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功更重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条线。“能”是一条线。一个人的能,指的是其生存能力。人生之中,若处处皆能,自然最为圆满。但人无完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再能,也总有不能之处。于是,除了能之外,人还得有第二条线。这第二条线,便是“忍”。不能之处,就得忍。人生之中,令一个人感到不快的,大多源于自己的不能。可一个人的能力,只要有不能企及之处,就难免有不快之意。要做全能之人,自然是镜花水月。更现实的处理方式是,接受且忍下来。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能与不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思辨型话题作文题。
材料思辨性地展现了“能”与“不能”的关系。“能”主要是针对行动而言,我们要积极培养自己技术和方法上的“能”。因为不论是技多不压身,还是技虽不多但很精专,有了技能,于人而言也就有了生存下来的资本。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并非全能,总会有不能的地方。比如沟沟坎坎,在所难免;生活的苦楚,别人的鄙夷与轻视,也总能碰到;有时明明自己占了理,却仍遭遇不公。诸如此类,如美好生活里暗藏的一根根刺,总令人欲除之而后快。可若真的想要完全根除,一来难如登天,几乎不可能,二来把过多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有时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发展或进步。面临这种“不能”的时候,“忍”反而是更好的办法。他知道自己并非超人,生活中不会事事都能很快解决,需要忍,寻找更好的时机或等能力提升再解决。动辄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这样的人不愿忍,也不自知,最后往往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所以,“不能”时学会“忍”,在心态上可以让自己豁达乐观,在行动上可以让自己目标明确,反而更容易帮助我们成功。
写作时,可以把“能”与“不能”比喻成人生的两条线,说明“能”是人生的一条明线。一个人要过得精彩,活得灿烂,最重要的就是在能力上有所突破,能人所不能。对此,则可采用质疑批驳的方式提出:那那些“不能”该怎么办?然后由此引出,忍是人生的一条暗线。忍不是一味忍气吞声、是非不分、不敢作为,而是在认清自己的长处劣势后,能调整心态,保持乐观,不改心中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要学会在忍耐中潜心提升自己的能力,苦练本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行文最终,则可把两者再综合起来进行论证分析,说明人生这两条线的间距,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生存空间。需要能时,要努力能人所不能;需要忍时,要尽量忍人所不能忍。这么一来,两条线的间距也就拉开了,让人有了更多见机行事的空间。
参考立意:
1.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能与忍的转换之中达成。
2.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
3.小不忍则乱大能。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幕府燕闲录》记载,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文不能不给尹洙看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部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实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啊。”范仲淹听了,颇为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
材料所讲的是范仲淹给别人写好墓志铭后给尹洙看,尹洙给他指出了问题,然后范仲淹虚心接受。这是一个典型的记叙性材料作文,我们可以由果溯因去推知材料中包含的立意内容。
当尹洙提出了范仲淹墓志铭中存在的问题后,范仲淹为什么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他是一个虚心且勇于接受自己失误或问题的人。前面,当他写完文章后,并没有认为自己写得不错而不给别人看,他认为应该给尹洙看,这说明他不是一个盲目自大的人,而是一个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此外,尹洙而没有因为范仲淹的文章出名就一味地肯定,而是中肯地指出了范仲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实事求是,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人。而以上分析正是写作的立意所在。我们可以从范仲淹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尹洙的角度入手,这样材料的立意角度就是多样的。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概括材料引出观点,比如“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当然也可以以有文采有语言引出观点,比如运用一组排比句,这组排比句的主体句式可以是“虚心……”然后再简要扣材料。接下来就是针对观点的论述,这类观点也适合正反对比或并列式。如果是正反对比式,就可以从“虚心接受意见者进步更大”和“不虚心接受意见者难有大的成就”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最后照应开头或观点,在结尾处也可以采用“豹尾式”,不要过长。
参考立意:
1.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 盲目自大不可取。
3.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5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