黄宗羲所说“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一样,写出主题深刻的文章。如歌剧《白毛女》,开始作为“破除迷信”题材来写,后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两个思想结合写,但最终提炼这样深刻的主题:“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可见,立意要深刻,就要透过现象能看本质,要学会“挖掘”,这跟挖井一样,井挖得越深,水见到就越多,写文章“挖”得越深,主题就越深刻。
四、 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如果什么都想说,则必然什么也说不清,学生在习作中,往往以为写得越多,意思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对文章立意的一种错误认识。须知,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来说主题,那么可以说,一篇文章有十个中心也比不上一个中心好。
指导学生立意,应该要求一篇文章集中表现一个主题。这样的中心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让我们听听作家魏巍的话就更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经验时说:“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那个意思也没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而一些中学生写文章尤其是写读后感往往写“好几个意思”,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是永远写不好文章的。
例如写《<愚公移山>读后感》,有学生运用实例论证了发扬愚公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所起的重大作用,又写智叟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是错误的,且举了不少智叟之类人的例子,甚至还对愚公之妻,邻居寡妇及其儿子一一举例评价。总之,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泛泛而论,空洞无物,中心不集中而变得模糊,这样的读后感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这再次告诉我们:立意要集中,切忌面面俱到。
有人说得好:“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
上一篇文章: 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双眼
下一篇文章: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