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
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以上看似矛盾的言论却充满人生智慧,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①出自宋朝诗人林通,意为懂得知足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材料②是鲁迅的名言,意为不满足是人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重要内驱力。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一道关于“知足”和“不知足”的思辨作文题。写作时对于“知足”和“不知足”的关系,可以做以下辩证思考:“知足与不知足”需要辩证看待,有时候,我们应该提倡“知足之足,常足”,因为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而不容易误入歧途。而有时候需要“不知足”,对于个体而言,志士进取、开拓和超越的奋斗所需的信念和操守,唯不自足才能超越自我,做强做大自我;对于社会来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也就是要不知足,不知足才能不断有进步。因而,知足与不知足是两个不同向不同面的内涵思想,都需要,但各有所适,贵在选择。所以写作时不可绝对反对或肯定“知足”“不知足”,而是要辩证思考分析。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需要知足却不满足。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三、将二者兼容互补,凸显其共性价值——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正是基于特殊性思辨,避开惰性思维产生的对立,于人生两面所需的统一中实现了“知足”与“不满足”的思想价值互补。
立意:
1.在物质上的知足和在精神上的不知足,二者缺一不可。
2.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奋进。
3.欲望面前知足,理想面前不知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 ②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四书章句集注》 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火记》 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多则名言组合的材料作文。 第一则表明了孔子对于”想要适度”的看法。第二则谈到了做事要果断去做,不能仅仅崇尚多思,拖延了行动。第三则从反面指出了不果断行动的危害。三则名言从思要适当,行要果断,不行有害三个方面,阐释了“行”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而言,有些事是非立决,对错分明,思考清楚后,要立刻去执行,过度的思考不是缜密,而是拖延了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对于国家发展也是这样,重大决策,也要依照原则标准,拿出方案,以强大的执行力,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立意】 ①思不迟疑,行要果断。 ②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③落实思想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女孩要保护好皮肤,清洁时要掌握好“度”,过度清洁就会损伤皮肤。的确如此,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由语言文字运用II中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损伤的现象,总结出“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的道理。然后一转,又提出“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的观点。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第一句强调做事要有“度”,否则过犹不及,后果严重;第二句强调打破“度”的限制,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度”,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度”,可见材料对于“度”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度”的含义极为丰富,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恰到好处,切忌过犹不及。但实际上“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视情况、场合、对象、事情的性质而定,情形不同,“度”的标准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在合理范围内做到最好。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发现,材料中的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各有各的道理。第一句话重在告诉人们要理性、恰当地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分昼夜地苦学,超出了身体承受的“度”,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还影响了身体健康。第二句话重在激励人们要有一种挑战精神,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运动员哪一个不是在打破“度”的限制而挑战极限呢?正因为运动员有了挑战极限、突破极限的精神,体育运动才异常精彩、夺人眼目。
写作时,两者可以并重地进行论述,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度”,为什么要讲究“度”,如何打破“度”等。但最好突出其一,这样更能集中笔墨,更好地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不能厚此薄彼,即立其中一个,一定就要驳另一个;宜采用“……固然重要,但……更能……”的逻辑步骤,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确立的观点,也避免了走向极端。
立意:
1.“度”固然重要,突破极限却更加精彩。
2.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3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