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话,引述了辛弃疾和林清玄两人关于人生如意与不如意之事的考量与见解。第二段话是在第一段话基础上的引申和解读,列举了一系列面对人生时的心态、感慨和体悟,拓展了考生的思路。
可见,材料的主旨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如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考虑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际,那么辛弃疾和林清玄两人诗文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态度是不相同的:前者着眼于占据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无视占据人生十之一二的“如意事”,因而心生感叹,悲凉之意溢于言表;而后者则着眼于仅占人生十之一二的“如意事”,忘却占据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坦然内心,达观心态、进取之姿不言自明。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一目了然了。“作为新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明确地要求文中有“我”——新时代的青年,这意味着写作的重心应放在“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对于走好新时代人生之路的思考上——如何对待人生的得意与失意,成功与失败。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青年,应当以积极乐观作为心态的底色,得意、成功时,喜悦但不忘形,满足但不躺平;失意、失败时,豁达但不放弃,洒脱但不气馁。无论如意与否,旷达沉稳,乐观进取,方不失为最佳的心态。
题干要求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培养这种心态。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谈在面对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时,如何调整心态,拥有最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立意:
1、人生路上笑对失意,努力追求新目标。
2、不要让失意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
3、境由心生,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
4、常怀豁达之心,化解苦难,超越自我。
5、以良好的心态走好人生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于趣味之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引自梁启超关于生活的趣味的一段话。这段话中,关于趣味给出了两个思路。一是要以趣味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生活。正如梁启超所说,若是我们感觉不到趣味,生活便成了沙漠。因此,不管过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有趣味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是消极沮丧。二是要找到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主体,也就是要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甘之如饴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对此,有些人的方向就是劳作,因此劳作虽苦,他们却觉得甚有趣味;有些人则以游戏为快乐;而在有些人眼里,艺术或者是学问,就是他们领悟到人生意义、感受到趣味的方向。对梁启超来说,学问就是他找到的趣味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只能以此为方向,而是可以以此为启发,积极发散思维。
对于写作主题“生活于趣味之中”,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写。首先,可以说我们不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而必须找到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方向。而这里所举的方向,最好是积极向上的,而不能是诸如打游戏、赌博之类的内容。这是寻找趣味的开端。其次,还可以从寻找趣味的过程去讲,指出也许我们暂时找不到那个有趣味的目标,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一开始感觉有趣味但后来却觉得艰苦枯燥,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或丧失信念,而是要转换思路,学会苦中作乐,以积极的心态去观摩过程本身的趣味;或学会延时满足,以暂时的牺牲趣味而换取长久的趣味。
参考立意:
1.心中向往,便是趣味。
2.生活于趣味之中,就在关注生活本身。
3.暂时的无趣,也能换取长久的趣味。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2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