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解析】: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是一位写武侠小说的年轻作家的心声,他庆幸金庸先生金盆洗手,为后辈出人头地、领时代风骚创造了机会。然而,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武侠小说作家像金庸先生一样成就斐然。可见,一流作家的退出,并非二三流作家的机会。第二则是某年轻老师对某位特级教师的鄙薄之语,其言论表现了高远之志,值得赞美,但他是否能够如愿,却并不是只说几句大话就可以的,还需付出努力。第三则是倪匡的一句话,意思是二三流的人不要么想一流退出后,自己就能够成为一流。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不要幻想片己在一流退出后成为一流,不要以为自己想成为一流就能成为一流,所有的人要想成为一流需付出成为一流的代价。写作时,要对怎样成为一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具体的看法。
【参考立意】
放下幻想,下真功夫。有志诚可嘉,为实现志向而努力行动才真可贵。
欲成一流,须有一流之志,须有一流之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诗人舒婷在《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一诗中这样诉说,“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副标题,从诗人的角度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是以舒婷的诗歌《也许》中的诗句为命题材料,以跨文体改写为任务驱动,以诗歌咏叹的情感内涵为创作立意,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话语情境的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在材料的选取、跨文体的转换、角色的模拟替换等方面的结合都使其具有创新特点;同时,又紧扣当代青年个人发展中的苦闷彷徨、自我与社会界限定位的模糊不清、被困难打倒后的失意迷茫以及在时代召唤下的责无旁贷等人生主题,引导当代青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要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与学习、工作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诗人用“也许”表示选择的艰难,“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这里是说我们的奋斗可能得不到回报。接下又说我们的追求是崇高的,勉励读者勇敢担起责任:“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诗人用“也许”开篇,既表明了多种可能性存在的情况,又抒发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1
|