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重点谈及“思考”的意义。第一句“思则睿,睿则圣”从个人修养方面谈多思多想的积极意义在于令人睿智,比肩圣人。第二句指出伟人的深思熟虑堪比事业上的惊天动地,指向的是大格局、大境界。
引导语要求重点关注材料所带来的启示意义。关于“思考”,我们熟知很多名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强调做事要勤于思考,这就创新尤其重要;“活着就意味着思考”更是将“思考”贯穿于整个人生。考生要发散思维,对“思考”的意义有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现实进行反思,当下有哪些影响我们“思考”的不利因素,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学会真正的“思考”。
立意:
1.人生贵在多思。
2.做一个深思熟虑的智者。
3.一边行走,一边思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但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要”,因之有了“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青年朋友们,你在求学之路上一定受到过“欲望”与“需要”矛盾的困扰。你能从这段话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向全体高一同学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中,欲望是人们行为的指导;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因为“需要”而有计划地去做事。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由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题目给出的情境是:“欲望”与“需要”矛盾的困扰。可见题目是要求考生用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来解读“欲望”与“需要”的关系,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欲望是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需要是人类自觉追求的生存条件;欲望是不自觉的本能反应,需要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心理反应。二者层次不同,有时欲望恰恰契合生存的需要,有时欲望与需要相冲突。当欲望不符合公序良俗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遵从自身的需要,有计划地让自身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文体是演讲稿,考生可以先运用并列式结构解读什么是欲望,什么是需要;然后运用层进式结构谈面对二者的矛盾如何处理。
同时考生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称呼、开头语、正文、结束语。
参考立意:
1.听从心灵的召唤。
2.规划人生,“需要”先行。
3.让“欲望”并入“需要”的快行道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适在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其实,岂止追求真理应当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
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5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